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出了个中型轿车油耗排行榜,我看了之后,就一个感觉,特别魔幻。都什么年代了,还在一本正经地比谁家百公里少喝那半升油,这是一种非常古典主义的艺术行为。凯美瑞第一,7.3个油;帕萨特第二,7.4个油;雅阁第十,8.1个油。我拿着计算器按了半天,一年按一万五千公里跑,第一名和第十名,也就差了120升油。按现在的油价,一千来块钱。
就这点破事儿,至于吗?!
就为这一千来块钱,整个排行榜搞得跟华山论剑似的,好像省下这点油钱就能多买一套房。这已经不是省钱了,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马杀鸡,一种“我为这个家付出了一切”的自我感动。这种感觉就像两个修仙小说里的外门弟子,都还没筑基呢,就在那儿比谁的吐纳功夫更省灵气,旁边已经有人御剑飞行,直接把整个灵脉都抽干了,他们还在那儿为自己一晚上能省三口灵气而沾沾自喜。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挺形象的。
讲真,现在还把油耗当成核心竞争力挂在嘴边的车企,心态上就有点不装了,摊牌了。这是一种典型的防御性竞争,属于是被人打到家门口了,没办法了,只能把祖宗的铁布衫又从箱子底翻出来,告诉大家,你看,我们别的可能不太行,但我们抗揍,啊不对,我们省油。卷智能化,卷不过新势力那帮天天把“OTA”当饭吃的雷电法王;卷价格,比亚迪直接把餐厅给你爆了,连桌上的蜡烛都没放过。怎么办?没招了。
于是只能退守到自己最熟悉的一亩三分地,开始聊油耗。
加大,加大,加大音量宣传油耗。你看我这个发动机,热效率高。你看我这个变速箱,传动顺。你看我这个车身,风阻小。然后大家一起对着那零点几个油的差距顶礼膜拜,仿佛那不是汽油,是长生不老药。这种感觉就像是班里学霸们都在讨论AI和量子力学了,你还在跟老师说,你看我字写得多工整。工整,确实工整,但有什么用呢?
是是是,我知道,省油是传统美德,是居家过日子的不二法门。但讲道理,在新能源已经把整个出行成本打成压缩毛巾的今天,还在纠结油耗,就像在泰坦尼克号上抢那最后一块餐后饼干,姿态不太好看。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油耗电耗,他只会觉得你吵闹。会买奔驰的人,买的就是那个标,你跟他说保养贵油耗高,他会觉得你在狗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而现在还把希望寄托于油耗榜的,本质上是一种信仰的延续。买凯美瑞和雅阁的人,他们买的不是百公里7.3还是8.1,他们买的是一种“我绝对不会错”的安全感,是一种对过去那个燃油车黄金时代的路径依赖。这是一种玄学,跟性价比无关。
我作为一个每天在路上被各种神仙载具立体环绕防御的中年人,我负责任地告诉你,真正决定你油耗的,根本不是你发动机舱里那个疯狂抖动的小铁坨子是什么技术,而是你前面那辆老头乐今天想走什么S位。它但凡多扭两下,你一脚刹车一脚油门,什么凯美瑞都得给你干出法拉利的油耗。我有时候开车堵在路上,就在想,我上辈子是不是个陀螺,这辈子才要一直转方向盘。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燃油车的节油技术关键也不在丰田,在早晚高峰的密度。
只要大爷躺得快,油耗直接就奔着无穷大去了。
所以,这个油耗排行榜,看看就行了,别当真。它就是一个大型的行为艺术现场,是燃油车企们面对时代浪潮的一次集体“不务正业”。他们不是在卖车,他们是在维护一种秩序,一种“技术依然为王”的旧日幻梦。而我们作为消费者,看着这些厂商为了零点几升油耗打得头破血流,就好像在看一场特别荒诞的戏剧。
台上的人演得很卖力,台下的人看得也挺乐呵。
最终的结论是什么?结论就是,如果你真的在乎每年那一千来块钱的油费差价,那你可能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考虑买一辆二十万的中型轿车。最好的省油手段是直接把购车欲望给爆了。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这个时代,中间状态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别看什么油耗榜了。真的,你要真想省钱,答案只有一个:坐地铁。就问你怕不怕?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