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必须卖掉自己最珍爱的东西,哪怕它值1200万港币,哪怕全世界都劝你别卖——你会因为什么而放手?
这听起来像一场哲学命题,但对余文乐来说,它真实发生过。他卖掉的不是房子、不是手表,而是一辆保时捷935赛车,全球限量10台,他手上那台,是亚洲唯一。这辆车不是代步工具,更像一件会呼吸的艺术品,是速度与美学的终极结合。可就在它价值巅峰时,余文乐却选择了转身离开。
我们总以为,人到中年,拼的就是“拥有”:拥有财富、名声、收藏。可余文乐的这个决定,像是在问:拥有,真的等于拥有吗?
这辆保时捷935,诞生于2019年,为纪念保时捷70周年而生。它不是为街道设计的,而是为赛道咆哮的猛兽。3.8升水平对置六缸涡轮增压引擎,700匹马力,轻量化碳纤维车身,纯手工打造,每一台都像被赋予了灵魂。全球仅10辆,每辆售价超过1200万港币,提车还得经过品牌严格筛选——你有钱,不一定有资格买。
余文乐是极少数通过“面试”的收藏家。他不是第一次玩车,也不是为了炫耀。早年他开改装车、拍赛车电影、创办潮流品牌,车一直是他生活美学的一部分。可正因如此,他对这辆935的“情感重量”远超常人。他曾说:“这不是收藏,是陪伴。”
那为什么卖?
有人说,是因为他想“断舍离”;有人说,是家庭原因;也有人说,是投资调整。但更深层的原因,或许藏在他近年的沉默里。他减少了曝光,不再频繁晒车、晒生活,反而开始做减法。卖掉935,像是一种仪式:从“我拥有什么”转向“我真正需要什么”。
这让我想起一个朋友。他在科技公司做到高管,年薪百万,家里堆满了限量球鞋、机械表、黑胶唱片。有一年,他父亲住院,他翻遍家里,却找不到一张全家福。他突然意识到:他收藏了全世界,却没留下生活的痕迹。后来他卖掉了大半收藏,换了一台老式胶片相机,开始每天拍一张家人的照片。
我们总把“拥有”当作成功的标志,但有些东西,越紧握,越容易失去温度。一辆价值千万的车,如果只能锁在车库,每年开不到十次,它到底是你的资产,还是你的负担?
更讽刺的是,这种“顶级稀缺品”的价值,往往由市场情绪决定。2023年,一辆保时捷935在拍卖会上拍出1800万港币,涨幅超过50%。可问题是:如果所有人都等着升值,谁来真正驾驶它?谁来听见它的轰鸣?
这就像我们收藏的那些“梦想”:等有钱了就旅行,等退休了就写作,等孩子长大就重新追梦……可等来等去,梦想变成了陈列品,和那辆静静躺在车库的935一样,完美,却沉默。
余文乐卖车之后,并没有停下。他继续做潮牌,也偶尔露脸拍戏,但他不再强调“限量”“稀有”“唯一”。他开始分享骑行、冲浪、做饭。他说:“以前想证明我有什么,现在只想记得我感受过什么。”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你会因为什么卖掉你最珍贵的东西?
是因为钱吗?余文乐不缺。是因为不爱了吗?恰恰是因为太爱,才懂得适时放手。真正的拥有,或许不是占有,而是体验、是流动、是让一件东西在最合适的时候,去到下一个能真正使用它的人手中。
这辆车后来被一位中东收藏家买走。有人说可惜,我却觉得,它终于可以再次在赛道上燃烧轮胎,而不是在恒温恒湿的车库中“被供奉”。
我们这个时代,太擅长积累,却太不擅长告别。可有时候,放下,才是更深的拥有。
那么问题来了:你生命中那辆“保时捷935”,是什么?你又是否准备好,在它最耀眼的时候,说一声再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