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狐烧一赔一,把应该尽的责任当营销,大家买账吗?
最近,极狐汽车搞了个大动作,说是预售他们的小型车极狐T1,还特意在发布会上来了一张“买极狐T1,烧一赔一”的PPT。听起来挺新鲜,现场也有喊声说公司有良心。但仔细琢磨琢磨,吃瓜群众们满脑子问号:这不就是车企该做的吗?摆到台面上当广告,有点“拿麻袋装水——漏底”了吧。
事情得从极狐的生意说起。大家都知道这牌子过去走的是高端路线,车贵得离谱,结果销量也就那么回事。后来,他们一看不行,改走降价路子,销量总算回了点血。眼下新一轮操作,就是推小型车极狐T1,8月22号开始预售,价格区间定在6万多到9万多的区间,对比之前的定位,这波算实诚了,也有不少人盯上了。但极狐没打算只靠低价吸引人,特意给自己贴上了“电池安全”标签,说极光电池贼牛,通过了各种国标测试还有中汽研的极限挑战。什么水下刮底、长距离颠簸、暴力挤压、熊熊火烧子——你能想到的都搞上了。据说电池包没起火没爆炸,还被认证了,成了首批新国标车型。
偏偏就在这安全底气里夹了个营销花样。“烧一赔一”到底啥意思?翻译一下,就是这车万一因为质量出毛病自燃了,公司给你赔一辆新车。但问题是,这本来就是厂家该承担的责任。如果电池自燃,属于自家锅,那按规定不仅要赔车,还得管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赔一辆车”说白了就是最低标准,它被端到发布会,弄在PPT上,像极了家常饭菜端上宴席,硬说是山珍海味。
更有意思的是,有网友调侃,说极狐要是真自信,可以直接“烧一赔三”,好比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一下反倒显得鸡贼。公开场合只敢“烧一赔一”,显然是做了场面功夫,没吃下“定心丸”。
说到这,不能不提极狐之前的风波。今年7月下旬,杭州有辆阿尔法S刚买两个月,路上就自燃了。厂家的人上门处理,结果场面上一通操作,先拆车标、再卸零件,引起了一堆质疑。最后品牌方不得不出来道歉,算是打了一次“自信脸”。但消费者的心不是橡皮泥,说捏就捏,电池安全始终在心头压着。极狐这两年在安全口碑上的表现,说不上很拉胯,但交出来的答卷也没让人服气。
这次极狐“烧一赔一”拿出来当噱头,不少网友翻以前的旧账,说企业拿法定责任当福利,是不是对用户没点敬畏心?大家都知道,新能源车安全是红线,品牌靠吹牛是行不通的。极狐不仅没加分,反倒被一通吐槽,还被讥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真有点得不偿失。
其实,车企玩营销套路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近年来,新能源车市场卷到飞起,各家你追我赶,承诺别出心裁,有送保养、有送保险,还有整花活什么电池终身质保。极狐这招看似把电池安全抬高,但实际上只是温和升级,并没甩开同行竞争。消费者不是傻子,大家买车,要的是安全和信任,不是被法定责任糊弄一脸。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要问,那车企怎么做才靠谱?放下花里胡哨的宣传,管好产品安全,出事后敢担责任,别等出事故才装镇定,这才是本事。极狐如果真想让大家安心,不如踏踏实实把安全标准攥紧,把售后服务做到位,别只会在发布会上喊口号。
玩“烧一赔一”,其实挺像饭馆打折:正经饭菜本就该卫生,你非得推个“拉肚子免费吃”,客人怕不怕你了?本分的事情一旦被当成营销,要么是没别的可吹,要么是心理没底。车企如果都来这一套,怕是行业信誉一天天磨损。
极狐的电池安全营销,虽说让车主多了点保障,但承诺的内容不过是符合法律要求。相比那些动辄“终身质保”“多倍赔付”的厂商,显得有些“雷声大雨点小”。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还是长期的产品质量和透明度,不靠华丽承诺做门面,更不把应尽的本分变成“施舍”。
新能源车行业风起云涌,极狐想靠这波出圈,得想清楚用户想听什么。现在大家看车不仅看品牌,更看背后的实打实服务。极狐如果只会玩营销,那用户留不住;要是真有料,就别怕直面问题,把安全做到极致。
当年“买牛送马”“赔钱认栽”的豪言壮语,大家早就看腻。现在车企吹自家产品,不如用数据和售后来证明一切。极狐的问题不是宣传口号不够亮眼,而是每次出事之后的处理和解释,不能让消费者心服口服。嘴上说“烧一赔一”,实际操作上一旦出事,流程是否顺畅、能不能赔得明明白白,是大家关心的关键。
也别拿“赔一辆车”当成新鲜事,有的厂家电池出毛病,除了赔车,还有按比例赔偿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打官司时法律也会判得清楚。有实力的品牌,承诺远不止于此,更多的是“零事故”的底气和“有问题能解决”的魄力。消费者需要的,是有始有终的服务,是遇事不推锅,是安全踩实的踏实感。
回头说极狐,降价后的市场动作本身没错,小型车板块有发展空间,电池安全也是热点。不少粉丝愿意为极光电池买单,但说到买车最怕的事,还是自燃。谁都知道电池是新能源车的心脏,安全出岔子,一切都是镜花水月。极狐这几年形象起伏,口碑不是铁饭碗,安全还需靠实际表现来挣。
发布会上,厂方信心满满,把测试数据甩上台面。可历史没忘,你去年出过自燃风波,网民记得清清楚楚。处理自燃,现场操作不当,媒体和用户监督,信任墙体裂了缝。极狐后续虽有道歉和调查,但补救始终是亡羊补牢。如今你再把“烧一赔一”端出来,不少人就觉得是作秀:这是责任不是福利,搞错了服务和表演的边界。
新能源车圈子里,大家都在卷承诺。吉利比的是技术,蔚来秀的是服务,小鹏玩的是智能,比亚迪闷声发大财。极狐想靠安全标榜自己,初衷没错,但法定责任变成卖点,看起来“自信”,实际上让人担心你的底气。电池安全本就是红线,不能拿来二次包装。大家更想要的是遇到问题时的实在态度,不是花拳绣腿。
说一千道一万,新能源车企最终拼的是脸皮厚不厚,却不是责任敢不敢当。极狐这次“烧一赔一”,让人想起饭馆自夸厨艺,其实就是把汤加了点盐。消费者一旦识破套路,再高的口号也成了空头支票。想在市场站稳脚跟,还得回归踏实,别指望吹牛能保平安。
最后一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品牌想要好口碑,靠服务,不靠花样。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