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成都国际车展#
上周逛成都车展时,在9号馆目睹了有趣一幕:比亚迪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而三十米外的奥迪展台,工作人员比观众还多。这让我想起五年前第一次报道车展时,奥迪展台永远需要保安维持秩序的场景。如今风水轮流转,传统豪华品牌正在中国市场经历一场残酷的「祛魅仪式」。
一、奥迪的展台尴尬:当「四个圈」不再是身份象征
走在14号馆的过道上,宝马展台正在演示新一代i7的自动泊车,沃尔沃的EX90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而夹在中间的奥迪,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Q4 e-tron——这款三年前就亮相的电动车型,如今在岚图追光、智己L6等国产新贵面前,显得格外苍白。
更耐人寻味的是参展策略。相比长安阿维塔拿出三层展台展示全域800V架构,奥迪的电动化技术展示区仅有两个易拉宝。有业内人士透露,奥迪今年在成都车展的预算较2021年缩减了60%,这个数字恰好与同期其在华销量跌幅相当。
二、电动化困局:被自己发明的「科技领先」反噬
曾几何时,「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的slogan是奥迪最锋利的武器。但在2025年的成都车展,我们发现:
- 三电技术滞后:仰望U8展示的「应急浮水」功能旁,停着奥迪Q8 e-tron,其CLTC续航仍停留在600km+区间,而国产20万级电动车已普遍突破700km
- 智能座舱代差:比亚迪「天神之眼」系统支持城市NOA时,奥迪的L2+辅助驾驶还需要选装
- 本土化失灵:中国品牌车机标配的「可见即可说」语音交互,在奥迪MMI系统里仍是付费服务
最讽刺的是,当年被诟病「油改电」的国产车,现在用原生电动平台反杀。而最早推出e-tron的奥迪,却在MEB平台迭代上被大众集团「卡脖子」。
三、新豪华主义崛起:当「德国工艺」遇上「成都麻辣」
在5号馆奇瑞展台,几个穿着汉服的年轻人正在iCAR X25的车载KTV里唱《成都》。这一幕或许能解释为什么豪华品牌失势:
- 场景化豪华:阿维塔12的「观光模式」会自动调节悬架+座椅,比奥迪的「驾驶模式选择」更懂中国路况
- 情感化豪华:红旗展台的礼兵车队用东方美学讲故事时,奥迪还在用「百年品牌」说教
- 普惠型豪华:深蓝SL03的电动剪刀门售价21万,比奥迪A5便宜15万
某新势力产品经理的玩笑很扎心:「现在年轻人宁可要能自动找充电桩的车机,也不要真皮座椅上的Quattro徽章。」
四、转型悖论:大象转身时踩了自己的尾巴
从成都车展可以看出奥迪的三大战略失误:
- 技术路线摇摆:在「放弃燃油车」和「全面电动化」之间反复横跳,导致Q5L燃油版与Q5 e-tron左右互搏
- 渠道改革迟缓:当蔚来在春熙路开NIO House时,奥迪经销商还在用「装潢包」收割消费者
- 用户运营缺席:比亚迪车主能参加「科技共创日」,奥迪用户却连个像样的APP社区都没有
参加过德国狼堡工厂的开放日后,我反而更疑惑:那些精密机械臂生产的电动车,为什么在中国就是卖不过合肥的「草根工厂」?
结语:车展是最好的照妖镜
离开展馆时,看到奥迪展台背景板上「Vorsprung durch Technik」(突破科技)的标语,在夕阳下显得有些褪色。这个曾定义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品牌,现在需要面对一个残忍的问题:当技术优势不复存在,当品牌溢价逐渐归零,还有什么能打动已经觉醒的中国消费者?
或许正如那位在岚图展台签完订单的95后所说:「我要的是车伺候我,不是我供着车。」这场始于电动化、终于用户主义的革命,正在成都车展的每个角落悄然发生。而对于奥迪们来说,承认自己「暂时落后」,可能比硬撑「豪华尊严」更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