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道出行递表港交所,不为网约车赚钱,只为上汽攒数据

又一个。

真的,又一个。

我每次看到“某某出行平台递交上市申请”这种新闻,脑子里冒出来的不是香槟、掌声和财富自由的神话,而是一个巨大的、充满了黑色幽默的问号。

这感觉,就像你明知道赌场里十赌九输,可门口永远排着长队,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那个天选之子。网约车这牌桌,血淋淋的筹码堆得跟山一样高,前有滴滴在美国走了一遭,回来一身伤,后有无数小平台烧钱烧到连服务器的电费都交不起。可你猜怎么着?上汽家的“亲儿子”享道出行,西装革履地,也来敲港交所的门了。

有意思。这事儿太有意思了。

咱们先不聊那些招股书上金光闪闪的词儿,什么“全场景智慧出行综合体”,什么“产业链关键投资者”,这些话都是说给资本听的,漂亮,但隔着一层。咱老百姓,或者说像我这种看了十几年商业故事的老油条,就喜欢掀开桌布看看底下藏着什么。

享道出行递表港交所,不为网约车赚钱,只为上汽攒数据-有驾

第一个怎么也绕不过去的问题就是:一个“不差钱”的主儿,为啥非要出来“要饭”?

你听听这背景,爹是上汽,汽车界的老大哥,口袋比脸都干净。朋友圈里呢?有搞自动驾驶的Momenta,有导航界一哥高德,还有电池大王宁德时代。这阵容,放古代就是皇子出征,身边跟着的都是大将军、军机大臣和兵马大元帅,要粮有粮,要枪有枪。

按理说,这样的出身,还需要跑到公开市场,跟一帮散户说:“各位大哥大姐,行行好,给点钱花花,支持一下我的梦想”?

这逻辑不对劲。

这就好比你们家小区首富的儿子,开着法拉利,突然有一天在你家门口摆个摊,卖煮玉米,你难道真信他是为了体验生活?

所以,享道上市,这事儿的里子,恐怕压根就不是钱那么简单。或者说,不是为了“网约车业务”这点钱。

说白了,网约车这生意,到今天为止,谁也没能真正跑通“持续稳定巨额盈利”的模式。它就像个巨大的绞肉机,一边疯狂吸纳司机和车辆,一边用补贴和价格战把利润搅得稀碎。平台、司机、乘客,三方构成了一个微妙的“不可能三角”,你让一方满意了,另外两方就得叫唤。

乘客想要便宜,司机想要多赚钱,平台想要高毛利。你告诉我,这怎么可能同时实现?这就是个零和游戏,甚至是个负和游戏。为了维持游戏的运转,唯一的燃料就是——烧钱。

滴滴烧了多少年?烧成了个巨无霸,可利润呢?依然薄得像刀片。其他二三线的平台,更是活在巨头的阴影下,每天一睁眼就是订单量、活跃度、融资额,三座大山压在头顶。

在这种背景下,享道出行冲进来,说我要上市。图什么?

图的不是现在这张牌桌上的输赢,而是未来另一张更大的牌桌上的入场券。

这张大牌桌,叫“数据”,也叫“未来”。

你得换个角度看享道。它压根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网约车公司,它是上汽这头传统巨象,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时代,伸出去的一根最敏感、最灵活的触手。

你想想,一个传统车企,最焦虑的是什么?不是今年少卖了几万台车,而是害怕自己辛辛苦苦造出来的“铁壳子”,最后沦为人家的“硬件”。就像当年的诺基亚,手机造得能砸核桃,质量杠杠的,结果呢?被苹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系统一下子干翻了。未来的汽车,值钱的可能不再是发动机和变速箱,而是那套智能驾驶系统,那个车载生态。

车企们都怕了。它们怕自己变成富士康,辛辛苦苦组装,最后大部分利润都被苹果拿走。

那怎么办?必须自己下场,掌握灵魂。什么是灵魂?用户数据和出行场景,就是汽车智能化的灵魂。

一个网约车平台,每天能产生什么?海量的、活生生的、即时的出行数据。

谁在打车?从哪儿到哪儿?高峰期堵在哪条路?哪个商圈最火?用户习惯走高架还是地面?哪种路况下司机喜欢急加速?这些数据,对一个地图公司来说,是优化路线的宝贝;对一个城市规划部门来说,是调整红绿灯的依据;但对一个想搞自动驾驶的车企来说,这就是无价之宝,是喂养AI模型的“超级饲料”。

享道出行的存在,就是上汽的一个庞大“路测”现场和“数据矿场”。它旗下的每一辆车,每一次接单,都是在为上汽的自动驾驶技术、车辆管理系统、电池能耗模型,甚至是下一代车型的设计,提供第一手的、真实世界的数据。

Robotaxi业务,招股书里提到了吧?这可不是为了跟风凑热闹。这才是上汽真正的野心所在。没有前面网约车业务跑出来的海量数据做支撑,Robotaxi就是空中楼阁。享道,就是给这个楼阁打地基的。

所以,现在你再看享道上市,是不是清晰多了?

它不是为了解决网约车业务的盈利难题,那个难题短期内谁也解决不了。它是要把这个“数据探针”的故事,讲给资本市场听,让市场来为这个“未来”定价。

“各位投资人,你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亏钱的打车软件,你们看到的是一个通往未来智慧出行时代的入口,是一个数据金矿的开采权,是上汽集团智能化转型的先锋队!”

这个故事,比“我们今年又多开了几个城市,日订单突破六十万”要性感得多,也值钱得多。

上市,一方面是融资,拿更多的钱来继续扩大这个数据采集网络的规模,继续投入到自动驾驶这个无底洞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上市公司的身份,把这部分“未来价值”提前变现,获得一个公开市场的估值。这对于上-汽整个集团的市值管理,对于它在资本市场的形象,都是一步重要的棋。

这事儿就像什么呢?就像互联网公司早期疯狂烧钱圈用户一样。它们卖的不是产品,而是“用户数”和“月活”这些数据。亚马逊亏了那么多年,为什么股价一直涨?因为贝索斯给华尔街讲了一个“万物商店+云计算”的宏大故事。

享道,讲的也是这么一个故事。

只不过,这个故事的底色,带着一丝传统制造业巨头的沉重和无奈。它们不像新势力那样光脚不怕穿鞋的,它们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船大难掉头。所以,它们需要一个像享道这样的小快艇,在前面冲锋、试错、探索航道。

至于能不能成功上市,老实说,这更像个技术问题。有上汽的背书,有这么多明星机构加持,只要市场别太差,把故事讲圆了,敲个钟应该不难。

难的是敲钟之后。

资本市场是现实的,故事讲得再好,最终还是要看数据,看财报。网约车业务的持续亏损怎么办?Robotaxi的商业化遥遥无期,怎么支撑高估值?当市场的热情退去,大家开始掰着指头算你一单到底赚几毛钱的时候,压力就全来了。

享道出行递表港交所,不为网约车赚钱,只为上汽攒数据-有驾

这盘棋,对上汽来说,是“不得不下”;对享道来说,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而对我们这些普通人,对那些在路上奔波的享道司机来说,我们只是这个宏大故事里,被采集的那个数据,是构成估值的一个个微小分子。

享道出行递表港交所,不为网约车赚钱,只为上汽攒数据-有驾

宏大的商业叙事背后,往往是无数具体的人的奔波和辛劳。资本永不眠,司机们也一样。

所以啊,你问我享道这次能不能成?我哪知道。我只知道,这又是一场资本的盛宴,一场关于未来的豪赌。赌桌上,巨头们眼神闪烁,计算着得失。而我们大多数人,只是窗外看着这一切的路人。

这盘棋,你看懂了吗?来,评论区发支烟,咱接着唠。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