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E级狂降15万跌破30万! 这条消息像一颗炸弹在车市引爆。 曾经需要加价才能提车的豪华品牌,如今在部分区域裸车价直接杀入20多万区间。 广东某奔驰4S店的销售透露,2025款E 260 L入门版叠加地方补贴后,实际成交价低至29.5万元,比官方指导价直降15万元以上。 这种降价幅度在奔驰历史上极为罕见,背后折射出豪华车市场的剧烈震荡。
降价潮席卷整个豪华燃油车市场。 奥迪A6L的起步价已下探至25万元,宝马5系也给出超过10万元的终端优惠。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豪华燃油车平均促销幅度达到26%,创下历史新高。 一位经销商负责人直言:“现在卖车基本不赚钱,全靠厂家返点和后期保养维系。 ”
奔驰的销量压力是降价的主要推手。 2025年上半年奔驰在华销量同比下滑14%,而奥迪A6L在8月份单月销量接近1.3万辆,大幅领先奔驰E级。 更让传统豪华品牌焦虑的是,自主高端新能源品牌强势崛起。 问界M9在50万元以上市场销量超越宝马X5,理想L7在30-40万区间每月稳定交付过万辆。
降价并非无条件的福利。 能够跌破30万的车型主要是E 260 L入门版,且需要满足特定条件。 消费者必须同时享受地方补贴(如广东的1万元新能源置换补贴)和金融政策(如分期贷款),全款购车的优惠幅度会小很多。 E 300 L等高配车型优惠后落地价仍在45万元以上。
车辆的真实价值需要理性看待。 以30万元价位购买的E 260 L搭载2.0T低功率发动机,最大功率150千瓦,百公里加速7.7秒。 日常通勤足够使用,高速超车时动力响应略显迟缓。 同价位的理想L7 Max版采用双电机四驱,百公里加速仅需5.3秒,还标配空气悬架和激光雷达。
内饰方面奔驰依然保持优势。 MBUX超联屏由12.3英寸仪表盘、14.4英寸中控屏和副驾娱乐屏组成,搭配64色氛围灯和真皮包裹,营造出浓郁的豪华感。 实际使用中存在短板,强光下屏幕反光严重,中控屏倾斜角度导致长时间观看容易疲劳。
智能配置差距更为突出。 当问界M9搭载HUAWEI ADS 2.0实现城市领航辅助时,奔驰E级的智能驾驶还停留在自适应巡航阶段。 车机系统虽然支持语音控制,响应速度和识别精度都不及新势力车型。 有车主反馈,导航系统偶尔会出现卡顿现象。
消费者购车心理发生显著变化。 90后购车群体更看重智能化配置和用车成本,对传统豪华品牌的光环效应不再盲目追捧。 某汽车论坛的投票显示,在30-35万元预算中,62%的年轻消费者首选新能源车型,仅28%会考虑传统豪华品牌。
经销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北京某奔驰4S店经理透露,单车销售利润已从几年前的数万元降至千元级别。 为了完成厂家下达的销售任务,部分经销商甚至出现亏本卖车的情况。 库存周转天数从过去的30天延长到60天以上。
二线豪华品牌受到更大冲击。 凯迪拉克CT4的终端起售价降至18万元,与大众迈腾等普通品牌车型产生价格重叠。 雷克萨斯ES系列优惠幅度超过8万元,上半年销量仍同比下滑15%。 沃尔沃S90的折扣力度达到7折,依然难以扭转销量颓势。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持续攀升。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8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突破48%,在3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首次超过燃油车。 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完善,全国公共充电桩数量突破300万台,缓解了用户的续航焦虑。
传统豪华品牌的电动化转型步履维艰。 奔驰EQ系列车型在市场表现不佳,2024年全球纯电销量同比下滑23%。 宝马i3和奥迪Q4 e-tron等车型虽然有一定优惠,续航里程和智能配置与同价位国产电动车存在差距。
二手车市场出现连锁反应。 使用一年的奔驰E级二手车保值率从过去的75%降至60%左右。 二手车商对收车更加谨慎,对车况和里程的要求更为严格。 部分车商开始拒收车龄超过三年的豪华品牌燃油车。
汽车金融政策出现分化。 银行对豪华燃油车的贷款审批趋严,首付比例要求提高到40%以上。 相反,新能源车型可以享受更低的首付和利率优惠。 某商业银行客户经理表示,他们对新能源车的放贷额度是燃油车的1.5倍。
售后服务模式正在变革。 传统4S店开始推出终身免费保养套餐,试图通过售后环节弥补销售亏损。 独立维修厂获得发展机会,一些专修奔驰宝马的连锁维修企业快速扩张,保养价格比4S店低30%以上。
汽车媒体的内容取向发生变化。 测评视频更多聚焦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表现,零百加速和赛道圈速等传统指标关注度下降。 直播卖车成为新趋势,部分主播单场能卖出上百台新能源车,佣金比例达到5%-8%。
区域市场表现差异。 限牌城市的豪华燃油车销量下滑幅度超过20%,而非限牌地区充电设施不足,燃油车仍保持一定市场份额。 华南地区新能源车接受度最高,华北地区传统豪华品牌保有量依然较大。
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受到波及。 零部件供应商订单量减少,部分专供豪华品牌的零部件企业开始转型开拓新能源客户。 轮胎企业推出新能源车专用轮胎系列,强调低滚阻和静音性能。
汽车展会形式发生改变。 线下车展观众数量下降,线上发布会成为主流。 车企更注重通过社交媒体进行精准营销,抖音和小红书成为重要的汽车营销阵地。 某新势力品牌在抖音单月投放金额超过千万元。
汽车租赁市场出现新动向。 长租业务快速增长,部分用户选择以租代购规避技术迭代风险。 豪华品牌车型在租车公司的采购比例下降,新能源车型成为租赁市场主力。 周末租车价格同比上涨15%,反映短期出行需求回暖。
汽车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 改装市场从性能改装转向个性化装饰,贴膜和内饰改装业务量增长显著。 车友会活动形式创新,新能源车友会经常组织露营和自驾活动,传统豪华品牌车友会仍以商务交流为主。
汽车消费纠纷出现新类型。 智能系统故障成为投诉重点,某品牌车机黑屏问题在投诉平台月均投诉量超过200条。 续航虚标问题引发群体维权,部分车型实际续航只有标称值的70%。 二手车电池健康度检测缺乏标准,成为交易争议焦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