反内卷的风终于吹到汽车后市场

反内卷的风终于吹到汽车后市场-有驾
反内卷的风终于吹到汽车后市场-有驾

2025年,“反内卷”无疑是中国经济的年度关键词,从中央斩钉截铁地启动综合整治“反内卷”竞争,到各行各业积极响应发出倡议,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内卷”之战在全国打响。

近年来,深受内卷所带来的恶性循环之苦的汽车行业,也未能置身事外。

继汽车生产制造端和汽车流通端之后,近日汽车后市场也打响了“反内卷”的第一枪。针对汽修行业频发的恶性价格战、低于成本倾销、强制摊派补贴等内卷乱象,北京、长沙等地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相继发布《抵制内卷倡议书》,呼吁全行业协同破局。

01

汽修协会连发“反内卷”倡议书

8月1日,北京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向全体会员企业及相关企业同仁发布了《关于联合抵制“内卷式”竞争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

《倡议书》抨击了行业恶性竞争、低于成本倾销、强制摊派补贴、忽视质量安全、侵害劳动者权益等乱象,认为这些“内卷式”竞争现象,严重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挤压企业合理利润空间,侵蚀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更阻碍整体经济的提质增效。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竞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坚决遏制“内卷式”竞争的蔓延,守护行业健康生态。

随后,湖南长沙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北京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发出的《倡议书》,表示了高度认同并做出积极响应,也向会员企业及相关从业者发出倡议,呼吁更多同行共同抵制行业内卷。

上述两地协会的《倡议书》中都提到,呼吁相关企业要坚决抵制非理性式竞争,不实施低于成本的维修报价;不强制车主接受捆绑式维修项目或不必要的附加服务;不通过“低价引流”后随意加价、虚报维修工时等方式变相抬高费用;坚决抵制区域垄断、强制指定维修等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除此之外,《倡议书》还不约而同强调,企业要严格遵守《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及行业技术标准,坚决杜绝为压缩成本采取减少关键检测步骤等偷工减料的行为,坚决杜绝使用劣质刹车片、过期机油等假冒伪劣或不合规配件的行为;不得虚构车辆故障、夸大维修难度误导车主消费;不以“9.9元洗车+免费检测”为噱头,变相推销高价维修项目,切实保障车主的用车安全与合法权益。

同时,针对后市场企业提出建议,维护行业信誉与诚信,共同抵制恶意诋毁同行技术能力、编造虚假投诉抹黑竞争对手、通过“黑中介”恶意压低市场价格等损害行业整体形象的行为;要坚持诚信经营,以专业的维修技术、透明的服务流程赢得车主信任。

02

低价背后或隐藏风险和套路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专家杨明久告诉记者,其实早在10年前,行业内卷就有苗头。互联网企业入局汽车维保行业,在创新O2O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本玩法,其逻辑就是低价引流,依靠融资迅速扩张。2016~2022年,在大量资本涌入的同时,汽车维保行业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疫情加速行业洗牌,进厂台次锐减,门店为求生推出“终身质保”“免费检测”等噱头,但实际演变为“低价引流+隐性加价”的套路。内卷加剧的阶段是在2023~2025年,此时行业生存危机凸显、极端案例涌现、价格战突破底线。

这些年,令人印象深刻的行业内卷标志性事件包括:互联网平台以“低价引流”策略全国扩张,宣称“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将保养价格压至198元基准线,传统门店被迫跟进;部分门店将原需2500元的项目压低至688元,牺牲质量换取流量;广州出现“24小时流动补胎30元”服务,扣除油费后实际倒贴30元,被批“累死自己,卷死同行”;某知名养车连锁品牌在2025年推行“1元保养”,彻底击穿成本底线。

杨明久表示,被北京和长沙两地维修行业协会点名批评的“9.9元洗车+免费检测”是互联网平台的价格战策略,免费检测的本质是引流。平台为抢占市场,推出“9.9元洗车”“1元保养”等超低价活动,以快速获客,甚至还有平台推出“0.1元秒杀洗车套餐”。免费检测常作为附加服务捆绑低价项目,如汽修连锁企业曾推出“1元春季专项检测”,声称检查空调滤芯、发动机舱等。实则为后续推销高价项目(如清洗、更换配件)埋下伏笔。

他直言,9.9元洗车和免费检测是汽车后市场内卷化的典型产物,其本质是流量争夺的工具而非可持续服务。对车主而言,短期省钱可能伴随车辆损伤、隐性消费、信任背叛三重风险;对行业而言,则加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公开资料显示,在今年4月举办的京东养车保养节上,京东养车向市场提供了10万套1元保养卡免工时、送机滤,同时推出99元4L全合成保养套餐不限量供应等活动。但购买页面中的保养卡仅包含“1升机油+机滤+标准工时费”,页面提示客户买完卡到店后,还需购买至少3L机油,才能完成一次保养。低价成为引流手段,营销变为套路,透支了消费者信任。

图片

03

内卷对行业的伤害已深入骨髓

今年以来,“反内卷”上升到了国家层面。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释放出强烈的“反内卷”信号。

7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要着力健全规范竞争的长效机制,加强行业自律,更好发挥标准引领产业升级作用,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质量等增强竞争力。

除了顶层设计的引导,杨明久认为,地方汽车维修服务协会之所以相继出台《倡议书》,其原因可归结为行业恶性竞争加剧、市场生态恶化及汽车维修结构性变化冲击等多重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进一步分析,地方协会密集出台抵制内卷倡议,是行业在生存危机、信任崩塌、政策倒逼及技术革命四重压力下的集体觉醒。其本质是呼吁从业者从“价格血战”转向技术深耕与诚信重建,以抵御新能源变革与市场萎缩的冲击。然而,能否扭转行业颓势,仍取决于企业能否落实差异化竞争策略,并协同政策监管形成长效治理机制。

他坦言,内卷对汽车维修行业的伤害已深入骨髓,不仅严重挤压了企业生存空间,更破坏了行业生态和技术创新动力。

有数据显示,当前在内卷环境下,门店营收和利润双降,日均倒闭维保企业20家以上,行业洗牌加速,小微门店濒临出局。很多企业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汽车维保服务质量每况愈下。门店为了生存往往采取使用劣质配件、虚报故障等方式降低成本、谋取利润,造成安全事故风险上升、法律纠纷频发。此外,内卷还造成人才流失,年轻人不愿入行,技师转岗、被挖角,行业出现技术断层,新能源转型困局加深。受此影响,企业创新停滞,资源向价格战倾斜,技术研发投入归零,行业竞争力减弱。最终引发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危机,门店客户转化成本飙升,复购率暴跌,长期客户关系瓦解,行业口碑崩塌。

04

低于成本价投标让企业陷入恶性循环

“低于成本价投标,不是竞争,而是自寻死路。低价竞争会使企业陷入‘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车主’的死循环。”提到行业内卷,南京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彭鲁洲直言不讳地说。

他告诉记者,在公务车维修招标中,一些维修企业为了中标竞相压价。2024年的一次招标中,投标企业以明显低于合理成本价的价格竞标,其中某企业工时单价竟然报到0.7元,最后中标。而这家企业的备案工时价实际为300元。可以说,一些企业为了中标不择手段,没有底线。

2023年,一类维修企业的工时报价160元可以入围,但时至2025年,报价60元却无法中标。恶性循环不仅降低了企业的利润,更伤害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先是技术价值被严重低估。低价竞标使得招标方仅关注价格,而忽视了服务质量。其次,维修质量不可避免地降低。低于成本的价格迫使中标方采取使用不合格配件和偷工减料的方式挤出利润,影响维修质量,造成车辆安全风险。第三,市场秩序混乱。低价竞争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导致其他诚信经营的企业难以生存。

在彭鲁洲看来,三大病灶不除,低价竞争将难以根治。第一,标准缺失。招标方往往只看重价格,技术和服务的权重被忽视。第二,监管薄弱。对虚假维修、偷换零件等乱象取证困难,企业违规成本过低。第三,行业失序。部分企业用低价换流量,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为破除内卷,南京汽车维修行业协会采用多维度策略扭转局面,一是开展招标规则重塑行动,推动政府公务车维修改变招标规则,联合百家以上企业发出《南京汽修行业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提交给当地的政府采购中心、财政厅、纪委监委等部门,强调低价竞争危害公共利益,呼吁设置招标价格红线。其中包括,收集行业成本上涨的数据以及低价中标导致的维修质量降低的案例;推行质量优先法评标,企业技术分应大于等于60,并考察维修资质、技师认证、企业设备清单、服务响应速度等;加入拒绝最低价中标的条款。

二是实施行业自救行动。协会将发布成本核算指南和成本核算模型,划定服务价格红线;向社会推广星级企业白名单,倡导招标单位优先选取白名单企业。

彭鲁洲强调,修车修的是良心,拼的是未来。今天企业守住合理的利润,明天才有资金升级设备、培训技师,能服务好车主。协会强烈呼吁,企业携手让优质优价成为行业共识,让汽修行业得到应有的尊重。

图片

05

矛头直指企业恶性竞争

一年前,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保险事故车维修行业乱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长沙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的牵头推动下,全国50余家维修协会联合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无资质修理厂全面退出事故车维修市场,保险佣金从69%断崖式下滑至12%,为保险行业节省资金数千亿元。

“内卷是行业上游企业联合引发的,不光是一个细分领域、一家企业的问题。”长沙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曹军表示,汽车维修行业内卷压力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更多源自上游保险公司的传导。比如,2023年3月某保险公司为了抢保单,将返佣提升至70%以上,其他企业不得不跟进。这就造成保险公司的资金大部分用于市场费用方面,当客户真正发生事故,需要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没有钱赔给客户,只能通过各种手段少赔、惜赔,结果导致客户对保险公司和维修企业的满意度持续下降,而维修企业也难以通过维修业务获得合理的利润。该事件经过协会多方努力并通过自媒体发声,又借助央视报道,才逐渐迫使保险公司佣金降低到12%左右。降低佣金不仅有利于保险行业“反内卷”,让保险公司可以有足够的钱用于车主赔付,也帮助汽修企业减轻压力,引导其将主要精力放在修车这一主业上。

曹军表示,在中央定调“反内卷”之后,长沙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就召开会议,呼吁企业拒绝内卷,并挨个给存在恶性竞争现象的修理厂和连锁企业负责人打电话进行沟通、劝导。对于一意孤行的企业,下一步将予以警告,力争维护行业健康发展。

他坦言,当前行业中有些企业通过在网上发布低价换轮胎、换机油等信息引流,客户到店后被推销其他高于市场价的产品和服务,利用信息不透明获取利润。此外,还有企业备案资料不齐、技师资质欠缺,租金成本高企,却在用9.9元洗车的方式招揽客户。“汽车维修是技术活,需要线下操作,但现在维修技师的收入还没有木工高,怎么保证维修质量?”他说。

在他看来,“反内卷”不是一蹴而就的,既然国家标准对各类维修企业分别可以开展哪些项目有着明确的规定,那么主管部门就可以由此入手,一一纠正过来。

06

系统创新推动行业转型

杨明久指出,汽车维修行业的内卷问题仅靠行业自律难以根治,主管部门和行业机构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标准制定、资源整合和技术赋能等系统性手段推动行业转型。

例如,要充分利用“供给侧改革2.0”等政策导向,解决供需失衡问题。通过政策强制力打破垄断、技术赋能提升效率、标准体系规范市场。主管部门若能结合“硬性约束”(如准入、数据开放)和“软性支持”(如补贴、培训)的方式开展治理,则汽车维修行业有望从低端价格战转向高质量服务竞争。

此外,社保新规下企业运营成本提升,生存压力日益加大。新规加速了行业从“人力内卷”向“价值竞争”的转型。短期看,企业需通过柔性用工与数字化提效消化成本;长期看,需绑定新能源技术红利与社区化服务黏性构建壁垒。

杨明久认为,汽车后市场中一些突破内卷的案例值得学习参考。比如,杭州小拇指连锁坚持“标准化+社区化”服务,优化了成本,非核心岗位采用非全日制用工,社保成本下降40%;社区店服务升级,增设了儿童区+快修工位,让客户停留时长增加25分钟、衍生消费提升18%。

京东养车技术中心依靠“技术壁垒+生态整合”的模式,在新能源维修布局中,与宁德时代共建电池维修中心,承接区域内80%的电池故障订单;凭借创新业务,步入新赛道,创造高附加值业务,如贴膜引流高端客户,增加改装业务,贡献了可观的毛利收入。

常州轮胎联盟采用“共享+政策适配”模式,通过共享技师,5家门店联合签约3名认证贴膜师,单店人力成本降低35%;企业还申请了“青年技师培养补贴”,年获补贴达到12万元。

上述案例表明,成功企业并非简单压缩成本,而是将合规压力转化为标准化、差异化、智能化的升级动力。

文:陈萌 编辑:焦玥 版式:王琨

图片


图片
喜欢请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给小编加个鸡腿!
图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