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道L90交付60天破20000台?提车60天,已经跑了六千多公里。感觉这个数字一说出来,就有点吓人,毕竟在传统认知里,一个新车型刚出来,要冲销量还挺难的。可实际上,我每天看朋友圈、聊车的朋友,几乎都在拼提车,随便逛逛某车友群,几乎都在晒里程数,我这车跑了六千多,磨合期就快过去了。
刚开始试驾的时候,还觉得这车挺沉的,操控反应不算快,但坐进去一会儿,惯了那种厚重感,反倒觉得有安全感。磨合?嗯,我也不太信那套说法了。毕竟,车厂嘴里说的磨合不就是让你少踩刹车,温柔点开?我那天硬着头皮开了一次高速,满载状态,结果令人惊讶:油门反应竟比预期要更顺滑,瞬间能感受到引擎的响应。
到现在六千多公里,电耗逐步下降,变成了新趋势。这件事我自个琢磨了几天,特别是在天气转凉的时候——不过别想多,没细想过,电池的化学反应在温度低了以后,效率会变差点。不过奇怪的是,开着开着,我发现电耗反而比刚提车的时候还低点。以前给自己设定的标准:城区百公里电耗平均在13-15度左右,长途满载高速在20-22左右,现在给自己加个估算,大概有所下降。
这让我想起以前朋友说的,新车磨合的时候,电池可能会存储一点电能,之后就像‘开窍’一样,效率提升。我知道这个说法不一定科学,但确实有点类似我观察到的变化。特别是天气慢慢变冷,充电频繁了,似乎车子也在惯这个环境了。冬天来了,续航会不会掉得更快?我还不确定,不过根据我这六千多公里的体验,电池表现还是出乎意料的稳定。
不过那个,整体体验怎么说呢?有朋友打趣问我。说实话,除了刚开始觉得有点费劲——毕竟是新车,里面的内饰、用料,听说还有点‘国产车新贵’的特点,颜值是不错,配置也挺丰富,但驾驶感受还算平平。特别是和同价位车:比如某友的某车型,驾驶感更沉稳,动力响应更线性,而我这辆L90似乎更多体现出一种技术感。
比方说,刚买车那会儿,我还担心后排空间不够大。然而坐进去一试,发现空间宽敞,头腿都没压力(堆点行李会不会压缩空间?答案记得是‘会’,但算还好),整体来说,还是够用了。而车的悬挂偏软点,兜兜转转市区,感觉挺舒服的。只是在长时间跑高速后,会觉得后座有点摇晃,不知道是不是调校偏向舒适。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关于能耗的细节有点意思。一方面,Driving Mode选择的经济模式,确实能让电耗降到一些;另一方面,满载高速的情况,电耗怎么都在20-22之间浮动,这个比我预料的还要稳定。数据不完美,估算也有偏差,毕竟只是自己用的手机记录的日常。
电耗下降,对我来说还挺有感触的。毕竟,刚提车那会儿没注意,某些时间段电耗偏高,可能是因为新车机器还在‘找’状态,或者是天气、驾驶惯的影响——我算了下,平均每公里电费成本大概在0.5块左右,按百公里算,就是25块的能源费。相比燃油车,算下来还是更划算,尤其在现在节节高涨的时代,说不定未来还会越来越便宜。甚至,我猜测,或许随着软件调教的优化,未来电耗还可能再往下降。
这让我想到:供应链去年被卡得死死的,零件缺货、原材料涨价,特别是电池的成本飙升,但是车企还是在尽量对外表现稳步,我那次还听修理工抱怨,说:今天的电池原料涨得厉害,车子要么贵点,要么在性能上取巧。别看朋友圈里有人晒硬派越野,但我更相信,主流的电动车越做越精细,除了价格,还在逐渐降低门槛。
对比一下同价位其他车:配置来说,乐道L90的内饰用料其实不输一些国产高端车,尤其中控屏、座椅包覆感都挺不错的,但在驾驶感上,可能还是稍微偏向科技感一些,没有传统燃油车那种沉井感——这可能是设计取向问题。有人问我:你觉得以后新能源汽车还能不能和燃油车平起平坐?我其实挺好奇的。
(这段先按下不表)不过买车还是看自己用得顺不顺手。像我这种,最在意的其实是真实体验,不是那些虚的参数。你说,现在市面上那些销量暴涨的车型,是不是都靠着营销把他人洗脑了?我其实挺怀疑的。
说到这里,我脑海中还浮现了买车当天售后小妹的一句话:我们的车,买了之后,咋开都舒服。我心里暗想,这是安慰剂还是实话?反正,六千公里后,我觉得我的车还是甩某些同价车一条街。越开越顺,从硬件到软件,都在向稳定优化发展。
(那你说,未来的车会变成智能助手吗?)这个问题让我有点跑题,但我真挺好奇的。就算不说眼前的变化也挺快的。毕竟,很多细节都能落到实处——就拿冬天的取暖说吧,之前几天零下2度,坐车暖气开启几分钟就暖和了,但电池温控系统会不会影响续航?我还没系统研究过,但观察下来,耗电比例似乎没那么高。
嗯,最后我想问:你会不会像我一样,关注点越来越偏软,不再在乎那些数字上的极限了?毕竟,开起来舒服、能省点油、还能装点东西,就是最实在的追求吧。你觉得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