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最好的年华是20岁。那时候你觉得自己还是小鲜肉,世界就像个大型自助餐,什么都想夹一筷子,什么都以为能消化得了。等过了二十年,回头一看,自己依然是个不懂事的大孩子,但自助餐的牛排都涨价了,不花钱只能蹭点番茄酱。西安国际车展今年正好20岁,来给自己办个“成人礼”,顺便喊大家当见证人。这气势听起来像是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配文“致自己:无论未来多么不可预测,至少今天有块蛋糕能吃”,结果底下留言一水的“生日快乐,祝车展长命百岁”。
说起来,车展这玩意儿其实挺适合拿来开自嘲大会。毕竟世道变化,比汽车市场迭代还快,有时候你怀疑下个月的车都能自带带薪假期——但事实证明,咱们还得自己加班才能攒到首付。西安车展这二十年,多半像你家里那套老沙发,表面老旧,坐上去却隐藏着你的人生节点:第一次坐副驾(还不是你的车)、第一次侧身看模特(还不是你女朋友)、第一次掏钱买车(还不是自己的工资)。每一届车展都在不断重复这个循环:你不是来看车的,你是来看看人间百态。
不过这话还不能让主办方听见,他们20岁,正是有资本自信的时候。你要敢说车展就是个白送门票拉小孩的游乐场,他们能一嘴喷出573万西安汽车保有量的数据,把你怼得怀疑自己家门口是不是有楼盘送宝马。毕竟,2006年首届车展开始的时候,全西安才42万车,刨去出租,剩下可能都是司机专用。现在几十倍翻番,汽车和人手指一样多,走在路上的小孩都比你选车有经验。你不去十一买车,只能证明你去年没考上编制。
当然,有些感慨也不是乱说。要在西北办车展,这难度不亚于在重庆找一条直路。刚开头那会儿,三秦乡亲还在研究怎么用QQ拼音打出“SUV”,谁会在意车展?于是主办方拉着团队满中国跑,北上广全国撒网,好说歹说拉来几家车企点头,一本正经地谈着西安市场前景。其实那时候谁都明白,大多数西安人理想的汽车是隔壁老王家的桑塔纳。车展拼的不只是资源,更拼嘴皮子,顺便考验你能不能在北京站挤到出租车。
这些年西安车展也在进化。以前整个展馆够用,后来一年比一年胀,室外展区、室内展区轮番上,最后实在放不下,干脆加了个免费摆渡。西安人民买车的热情仿佛切糕摊的刀,越砍越有,砍到现在,一本车展门票能换来几个品牌的优惠,外加一堆摩托、模特、气球和娃娃。新车不够看,加点花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卖场变秀场,产业链拉得比西安长安街还长——以前卧虎藏龙,现在卧着的都是想买SUV的上班族。
要说车展功能,除了让商家卖车,其实还是本地会展的一面镜子。想当年西安会展业态也就刚能把澡堂和会议合并到一起,展馆面积不够,主办方拿着图纸研究怎么三项并轨;等室外区都用满了,干脆拉来第二个展区,像是把小吃摊换成高档餐厅。搬来搬去,苦的不是参展商,是那些奔波的市民。毕竟车你是肯定要看的,优惠要比平时多,不占点儿便宜怎么对得起十一假期?
“买车等十一”这活儿早就写进西安人的买车手册里了。谁家要买车,不等车展连亲戚家群都不好意思发红包。有个陶先生,12年就在车展买了车,现在还得一年一逛,不是因为车展门票免费,是因为每年都有摩托模型,存着等退休开个批发。西安车展每年都变大,陶先生的心愿清单也一年比一年长。以前A馆足够,现在得两个展区开得更热闹。到底是车展成就了西安人,还是西安人抬高了车展,这个罗生门估计连主办方自己也理不清。
不过,笑归笑,该煽情的时候还得煽。车展活到20岁,有资格办点仪式感。主办方这次来点新意思,号召大家把这19年里和车展有关的照片、视频、合影什么统统“扔”过来,搞个“影像20”活动。据说你靓照甄选入围,还有机会拿到电子门票,组织再聚首一波。说白了,就是想用朋友圈和回忆杀把大家都拽回来,仿佛你不发照片不晒门票,今年就没参与西安的GDP大跃进。
其实吧,二十年的车展,说辉煌也没错,本地人买车早就有一套审美标准:不管是家用还是代步,买车就得赶车展,不然都对不起卡里的提前还款。外人看来,这20年硕果累累,销量从几千涨到两万多,谁都知道这不是吃饱了撑的瞎折腾,而是扎扎实实走过的路,就像人过中年,不是混出来的体重,是啃出来的肚腩。
但说到“挑战”与“携领未来”,我头顶的发际线好像在提醒主办方:别太乐观,车市你能预见啥?现在流行新能源,明年流行泡沫轮胎,后年可能流行脱胎换骨。谁也不知道下一次车展台上站着的,是新晋网红,还是AI生成的虚拟姑娘。“始于车,不止于车”,这话听着像房产广告,实际上可能最后成交最高的是门票转赠。
站在西安这样的城市里,车展自然不只是一场卖车会。它是每个人生活的苍蝇拍,时不时拍一拍你的幻梦,让你想起从前的自己,是怎么在电视前看着跑车,不敢告诉爸妈自己的理想。车展真像生活里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你说它很重要,每年还是一堆人抢着去。
当然,批评车展也是容易的。你说这二十年车展只是消费主义的一场大party,大家都被优惠绑架,失去了理性;也可以说,这就是生活的进步,每年都有新车、新人、新段子。西安人买车像买菜,车展成了菜市场,不安于现状才是最真实的常态。前面提到的陶先生,可能明年还去车展,不买车买摩托,不买摩托买照片。不来车展,怕不是灵魂少了点什么。
就像有人问:要是车展只能看不能买,还有啥意思?其实不是每个人都为了买车才来,有人是来看模特,有人是来拍短视频,有人纯粹是带娃解锁出游新地点。至于那些说车展没新意的人,怕是没体会过门票拼手气的刺激——今年没抢到,来年再试,年年有约总比年年躺家里强。
最后,车展20岁,主办方喊你们来过生日,我只好自嘲一把:我的20岁已经过了,但西安车展的20岁还在继续。买不买车无所谓,关键是要活得像车展——不管外头风大雨大,内核依旧坚挺,还能顺带给自己搞个“影像20”活动,留几张合影留念。毕竟生活也是一场展览,你看见什么,记住什么,全靠自己的选择。只希望下一个20年,西安车展还依然在,除了汽车,还能展出点新的希望。
当然,等到我80岁的时候,说不定还能靠着车展的门票,免费乘摆渡车去看“未来”——前提是,西安还没变成自动驾驶的宇宙中心,而我还会被提醒:不要在展馆里乱摸方向盘。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