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高速开名爵 MG6,定速巡航 110 码油耗 6 个省

名爵MG6高速油耗实测:我承认之前对这车有偏见

方向盘压得有点发麻。右手中指无意识地轻敲仪表盘,余光扫到定速巡航110码的绿色标识,油量表指针始终卡在五分之二的位置——从北京南五环到石家庄槐安路立交桥,已经跑了整整285公里。液晶仪表盘显示油耗数字定格在6.1L/100km时,我握着方向盘突然笑起来。

跑高速开名爵 MG6,定速巡航 110 码油耗 6 个省-有驾

谁能想到这辆造型张扬的MG6,藏着颗勤俭持家的内核? 记得提车那天销售反复强调这是"十万级唯一真钢炮",油门到底的推背感倒确实生猛,不过后视镜里4S店渐行渐远时,瞥见油箱指针肉眼可见往下掉。

现在想起来当时心态有点可笑:买运动轿车的会在意油耗?直到春节前临时决定自驾回江苏老家,导航显示全程1100公里,这才第一次正视油箱容量和信用卡余额的关系。 把定速巡航旋钮转到110km/h时有点忐忑。

去年开朋友某德系车跑高速,定速115居然飘到8.2个油,那还是以省油著称的涡轮增压车型。引擎转速刚稳定在2200转,突然发现驾驶模式不知何时切换到了ECO。前挡风玻璃外的华北平原在黄昏里拉成模糊色带,耳边只有规律的路噪,右脚完全解放后整个人莫名松弛下来。

服务区加油时算了下,头两百公里居然才烧了12.7升油,空调开着25度。 宿迁段遇到辆沪牌比亚迪秦并排开了三十多公里。对方司机显然注意到这辆绿色英国血统轿跑的油耗数据——当第八次等红灯时,他终于摇下车窗:"哥们你这改装车油耗真能开到六个?"我笑着指指原厂尾翼,中控屏刚好弹出当前平均油耗6.0L/100km。后视镜里对方惊愕的表情至今想起仍忍俊不禁。

其实自己也困惑过。这台181匹马力的1.5T发动机,凭什么在1200-4000转持续爆发285牛米扭矩的同时,还能在高速巡航时保持低油耗?维修师傅后来揭秘:三腔润滑技术让活塞运动阻力直降21%,DVVT双可变气门正时就像给发动机装了个"自动调音器"。更妙的是电子水泵,水温超过阈值才启动,冷车启动阶段直接节省3%燃油消耗。这些黑科技堆叠起来,倒让6个油耗显得理所应当。 深夜的沈海高速货车居多。开着MG6在慢车道上匀速巡航,车载导航突然提示前方2公里有移动测速。瞥见某豪车顶着160时速从左侧掠过,突然庆幸自己守着定速巡航110码的佛系开法。

第二天清晨抵达南通如东,全程仪表显示综合油耗6.3L。看着加油站92号汽油单价,突然觉得后保险杠那对夸张的扰流板都显得格外务实。 现在每到休息日总习惯性摸钥匙出门。某次临时起意载着三个朋友夜闯草原天路,山路十八弯反而逼出了这车的真本事。自动挡切手动模式降档补油,发动机怒吼着冲出弯心,下坡时又及时挂高档位利用惯性滑行。返程开回北京市区,行车电脑显示这次"撒野"的综合油耗居然才7.2L。副驾的朋友突然冒出一句:"你这车该不会偷着充电吧?" 与其说MG6是个勤俭持家的经济适用男,倒不如说是会过日子的冒险家。

打开运动模式在山道劈弯时,变速箱仿佛能预判每个弯角,降挡动作利落得像专业赛车手;切回日常通勤模式,又能靠着米勒循环让每滴汽油都烧出仪式感。最妙的是那个支持全速域的定速巡航,右脚彻底解放后终于理解为何有人说高速开车也能解压——当然,前提是油耗别像某些美式肌肉车那样吓人。

上周帮同事测试他新买的某日系混动车,表显油耗4.9L的数据确实亮眼。但在双向四车道的六环路上,时速刚过80就感觉底盘发飘。想起自家MG6在定速巡航110码时的从容姿态,突然觉得多消耗的1升汽油更像是对行车质感的必要投资。毕竟,谁也不想在超越大货车时被横风吓得手心冒汗。 或许我们都误解了"省油"的定义。

跑高速开名爵 MG6,定速巡航 110 码油耗 6 个省-有驾

当某些车企还在发动机热效率小数点后两位较劲时,MG6给出的是套更聪明的解决方案:用48V轻混系统提前储备能量,拿缸盖集成排气歧管缩短暖机时间,再配合博世第三代高压直喷技术实现精准控油。这些技术细节最终落实在我们钱包里,就是每次加油时少刷的那几十块钱。

而XDS弯道动态控制系统和EPS-Pro电动助力转向的存在,又时刻提醒你别真把它当成经济适用车——但凡遇见开阔直道,深踩油门的瞬间仍能唤醒藏在骨子里的暴烈基因。

上周五下班遇上大堵车,十公里路挪了俩小时。本以为又要创造油耗新高,行车电脑却显示8.2L。突然理解为何车友群有人专门做油耗挑战赛:加200块92号汽油,开着空调听着歌,从重庆解放碑跑到成都春熙路还剩小半箱油。这种务实中的浪漫,或许才是当代年轻人最受用的驾驶哲学。毕竟在油价焦虑蔓延的今天,能让人毫无负担地享受驾驶乐趣的车,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