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的职级江湖:从拧螺丝到年薪百万的晋级之路
在芜湖这座皖南城市,奇瑞汽车的职级体系就像一座棱角分明的金字塔。这座金字塔有14个台阶,最底层的P1职级是生产线上戴安全帽的见习工,最高处的P14则是站在办公楼顶层俯瞰整座工厂的首席执行官。有个段子在当地流传甚广:新来的大学生在食堂打饭,要是听见有人讨论P8以上的晋升秘辛,最好自觉挪远点——那不是给菜鸟听的课。
这家从地方小厂逆袭成世界500强的车企,职级制度藏着中国制造业的生存智慧。应届本科生进门就是P4职级,硕士生能省三年奋斗时间;干到P6的科长级,在芜湖就能过得相当滋润;要是混到P7的部长位置,年薪直接对标厅局级干部。不过有意思的是,超过P7的晋升游戏就换了规则,这时候光会埋头画图纸可不行,得懂点别的门道。
创始人尹同跃的故事是这套体系的最佳注脚。当年从一汽带着十几号人回芜湖创业时,哪有什么职级划分,大家挤在板房里研究发动机都要轮流当组装工。如今他手握16.4%股份坐稳实控人位置,当年跟着他的老兄弟们,有的成了分管工厂的P8高管,也有留在P6当技术骨干的。这种分化倒也实在,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往上爬。
研发中心的张工对此深有体会。他P5升P6那年,连续三个月泡在实验室改参数,最终搞定变速箱异响问题,晋升邮件发来时电脑屏幕还闪着设计图纸。但同批进来的王主任就活络得多,P7升P8时组织过三次技术交流会,把专利申请书拍在领导桌上特别讲究排版格式。现在两人工资差着二十万,但张工说更惦记自己名字刻在专利墙上的感觉。
人力部门的老周透露,P8是个分水岭。往下走是看得见的KPI,往上爬是说不清的玄学。去年整车厂空出个P9的副总位置,三位P8的厂长竞聘,最后上位的是带团队拿下欧盟认证的那位,但厂里人都知道他那份全英文汇报PPT找了外甥女重做了动画效果。这种事心照不宣,就像车间老师傅说的,螺丝拧得好是本事,让领导看见你螺丝拧得好是更大的本事。
薪酬倒是实在。P7级部长年薪够在芜湖买两套学区房,P10的分公司总经理们早就实现了海鲜自由。不过最让人眼红的还是股票,虽然公司没上市,但内部人都清楚,等哪天IPO成功,那些P12往上的高管们,账户数字后面得多几个零。所以每年校招季,985高校的学生挤破头要来实习,毕竟从P4到P7的通道还算敞亮。
最近新来的95后开始折腾新花样。有个P3的车间调度员用python写了个排产优化程序,直接被擢升P5,气得老科长直嘟囔"我们那会儿要会这玩意早当厂长了"。看来这座金字塔的水泥还没干透,留给后来者的缝隙比想象中要多。
流水线上的装配工老李干了二十年还是P3,但他挺知足:"尹总当年在车间吃泡面的时候,不也没想过后来能造火箭么?"这话在理,汽车行业的江湖里,有人登顶就有人守山,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车位。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