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门的那些门道,够让人唠到天黑。前两天楼下遛弯碰见老韩,摩托车发烧友,一个劲地问我“二气门是不是没派头,四气门才是正路?”他说群里有兄弟跟他杠了小半宿。其实啊,这气门多和少,不止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你要说发动机嘛,气门这玩意儿就跟咱们人喘气似的。一个进气,一个排气,是帮发动机跟空气打交道。不信你抬头琢磨下自己跑步的时候啊,捂住一个鼻孔,憋着劲儿;两个一块使,就顺多了。这发动机也一个理儿。四气门的单缸,就是四扇小“门”一起开,一个劲地往里灌空气——高转速要的是这玩意儿。你真到赛道蹦跶,或者那种林区越野爬大坡,油门到底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四气门的那口子畅快。发动机像被人拽着脖领子往上蹿,呼吸贼顺,动力堆着来,马力好像不会断。
但你天天骑摩托去菜市口买葱呢?两气门就显出门道了。这东西两扇“门”大,气流进来一圈绕得特别带劲,混合气烧得也更稳。有次跟邻居王师傅唠唠,这人一辈子修摩托,说市区低速最考验气门布置。两气门那低扭,用他的话讲——“油门刚抠,车儿就出劲儿,路口起步别提多跟手。”他还顺嘴提了句:“三阳那老款150两气门,十年了,啥大毛病没有!”在群里也听人说,两气门耐折腾,发动机轻不那么挑油。
前阵子维修站有个师傅,绰号“老刀”,他一张嘴,气门的事儿就像讲小品。“四气门啊,杂七杂八小配件倍儿多,检修起来累死个人。”这家伙说一台四气门发动机调间隙,时间得翻倍,弹簧多,摇臂杂,车主还得多花点保养钱。特别是四气门的缸头,那叫一个挤,师傅们有时还得拆半天,有点糙的,干脆一锤定音,整个缸盖换。你见过那种气门弹簧掉碗里的情景没?一盒螺丝,最后还差个垫片——全都是四气门车主的心酸。
但不能光看复杂。你要是喜欢玩哗哗高速,或者坐在车友群瞧见别人晒直线极速,四气门确实优越——别的啥没有就是“冲”,速度快起来的那种“飙升”,光头仔在群里自测过,他的CBR250,四气门,拉到一万二还没憋住。人家说这东西真正的精华在大马力大排量,仿赛那路线,标配就是四气门。可他也承认,市区蠕动,“冒烟”加塞,两气门其实更实在点。
讲讲冷门的。车友群里这把流传个段子,说有朋友把进排气门换得特大,结果机油耗得可快,噪音还“哐哐哐”响,最后修车师傅说了句:“阀门不是扛米袋子大了就好使!”其实搞太大反而物理上不划算,惯性搅得蛋疼,弹簧受不了,伤发动机。工程师没事瞎弄材料,有的用钛,有的用陶瓷,减重是正事。你见过小众品牌如贝纳利的高转150,那气门真不是越大越幸福,关键还是配合得好。
有一点很多人忽略了,气门数还直接连着发动机的声音——两气门通常更“纯”,低频浓,类似老国产摩托那种浑厚感。四气门多了些金属杂音,快起来如拉锯,但也有车友喜欢听那种“机灵”。
养护方面,隔壁老陈骑的是本田90老两气门,二十年没换过气门弹簧。跟他坐在天井下晒太阳,他说:这玩意儿就图个省心,有零件就自己配,基本上没遭过坑。相比之下,现代四气门,零件要国外原装,啥离合器片、气门弹簧都得掏钱订。连胎压监测器都能整出区别,四气门车型有时标配电子胎压,省着点心。
还有种误区。不少人被销售忽悠,觉得气门越多体面,买车没问一脚就选“先进配置”。其实用途才是真理。邻居女司机骑铃木太子,单气门,她说硬是扛了一年快递加小孩送学,啥都没出毛病。两气门的实用车,油耗可控,动力日常用足够。至于四气门高性能,不是每个人都hold得住,保养贵,零件多,养不起也得犯愁。
说起来,气门多少也不是一刀切。有个车友去年从网上淘了辆80年代老四气门,本想享“老车乐”,结果配件等了仨月都没齐全,全靠微信群里瞎拼。有师傅还说,维修要分部找,有的气门用斗齿,有的靠液压挺柱,乱七八糟。关键还得看手艺和圈子,身边朋友乐意帮,你啥车都能玩。
咱这气门门道,说到底还是自己琢磨着“合不合饭碗”。你求稳,只通勤,市区用为主,两气门精神头十足,养护轻,噪音小,十年老车都能顶住。就像前阵子小区微信圈传段子,某宝上拍的两气门老本田,跑了十万公里,发动机还没拆过。可你要是冲着赛道、山道,速度和刺激为先,四气门确实亮眼,保养时别心疼钱就是。
最后气门这事,谁用谁知道。一晃,王师傅又蹲在车行门口搓手,嘴里念叨:“别看气门多,骑得舒服才是王道。”转头他还问我要不要看隔壁老陈甩出的两气门老雅马哈,说便宜。折腾摩托,就像日子过得自在——合自己胃口,才算真得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