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坠河的视频流出来,我看了两遍。刹车灯确实亮了,好几秒也没见车停,这确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按道理,刹车灯亮了就是踩了刹车,车应该停。不过视频显示,车头慢慢骑过了路边那个台阶,前轮很快陷下去,接着车底被卡住,整个车四轮悬空,像跷跷板一样。这时候刹车你咋用?刹车主要是靠轮胎抓地,如果四个轮子都悬空,那刹车没用啊。可能不少人没想到这一层,我当时脑子里闪过修理工朋友说的那句话:刹车是靠地面,没地面刹车啥玩意都不是。
我猜这车平时底盘离地间隙大约150毫米左右(根据我此前做过的类似车型调研),但那段路基估算有20-30厘米落差,车头还是冲不进去就被卡住了。然后车车头就变成杠杆,整车朝下滑。按理,四轮悬空,凡是有点常识的司机应该知道,当时刹车数字并不能真正帮上忙。可能司机紧张,又急踩了刹车,导致刹车灯长亮。
有人提到前备箱放太多东西压底盘,比如电瓶、备用轮胎啥的,也许压得悬挂下沉,导致这次踩台阶时没法顺利通过。嗯,这倒是个有意思的点。车辆设计供货承载范围有限,超载不止烧胎,还可能让车姿态变得尴尬。之前我跟一个一线4S店销售聊过,老客户里确实有不少爱改装的,放很多东西但怨车开不好,归根到底这锅不全是厂家的。
不过说实话,我之前写过的关于智能网联汽车刹车系统,大意有些泛泛而谈,认为系统应能应对紧急情况,这一版本说法不太严谨。毕竟,自动驾驶系统也好,辅助刹车也罢,前提是车和路都有足够的物理基础支持。视频里那种状态下,刹车灯亮了,车却没停,不完全是系统问题,还有车体物理结构和路基匹配的问题。
看视频那段对话也有意思。车上那个乘客问司机:怎么还不刹车?司机声音听起来有点慌,我已经踩了啊,可能卡住了。这很反映现实——平时我们开车,觉得踩刹车肯定就能停,可真实一旦遇到极端情况,在物理条件不利时,刹车成了摆设。你见过几个车能在悬空四轮状态下,凭刹车停下来?
同价位的特斯拉Model 3,刹车系统对路面依赖一样大,自动辅助刹车系统也不能让你浮在半空中停住。大多数普通燃油车也是如此。厂商都只是能优化刹车响应速度和脚感,车身动能变化这些,还是靠地面摩擦。别说,这也让我疑惑小米的这套刹车信号,是不是用纯电子信号控制?有没有可能信号被硬件受损干扰了?(这段先按下不表)
再说供应链的角度,这事也蛮典型。一个新能源汽车,不管软硬件如何先进,底盘和悬挂这些传统机械活都得靠谱。小米做车刚起步,供应链还在磨合期,零部件匹配和车辆调校难免出点岔子。简单说,这就像做菜,锅具火力调理技巧要配合,缺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大厨最后的味道。你不是做一锅熟透的菜,还得保证火候均匀,食材新鲜。研发流程里,每一个底盘悬挂供应商的选择和反馈都很重要,这事不光是软件能解决的。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之前见过一份内部的底盘设计研讨资料,里面提到离地间隙设计必须预留至少20%超量,防止车辆负载变化导致实际离地不足。这次小米车发生的情况,估计完全没留这种强裕度,或者车重分布没算准确,尤其是放在前备箱的货物影响了平衡。
你问我会不会是驾驶员失误?当然有可能。刚才视频里司机被卡的那个瞬间,完全慌了。踩刹车不是没用,是物理条件不允许产生有效制动力。如果司机用了错误操作,比如猛打方向或者急踩油门,反而可能加剧局面。具体怎么踩,我没办法肯定,只能说,事故发生瞬间人的心理和操作肯定很乱。
再提示一句,类似视频事件,很多品牌没被曝光,并不代表他们不存在类似隐患,只是议题没被大规模放大。咱们不必太偏激,毕竟每个车企都得在实战中不断优化。小米刚刚造车,这是必经阵痛。就像我曾接触过的一家新兴造车品牌,研发初期经常因为供应商交付延迟和设计误差被骂,最终靠不断调试和用户反馈慢慢变好。这些事情,远不是一句车这么贵不应该出这种事能说完的。
顺便想问问你们,遇到车跌落悬空,刹车到底还能不能派上用场?你们开车时有没有遇到过踩刹车却明显没啥反应的尴尬状况?这种感觉是不是很让人抓狂?说实话,我之前遇到过一回下坡路面湿滑,刹车也不太灵,这心态那叫一个烦躁。
对了,我随手算了笔账,假设这车百公里耗电成本按0.15元算,日常用车不算太夸张,但一旦出现类似事故,维修动辄可能上万元,保值率肯定受影响。到底这么聪明的新造车势力,什么时候能在这些易被忽视的细节上更稳健点?这点我真有点好奇。
小米事故之后,不知道厂家有没有考虑加强车辆底盘防护?或者改进驾驶员警示系统,比如在四轮悬空时自动干预,避免驾驶员错误操作?这类物理与智能能结合起来的点,应该是下一步重点吧。我们就先聊到这,你怎么看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