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新车亮相,纯电续航620公里,电池技术升级了

凌晨一点,展厅里只剩下保洁阿姨和一辆没有挂牌的增程式新车。充电枪插在车头,电量显示栏里飘出刺眼的“620km纯电续航”字样,像一只多余但认真的耳朵。桌上的咖啡冷得透心,几个刚下班的销售拉着行李箱穿过灯下,顺便议论一句:“你说现在,买它图啥?”

没人能很快给出答案。6年前理想ONE出世,像夜色里扔下的烟头,饭圈和KOL们喊着“电驱未来”,推着“增程技术”一路向北闯关闯到了今天,但风向变了。现在的长纯电续航增程,倒像把自己送进了玻璃屋,供人检视其合理性。

什么时候,增程车变成了一个有点尴尬的小品类?当初而言,增程解决了用户“不敢纯电、不想油车”的焦虑。于是你既能抱着电桩做短距离清洁工,也能开着汽油小缸去祖国大西北暑期游。事实上,数据说得明白:70%增程用户,是装得上家用充电桩的。“图个踏实”成了最大卖点。这本没什么羞耻,就像穿秋裤和不穿秋裤本质是自由选择——但现在,连秋裤都升级成加热版,外套的存在就微妙了。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生态位,比江湖套路还复杂。你要分析,最简单的就是看“电池容量”,也就是你口袋里到底揣了几度电。10度以下,那叫HEV(混动),拿来补个油车的空当;20度以上,市场变得有趣,纯电和插混、增程都上场了。40度电,理想L6、比亚迪秦PLUS、宏光MINIEV各有春秋。60度电?界线交错,刚好处在增程与纯电的三岔口。

有趣的是,电池便宜了,车企思路放飞了。过去五年,度电成本从600元掉到300元,堪比东北大米市场。对车企来说,这就像你妈突然决定不计较压岁钱花在哪里——于是,把“大电池塞进增程”成了显学。前有小鹏“鲲鹏增程”,后有智己“恒星超级增程”等路数,宣称“400公里+纯电续航”,背地里其实是想把家里那台5米大SUV,再度物理扩张。

但问题未见得是技术问题,更像是心理和经济学问题。你买增程想要啥?是公共电桩太难找、还是加油站太刺激?还是就想家里装桩不用特意规划出门充电的“安全阀”?增程车的体验和归属,在于它提供的冗余感,但增程能否带来额外“幸福感”? 一块60度的大电池,本可以给你做一台纯电,700公里续航、智能体验、空间不小、车价不贵。你却偏偏在纯电之外,添了台油机当作“备用发电机”,除了重,贵,还多了点机械焦虑。

逻辑上,长纯电续航的增程,提升了用电为主的舒适体验,把“偶尔用油但极少用油”做到了极致。结果是一批用户买了增程,最后发现一年可能都用不上一箱油。更有趣的段子:有位理想的用户,半年过去,家里的油箱盖都“快锈死了”。

当然,从理性分析,不少人第一辆车选增程,本质是“用电的胆怯、油的补偿”。但当增程的电池已经撑到400、500公里续航,配合密布的城市充电网络,本该让增程“进化”成更高级的物种,事实上倒把自己推向了特立独行的死胡同:和纯电比“成本”、和插混比“经济”、跟燃油比“便利”,每一项都是擦边优势,硬要争出核心优势就颇显吃力。

60度电的增程,如果不把车做大,不给品牌加持点什么“豪华属性”,其性价比和实用价值随时会被70、80度的纯电抢了地盘。除非你把车做到4米九、动辄7座,主打“大空间大舒适”,那才稍微解释得通。否则,同价位区间,谁还不是看看广汽、小鹏、小米直冲600公里纯电、快充18分钟?

按市场逻辑,增程式技术走到了十字路口:左走向被动收缩,只能靠“高端壕车”整点附加分;右转就是越纯电越尴尬,多余的油箱成为摆设,像老式收音机上的磁带口——还真有人开,却越来越少了。

当然,也别轻易判死刑。增程还有一个可能,精耕“豪华感”和“体验价值”,定位为高端产品的“应急保障”。比如尊界S800之类,动则70万一台,用增程当做“充电宝”,主打“无缝出行”,预算多点你也能拥有“想充就充、想加就加”的洒脱。说白了,就是给纯电用户买了一份体面保险,让老板在国道服务区能淡定煮龙虾。

或许,在新能源的“马斯洛需求层级”里,移动价值、空间价值、体验价值、情绪价值层层叠加,增程式的自我进化到了这儿,已经完成了自身升级,但也顺势把“经济型、功能型”市场直接送给了纯电。

有种黑色幽默是,这东西曾经是“最不容易被淘汰”的那批先锋,现在却可能成了最先撞上纯电大潮的“化石”。也许过几年,增程成了像“后排冰箱、马莎拉蒂标”一样的身份象征—只有部分人会需要,大部分人连琢磨都懒得琢磨。

增程式新车亮相,纯电续航620公里,电池技术升级了-有驾
增程式新车亮相,纯电续航620公里,电池技术升级了-有驾
增程式新车亮相,纯电续航620公里,电池技术升级了-有驾
增程式新车亮相,纯电续航620公里,电池技术升级了-有驾

至于未来,长纯电续航增程,“杀死”自己还是一路向上,这个问题不是汽车工程师一夜就能敲定的。它更像一场悄悄进行的心理博弈——一次工业自嘲。不如留个问题:当增程已无增程之需、豪华也能无燃油之累,你还会需要它吗?或者说,你如何定义“够用”“踏实”?

可惜,我手里没有答案。你若有,欢迎半夜敲车门,顺便递杯热咖啡。毕竟,谁能预判人心里的“备用电池”会多大呢?

增程式新车亮相,纯电续航620公里,电池技术升级了-有驾
增程式新车亮相,纯电续航620公里,电池技术升级了-有驾
增程式新车亮相,纯电续航620公里,电池技术升级了-有驾
增程式新车亮相,纯电续航620公里,电池技术升级了-有驾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