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听到王传福哽咽的消息还是在2023年。
在比亚迪生产出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庆典上,王传福谈到创业的不易,情绪非常激动,甚至差点哭出来。
比亚迪曾经发布了一部名为《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宣传片,这部片子是对国内众多汽车企业的致敬,当然也包括了像长城、吉利这样的直接竞争对手。
或许比亚迪自己也没预料到,时隔两年,如今它们正面临着来自其他汽车品牌如同狂风暴雨般的舆论压力。
就像长城汽车的魏建军之前那样直言不讳,吉利汽车的副总裁杨学良在重庆的一个汽车论坛上也毫不客气地批评了比亚迪,并提到了“常压油箱”的问题。
去年重庆的讨论会上出现了牌桌理论,今年又冒出了贬低他人和批评他人的愚蠢理论,这是否有点像偷窃者喊抓小偷呢……不要用这种方式来制造混乱,更不能用这种非蠢即坏的思维来代替法律。
比亚迪的回应也很有意思:
浙江的一家知名汽车制造商在2018年至2023年间,他们的多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都采用了常压油箱的设计。我们猜测,他们肯定有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案,既符合环保的要求,又满足相关的法规标准。
后来,那条微博回复不见了,人们猜测可能是王传福觉得“退一步,海阔天空”。
相比起长城和比亚迪的口头争论,比亚迪与吉利之间的竞争似乎更加实在。
美团的王慧文在《清华产品课》上说过,后来的参与者通常会比早期的更大胆,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事情是可行的。
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起步较晚,面对是否要全心投入这个问题,他们也曾犹豫不决。
2015年,吉利启动了一个名为“蓝色行动”的计划,目标是在2020年前使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总销量的90%。
到了2020年,吉利汽车的新能源车型只占总销量的5.2%。
比亚迪在2021年真是大放异彩,全年新能源汽车卖出了593745辆,销量暴涨231.6%。进入2022年,比亚迪更是力压吉利,坐上了自主品牌头把交椅。
看到比亚迪和理想汽车的成功后,吉利终于不再消极等待,决定调整“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下定决心大力推广节能汽车(包括燃油车、混动车和增程车),以及智能纯电动车。
自从那以后,吉利和比亚迪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在这场追逐战中,吉利的主要力量来自银河系列,尤其是首款车型银河L7,它直接挑战了比亚迪的热门车型宋PLUS DM-i。
2023年款的银河L7
现在,吉利几乎把比亚迪的每款热门车型都拿来比较。银河L6直接与秦PLUS DM-i竞争,银河E8则对标汉EV,银河E5瞄准的是元系列,星舰7则针对宋Pro DM-i,而星愿则与海豚和海豹这两款小型车对位。
在产品阵容上是这样,技术角逐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2024年5月,比亚迪发布了第五代DM-i技术,搭载了当时量产热效率最高的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6.06%。然而,六个月后,吉利在银河星舰7上安装了最新的EM-i雷神混动系统,热效率达到了46.5%,重新夺回了领先地位。
今年2月,比亚迪宣布其21款车型全部配备了“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不到一个月,吉利也宣布其银河系列的新车型将采用“千里浩瀚”不同级别的辅助驾驶技术。
吉利在星舰 7 的发布会上真是毫不客气,处处针对比亚迪,金句不断!比如“长刀不如短刀,短刀才是新潮流”这样的话,让人眼前一亮。还有“四连杆后独立悬架比筷子悬架强多了”的说法,听起来挺有意思的。
吉利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想从比亚迪那儿抢走客户。
吉利银河星舰 7
这样一搞,吉利和比亚迪的差距明显缩小了。到了2024年,吉利的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了888235辆,比去年增长了92%,生产量也增加了50%以上。
虽然比亚迪在总销量上依然领先,但是吉利的表现也非常抢眼,它的增长势头让人印象深刻。
去年12月上市的吉利星舰7,可以说是一匹实力强劲的黑马。在A级混动SUV的销量排行榜上,它牢牢占据榜首位置,甚至把比亚迪的明星车型海鸥都甩在了身后。更厉害的是,星越L的销量直接比宋PLUS多了1.7万辆,真是风光无限。
吉利的策略非常直接,瞄准了比亚迪的热门车型,采取了一种逐一攻破的方式。通过增加配置,提升设计水平,并且价格更加实惠,销量自然而然也就上去了。
比亚迪不打算坐视不管,他们通过整合供应链和提高运营效率,决定降价来应对吉利。
就只是「孙悟空」和「二郎神」在较量,结果受不了的却是那些「小妖小怪」们。
比亚迪的支持者很多,奇瑞汽车的副总裁李学用在论坛上发言就比较温和。他说,行业里确实存在「每年越忙越少赚钱」的情况,但他觉得这其实是优胜劣汰的正常过程,反而是一件好事。
在6日举行的比亚迪股东会议上,一位股东讲述了自己最近卖掉其他股票,全力支持比亚迪的故事,这让王传福非常感动,甚至有些哽咽。他说道:
不管我们遇到多少困难,做人做事和管理公司时,都要坚持长远规划。接下来的三年里,比亚迪每年都会推出一项核心科技,每次的新品发布都将解决一个重要问题。
也许更能体现比亚迪态度的是管理层李黔的发言。
比亚迪应对任何价格战都游刃有余。我们不打价格战,而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效率和扩大规模,把带来的价值回馈给用户。这就是比亚迪对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贡献。
在新能源汽车的激烈角逐里,每个参与者都想成为最后的胜者。但汽车制造行业是个强者独大的领域。在美国、德国等重要市场,前五大品牌占据了大约一半的市场份额,而在日本,这个比例更是达到了81%。反观中国,目前前几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只有36%,这意味着还有很多厂家将会在这场竞赛中出局。
面对压力和风险,一些人选择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管理技巧,而在技术上也下足功夫;而另一些人则抵挡不住捷径的诱惑,开始造谣、诋毁和拉踩,真是手段无所不用。
在汽车广告的历史上,有一篇非常有影响力的文字,人们常常称之为《领袖的代价》或《脱颖而出的代价》。这篇文字是由西奥多·麦克马纳斯为凯迪拉克撰写的,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在艺术、文学、音乐和工业这些领域里,奖励和批评其实是一回事。得到别人的认可就是奖励,而受到批评就是惩罚。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就像世界和人心中的情感——嫉妒、恐惧、贪婪、野心和想要超越别人的欲望——一直都没有改变。所有这些其实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