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115亿元牵手华为,这笔豪赌能否撬动智能汽车未来?
两年前你可能不会想到,115亿元能在汽车圈掀起这么大一场波澜。如今,赛力斯和华为用这笔重金塑造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将“技术与制造”的联姻推向了一个新高度。9月底,赛力斯完成对华为旗下引望智能10%股权的收购,标志着这场百亿交易正式尘埃落定。这背后不仅是资本的博弈,更是一场对智能汽车未来方向的探索。
这115亿元到底买了从纸面上只是10%的引望股权,但深挖下去,无论是技术、产能还是市场地位,都被重新赋予了赛力斯。赛力斯现在能做的是,把“技术力”牢牢攥在手里,问界系列搭载的智能驾驶系统,现在表现得一个比一个能打。尤其是城区智能驾驶功能研发阶段直接省掉高精地图,靠算法与软硬件协同打底,这是连欧美同行都防死的领域,赛力斯偏偏借了华为的东风,把短板补成了强项。
再来看生产线这块,重庆两江的智慧工厂更像是赛力斯的底气——从“每90秒一辆新车下线”到交付周期压缩三分之二,华为的工业互联网方案算是没白引进。不夸张地说,这些背后让赛力斯问界系列,特别是在50万级的高端市场站稳了脚,甚至还能撬一下外资豪车的领地。数据显示,光M9和M8今年上半年卖的量就够不少人眼红的。
但这些都是明面上的好消息,咱也不得不琢磨,这场合作真就没半点风险?显然不是。赛力斯的核心技术里照样埋着“华为依赖症”,尤其像智能驾驶算法这些要命的东西,命门还捏在人家手里。随着华为接触更多车企,赛力斯的“独宠”身份到底能维持多久,也很让人打个问号。这种技术主权问题和竞争压力,在赛力斯看来可能是合作成本,但放长远这些问题都需要未雨绸缪。
少见的是,赛力斯支付这么大的收购金,财务账上倒没啥太大反应。半年净利润过29亿元,光分红还派了5亿,看得出来现金流还算挺健康。但如果引望估值波动起来,对这115亿能产生的长期回报,依旧是场未知。
把目光再放远点,我们其实能看见,这笔交易更大的意义在于给行业提供了一个新样本。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探索出科技公司与车企“股权绑定、专利共享”的模式,不少业内同行已经在琢磨要不要抄作业。对任何一方而言,能否真正把这模式跑通,关键还是在于协同效应能撑多远,以及制造与技术各自的深度磨合。
这115亿元究竟是好赌赢了,还是交了学费?目前答案还悬着,但它无疑开创了中国智能汽车行业的新格局。你怎么看呢?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