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看到本田又把Prelude这个名字从故纸堆里刨出来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本田终于开窍了,悟了,准备不务正业,搞点情怀收割了。结果一看,好家伙,e:HEV,一个混动。我心态直接就是一个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这操作属于什么?属于你对着一个修仙小说的主角说,别打打杀杀了,咱们去考个公务员吧,稳定。
这台全新的Prelude,上来就给你整一套“Unlimited Glide”设计理念。说白了,就是把车身拍扁,线条拉直,搞得跟个压缩毛巾一样,看着挺光滑。什么激光钎焊车顶,隐藏式门把手,这些东西现在国产车十万块都快给你配齐了,本田现在拿出来讲,有一种老大爷翻出自己年轻时情书的错位感。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看起来确实像一台跑车,这就够了,完成了80%的KPI。毕竟在这个时代,样子货才是硬通货。
坐进车里,蓝白双色内饰,刺绣标志,各种屏幕。诶,是不是那个味儿?本田想告诉你,我很运动,但我也很居家,我很科技,但我也很传统。这种既要又要的感觉,像极了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既想保温杯里泡枸杞,又想半夜三更爬起来打游戏。结果就是两头不讨好,枸杞没喝明白,游戏段位也掉光了。那个按键式换挡,真的,我每次用都感觉自己不是在开车,而是在操作一台洗衣机,生怕按错了就启动了甩干模式。
好了,重点来了,这套2.0升的e:HEV混动系统。184匹马力,315牛米扭矩。这数据吧,你说它弱,它比很多家用车强;你说它强,它又被一堆电车按在地上摩擦。它的核心体验是,绝大多数时候用电机开,给你一种无限接近电车的丝滑。丝滑,丝滑,还是丝滑。然后本田的工程师可能觉得太丝滑了对不起Prelude这个名字,于是给你加了个“S+ Shift”控制技术。
这个技术,我愿称之为“精神氮泵”。它用引擎声浪和扭矩变化,模拟出燃油车换挡的顿挫感。这是什么行为艺术?这就是给可乐味的苏打水里加糖,再兑点水,告诉你这就是可乐。你明明已经脱裤子放屁了,为什么还要把裤子再穿上?就为了听个响?同行看了也得傻,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但你别说,对于那些从油车时代过来,又想省油的老炮儿来说,这玩意儿可能真有点用。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剂,证明自己还没被时代彻底抛弃。
这车的底盘调校,据说是借鉴了思域Type R,但又偏向GT跑跑。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学了咏春,但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它很舒服,舒服到不像一台跑车。过个减速带,车里静悄悄的。我作为一个腰肌劳损的中年人,对此表示高度赞扬。但问题又来了,我买一台Coupe,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那种硬邦邦的、颠到怀疑人生的路感吗?不就是为了那种“人车合一”的玄学体验吗?你现在给我搞得这么舒服,让我感觉自己像开着一台拍扁了的雅阁。坏了菜了,这定位真是典中典。
最让我觉得离谱,或者说最“道诡异仙”的,是那个减速拨片。这玩意儿现在很多电车上都有,不稀奇。但本田把它做绝了。你往下坡的时候拨一下,车子减速,开始充电;你再拨一下,减速更猛,刹车灯都给你亮了。一路上,我几乎没怎么踩过刹车,就靠这两个“戒断器”在控制车速。这玩意儿用熟了,你的右脚可能就只剩下踩油门一个功能了。这哪里是开车,这分明是在修仙,修炼一种名为“黄金右脚”的绝世武功,核心奥义就是不动如山。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本田这车就是这么个感觉,充满了各种奇妙的、甚至有点自我矛盾的设定。
最后,跑了420公里,百公里油耗3.72升。就问你怕不怕?一台长得像跑车的车,开出了买菜车的油耗。这直接掀了性能车油耗的桌子,不,这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当其他性能车还在纠结百公里几个油的时候,本田直接把油耗干到了地板上。最好的防守就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让大家都没得吃。
所以,这台全新的本田Prelude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是一个缝合怪,一个究极矛盾体。它有跑车的壳,买菜车的心,电车的驾驶感,和一颗假装是油车的心脏。它想讨好所有人,想运动的人,想省油的人,想尝鲜的人,还有怀旧的人。但这种产品的最终结局,往往是谁也讨好不了。
但能卖,就是能卖。因为总有人需要这样一台车。我甚至能想象出它的用户画像:一个四十岁左右,事业小成,内心还残存着一丝少年梦,但又被家庭和现实牢牢拴住的男人。他需要一台车,在上班路上告诉自己“我还没老”,在加油站里告诉自己“我很会过日子”。这台Prelude,就是为这种拧巴的人生量身定做的。它不是一台纯粹的车,它是一份中年男人的和解协议书。所以它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给了某些人一个看似完美的、可以自洽的理由。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