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UNI-V第三代上市,9.79万起配2.0T动力与电动尾翼
前阵子和表弟在小区门口闲聊,他刚毕业不久,纠结要不要趁着暑假买辆车练手。他问我:“哥,现在车是不是越等越便宜?还是早买早享受?”其实,这问题真没个准数。像咱们90后,有时候看中一款新车,犹豫两个月就能碰上优惠价,但也有同事一直观望结果错过了好配置。就拿最近冒出来的第三代长安UNI-V来说吧,这车掀背门、电动尾翼一出,我朋友圈几个爱折腾的都心痒痒。
价格方面,不用太担心家里支援啥的——优惠完最低只要9.79万,据说全款直接提走压力也不大。我那会儿还特意跑去店里转了一圈,销售小杨笑嘻嘻地说:“现在年轻人喜欢运动范儿多点,你看这橙色线条、鲨鱼鼻前脸,不就是冲着你们来的嘛!”他还顺嘴提了句,说这次底部进气格栅边缘做得比上一代更精致些,看起来确实精神不少。
侧面造型低趴得很明显,高宽比据说是0.78(听师傅吹牛皮时顺耳朵记下的),整台车视觉重心压得挺低。我仔细瞧了下轮毂,是熏黑处理,还带红卡钳。之前群友阿亮换轮胎的时候专门吐槽过,说原厂卡钳颜色容易掉漆,不过新一批好像改进了不少。最扎眼还是那电动尾翼,每次启动自检都会升一下,小区孩子都盯着看。有意思的是,这玩意高速时还能自动调节角度,加点下压力——老王试过一次,一脚油门干到120码,感觉后头“压”住似的,比普通轿跑稳当些。
掀背式后备厢是真方便,上回陪女朋友搬寝室,大号行李箱直接塞进去不用歪来扭去,她夸一句“空间够大”,我乐半天。不过有人提醒说别老关急了,那电吸结构偶尔会抽风,一年最好检查两回。排气管也是四出设计,但只有外头两个是真的通,中间俩装饰成分居多;不过声音调校倒挺带劲,在地下停车场打火能把保安吓一跳。
动力部分,两套发动机:1.5T和2.0T。我自己开的是1.5T版本,用92号油省事(我们镇上加油站95经常断货),日常6升多百公里差不离。但身边那个搞汽修的小周死活推崇2.0T,说245匹马力拉紧凑型轿跑算是“堆料”级别。他还跟我讲,新蓝鲸发动机配8AT变速箱换挡平顺感不错,就是冷启动抖动偶尔有反馈,要不是老司机一般察觉不到。据他自测,从静止到100公里加速能做到6秒3左右,不过他说冬天北方路滑可能慢点,“南方兄弟更合适”。
内饰方面,有人觉得偏新能源风格,其实坐进去没那么极客味道,多数地方都是软包裹,还有橙色缝线点缀。一块14寸悬浮屏加10寸仪表盘信息全覆盖,我爸第一次坐副驾,还以为是触摸电视。“Drive Mode”按键就在方向盘右下角,一按SUPER RACE模式立马切换,那声浪呼呼直往驾驶席灌。有段时间群里流传一个梗:每逢堵车就忍不住切赛道模式,其实根本派不上用场,只图个心理爽快罢了。
无线充电板放在中央扶手位置,我手机壳厚,经常充不上;后来才知道原厂建议裸机效果最佳。这种小细节吧,有时候销售不会主动告诉你,都靠自己琢磨或微信群互助才明白。另外值得留意一点,全系标配L2辅助驾驶,包括自适应巡航、盲区影像啥都有。在市中心开夜路特别舒服,以前总怕并线撞到摩托,现在基本靠它预警音提醒,也省不少神经劲儿。不过邻居老刘抱怨B柱盲区摄像头雨天容易糊水珠,需要定期擦拭,否则显示模糊影响判断——这种养护麻烦谁遇谁知道呗。
空间表现么,也算对得起紧凑型定位。我178cm身高坐主驾正合适,后排腿部还有余量。不少网友吐槽座椅偏硬,其实新款填充物软硬中间值,高速久坐腰部承托不错,就是夏天透气性一般,下班回来汗湿裤子很正常……座椅比例放倒扩展性强,上周末露营帐篷装备全塞进去了,比想象中靠谱。而且有冷知识:UNI-V第三代部分批次安全带锁扣升级成防夹手设计,这是去年底售后的师傅悄悄爆料,说之前有人夹伤投诉,现在基本解决掉啦!
至于维修保养,目前4S店给出的建议是一年或1万公里首保免费,更换零件价格比德系日韩略便宜一点,不过特殊件要提前预约。有一次隔壁工地的大哥喝醉酒蹭坏保险杠,本以为修不起,结果塑料件喷漆三百来块搞定,人家售后技师还叮嘱以后尽量避开砂石路段,否则底盘护板易刮花。这种贴心话只有混熟才肯透露,新用户估计体会不到……
最后补一句,今年春季二手市场已经开始收购第三代UNI-V样品,有位收废品的小贾偷偷告诉我,同配置车型一年内贬值幅度相对温和,没有某些品牌那种“一落地三折”的惨状。所以预算有限又想体验运动感,可以考虑先入手试试看,大不了明年再置换也亏不了多少。本地论坛偶尔还有人发帖晒事故照片,据称高速追尾时该车型溃缩保护做得比较扎实,但具体数据未公开,就当八卦听听好了哈!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