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陆续披露,汽车行业的业绩分化趋势日益明显。10月24日晚间,长城汽车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继续增长但利润增速有所放缓,“增收不增利”现象进一步加剧。
具体来长城汽车第三季度营收达到612.47亿元,同比增长20.51%,显示出市场扩张的良好势头。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则为22.98亿元,同比下滑31.23%,环比下降高达50%,业绩表现低于市场预期,反映出公司在营收增长的盈利能力面临一定压力,市场对未来发展持谨慎态度。
有意思的是,财报发布后,长城汽车在港股和A股市场上的投资者反应截然不同。10月27日,尽管两市普遍上涨,长城汽车A股收跌1.21%,港股早盘一度下挫3.5%,但随后震荡回升,截至发稿前涨幅达1.49%,报价为15.7港元/股。
营收规模持续提升,销量结构优化
今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535.82亿元,同比增长7.96%。其中,第三季度收入为612.47亿元,同比增长20.51%,环比增长17.07%。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销量提升,新能源及海外业务表现活跃,产品结构优化成效明显。
数据显示,第三季度长城汽车累计销售35.36万辆,同比增长20.20%;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为92.34万辆,同比增长8.15%。其中,新能源汽车第三季度销售11.80万辆,同比增长49.21%,环比增长20.64%;前三季度累计销量27.85万辆,同比增长31.67%,占总销量的30.16%。海外市场方面,第三季度销售13.65万辆,同比增长11.23%,环比增长27.87%;前三季度累计销量33.42万辆,同比增长3.06%,占比达到36.19%。
公司高端化战略也取得阶段性进展。根据华西证券研报,2025年第三季度,长城汽车20万元以上车型销售达到10.13万辆,同比增长40.83%,高端车型占比上升,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
从品牌维度来哈弗品牌1-9月累计销量为52.85万辆,同比增长12.03%,占总销量57.23%。哈弗H6、大狗、猛龙等车型持续热销,带动公司产品结构优化。作为高端新能源先锋品牌,WEY前三季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96.35%,达到6.36万辆,新车型上市带动销量增长。坦克品牌依靠新品500系列保持高端化驱动力。
盈利能力承压,销售费用增长为主因
尽管销量和营收实现高增长,长城汽车的盈利能力却面临挑战。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86.35亿元,同比下降16.9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4.75亿元,同比减少34.39%。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2.98亿元,同比下降31.23%,环比大幅下滑5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8.94亿元,同比下降30.23%。
公司表示利润下滑主要受到新车型推广和品牌建设投入增加影响。近年来加速布局DTC直营新渠道,加大新车型和新技术宣传,销售费用大幅增加,今年前三季度达到79.48亿元,同比增长55.52%。
10月27日,美银证券指出,长城汽车第三季收入按年及按季分别增长21%和17%,主要得益于销量及产品均价提升。报告分析,毛利率为18.4%,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原因在于坦克品牌销量贡献下滑以及哈弗、皮卡品牌经销商回扣增加。同期盈利略低于预期,受俄罗斯报废税退税延迟及汇兑损失影响,若剔除一次性项目,净利润同比下跌30%。
未来展望,行业机构依然看好
面对新能源与全球化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及高端化转型的逐步落地,长城汽车在利润端短期承压的情况下,仍获得机构看好。10月25日,中金公司指出,剔除季节性和汇兑损益等因素后,长城汽车三季度业绩符合市场预期,销量结构改善受新车周期和渠道升级带动,预计随着直营渠道投入效果显现,未来销售费用有望逐步摊薄。
公司将在年内推出配备激光雷达的欧拉5、哈弗H6L、新款坦克400等车型,高质价比策略有望继续强化哈弗和坦克品牌销量动能,并带动欧拉品牌销售回升,助力完善品牌矩阵。
开源证券则认为,长城汽车持续深耕海外市场,尤其南美、中东、非洲和欧洲市场布局推进。欧拉品牌全球化起步,巴西新工厂投产将助力南美市场突破,高毛利海外业务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支撑。考虑到公司魏牌、坦克、哈弗等新车周期延续和海外市场拓展,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行业认可度与未来挑战
目前,第十二届“港股100强”评选活动正有序推进,新榜单将聚焦新能源、智能驾驶等前沿赛道,为行业创新企业提供更多评价维度。长城汽车作为行业重要代表,已多次入选“港股100强”。在行业转型与盈利承压的背景下,其能否再度取得佳绩,仍需持续观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