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理想,靠的是一把精准的钥匙:“没有里程焦虑的电动车”。它用增程式技术,撬开了家庭用户的心门。可今天,这把钥匙还能打开2025年的市场之门吗?2025年的理想L系列,已经不再只是“油电混合的聪明方案”,而是站上了智能电动的深水区——全栈自研、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落地、纯电续航突破300公里(CLTC)。当技术潮水奔涌向前,理想真的还能“理想”吗?我最近深度试驾了2025款理想L7 Air和L9,也跟几位老车主聊了聊,今天咱们不吹不黑,把这扇门推开看看。
外观:低调的“大house”,藏着高阶空气动力学
理想现在的设计语言,叫“柔和的力量感”。L7、L8、L9三款车长得像亲兄弟,有人吐槽“套娃”。但你走近看,细节差异不小。2025款最明显的变化是前杠造型更简洁,取消了部分装饰性进气口,风阻系数优化到了0.235(L7),这在中大型SUV里是顶尖水平。
我特别喜欢它的隐藏式门把手和无框车门组合——关门“咔嗒”一声,仪式感拉满。但北方老铁们吐槽冬天结冰难开,这我试过,确实不如传统把手“皮实”。车尾贯穿式灯带加星环造型,晚上点亮辨识度极高。不过,这种“低调的豪华”风格,有人觉得稳重,也有人觉得不够个性——毕竟现在新势力都在玩“未来感”,理想却走“宜家+苹果”混合风。
内饰:“冰箱彩电大沙发”还在,但智能化才是主角
一坐进车里,还是那股熟悉的“客厅味”:Nappa真皮、二排皇后座、冷暖冰箱、21扬声器音响。但2025款最大的升级,是换上了理想自研的双5nm芯片——理想AD Max 3.0系统,支持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全国都能用。
我从北京五环实测到亦庄,全程开启NOA。变道、绕行、红绿灯识别都挺稳,尤其对“鬼探头”和加塞车辆的预判,比前代灵敏不少。系统会通过中控屏左侧小窗实时显示决策逻辑,比如“前方电动车即将左转,准备减速”,这让我开起来更有安全感。
但也有槽点:城市NOA在复杂老城区还是会退出,比如胡同口突然窜出的三轮车,系统就“懵了”。一位L9车主老张说:“它像个谨慎的新手司机,能帮你省力,但不能完全放手。” 这话挺准。
动力与续航:增程仍是王牌,但纯电也得能打
理想一直坚持增程路线,2025款L7 Air搭载1.5T四缸增程器,CLTC纯电续航215公里,综合续航1315公里。关键是,它支持4C电池和800V高压平台,充电10分钟能补能400公里(CLTC),这解决了“补能焦虑”的最后一块拼图。
我特意找了个第三方充电桩实测:从20%充到80%,用的是理想超充桩,实际耗时12分钟,功率峰值达到360kW,和官方数据基本吻合。而普通第三方桩,因为电压限制,最快也就充到150kW左右。
有老车主问我:“为什么不直接做纯电?” 我的理解是:理想的目标用户是“家庭首购”群体,他们需要的是“无感切换”——市区用电、长途用油,不用改变用车习惯。相比之下,蔚来换电快,但换电站密度不够;小鹏纯电强,但长途仍焦虑。理想这招,确实“接地气”。
安全与操控:不再是“奶爸车”的软脚虾
很多人说理想车重两吨多,开起来像船。但2025款L7用上了前五连杆+后五连杆悬架,标配空气弹簧和CDC连续阻尼控制。我在盘山公路试驾,过弯支撑性明显提升,车身侧倾抑制得不错,不像早期车型那么“晃”。
主动安全方面,全系标配L2级辅助驾驶,2025款新增了“紧急避障辅助”功能。我在测试场模拟前方突然出现障碍物,车辆能自动判断并转向避让,反应比人快半拍。但系统会优先选择“刹车减速”而非“猛打方向”,策略偏保守,符合家庭用车定位。
不过,车重带来的能耗问题依然存在。高速120km/h巡航,电耗接近28kWh/100km,比Model Y高不少。一位L8车主算过账:“市区用电每公里不到1毛,高速用油每公里约6毛,比汉兰达省,但不如纯电车极致。”
竞品对比:理想 vs 蔚来 vs 问界
我们拉三款车对比:理想L7 Air(32.98万)、蔚来ES6(34.8万)、问界M7后驱版(28.98万)。
智能化:理想城市NOA覆盖广,蔚来NIO Pilot稳定但功能少,问界ADS 3.0最激进但依赖华为生态。理想胜在“可用性强”。
补能:蔚来换电最快(3分钟),理想增程无焦虑,问界依赖快充。长途出行,理想和蔚来各有优势。
舒适性:理想二排座椅最豪华,蔚来用料高级但座椅偏硬,问界提升明显但细节有差距。家庭用户首选理想。
价格:问界最便宜,理想居中,蔚来最贵。但蔚来有BaaS电池租用,门槛更低。
结论?如果你想要“全能型选手”,理想L系列仍是首选;如果追求品牌调性,选蔚来;如果信奉华为技术,问界也不错。
用户真实反馈:爱它的人有多爱,烦它的人有多烦
我采访了三位真实车主:
李姐,L9车主,两个娃:“冰箱夏天能冻雪糕,二排腿托一升,老公开车我补觉,值了!”
小王,L7车主,科技控:“城市NOA救我通勤,但语音助手偶尔‘智障’,比如我说‘打开车窗’,它给我打开天窗……”
老赵,前L8车主,刚换Model Y:“开了三年,省心,但底盘太软,过减速带像坐船,卖了买电车,操控终于跟上了。”
这些声音很真实:理想赢在场景理解,输在驾驶质感和软件细节。
未来展望:理想还能“理想”多久?
2025年,理想不再靠“差异化定位”吃饭,而是拼“全栈技术力”。它的800V、自研芯片、城市NOA、高压纯电平台(MEGA之后的纯电SUV)都在路上。但挑战也明显:华为系越打越猛,特斯拉FSD入华在即,小米SU7又抢走不少关注度。
更关键的是:当所有车企都懂“家庭用户要什么”,理想的“精准洞察”红利还能吃多久?它必须从“产品定义高手”,进化成“技术引领者”。
我问自己:如果五年前那把钥匙叫“增程无焦虑”,那2025年的钥匙是什么?也许是“智能驾驶+极致舒适”的无缝融合。理想正在试,但还没完全打开那扇门。
互动时间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
增程式在2025年还有没有未来?还是会被纯电+超充彻底取代?
家庭SUV,智能化和舒适性,你更看重哪个?
如果你有30万预算,会选理想、蔚来,还是问界?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会挑10个有代表性的留言,一一回复。顺便说个花絮:试驾L9那天,我二排睡觉,车自己开上了自动车道,醒来差点以为穿越了……这感觉,挺魔幻的。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