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万的新能源汽车,为何订单量持续攀升?

几十万的新能源汽车,为何订单量持续攀升?

几十万的新能源汽车,大定一个比一个高。

这数字,真的假的?

28.9万台。小米YU7上市一小时,大定突破这个数。你没看错。是“大定”。不是小订。不是意向金。是五千块,能退,但名义上叫“大定”。

42667台。极氪9X预售一小时。预售价47.99万起。一半以上的人选了最贵的Ultra和Hyper版。五六十万的车。一小时四万多单。网友第一反应——“疯了吧?”

10万台。全新问界M7。预售价28.8万起。增程纯电双线出击。华为ADS 4加持。激光视觉上车。一小时,十万个订单砸下来。

这些数字。像不像一场集体狂欢?

狂欢背后。有没有水分?谁在数钱?谁在数流量?

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来看看“大定”这个词。现在还作数吗?

以前的大定。意味着锁单。意味着生产排期。意味着钱基本不退。现在呢?五千块。七天无理由退款。这算大定?还是算高级一点的“小订”?

特斯拉开了个头。100美元订Cybertruck。一周25万订单。后来翻倍。再翻倍。可最后交付了多少?没人提了。数字像烟花。绚烂。然后消失。

几十万的新能源汽车,为何订单量持续攀升?-有驾

现在的玩法更“聪明”。

预售即爆款。

发布会还没结束。数据已经炸了朋友圈。

公关稿连夜写好。

热搜买得明明白白。

为什么这么拼?

因为流量。

因为资本需要故事。

因为领导要看“市场反馈”。

1.2万台。尊界S800。87天。售价百万级。听起来不多?

可你知道奔驰S级上半年在中国卖了多少吗?

几十万的新能源汽车,为何订单量持续攀升?-有驾

不到8000台

迈巴赫S级呢?

不到5000台

加起来,还没一台刚露面的国产百万豪车大定多。

这合理吗?

或者说——这重要吗?

对消费者来说。重要的是车。不是数字游戏。

但问题是。这些数字。正在影响你的判断。

你看到“一小时十万订”。你会不会想——“这么多人买,肯定不差”。

你看到“五万订单”。会不会觉得“我不下手就没了”?

这就是营销的魔力。

几十万的新能源汽车,为何订单量持续攀升?-有驾

它不直接告诉你车多好。

它告诉你——别人都买了。

从众心理。被精准拿捏。

再看产品。

问界M7。轴距3030mm。5座6座可选。增程1600km续航。纯电100度电池。华为智驾4.0上车。

极氪9X。全栈自研智驾。双电机四驱。空气悬架。激光雷达标配。

小米YU7。全栈自研智能座舱。超级电机。碳纤维车身。

……

产品力确实强。

强到一小时卖几万台?

几十万的新能源汽车,为何订单量持续攀升?-有驾

冷静点。

我们得区分“订单”和“销量”。

订单是热情。

销量是现实。

有多少人交了五千块。过两天冷静了。退了?

有多少人是为了抢首发权益。根本没想立刻提车?

又有多少人。只是随手一点。当个抽奖?

吴佩老师说得好。

“小订过万”的宣传。

背后是营销团队。

几个月前就策划好了。

几十万的新能源汽车,为何订单量持续攀升?-有驾

这不是偶然。

是剧本。

更可怕的是。当所有品牌都开始玩这套。

“十万大定”不再震撼。

“二十万”才够看。

于是。数字军备竞赛开始了。

今天你十万。

明天我二十万。

后天。三十万。

最后呢?

大家都不信了。

几十万的新能源汽车,为何订单量持续攀升?-有驾

“大定”变成废纸。

品牌 credibility 彻底崩塌。

杀鸡取卵。

饮鸩止渴。

我们怀念过去。

那时候。车卖得好不好。看的是交付量。

是用户口碑。

是三年后的保值率。

现在呢?

看发布会后一小时的数据。

看朋友圈刷屏的“战报”。

几十万的新能源汽车,为何订单量持续攀升?-有驾

看营销总监的KPI完成了没。

可车。是长期主义的事。

它要开五年。十年。

要经历冬天冷启动。夏天空调全开。

要面对OTA升级失败。面对智驾突然退出。

要陪你走烂路。跑高速。接孩子放学。

这些。五千块的大定测试不了。

真正的好车。不需要用夸张的订单来证明自己。

Model 3刚出时。没这么多花活。

人们排队。是因为真的想买。

不是因为“限时权益”。

几十万的新能源汽车,为何订单量持续攀升?-有驾

不是因为“前一万名送积分”。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精明。

他们开始质疑。

“4.2万订单”。

“十万人预订”。

“28.9万大定”。

孙少军去调研了。

说“8万订单”是假的。

但“4.2万”是真的。

真又如何?

关键不是数字真假。

几十万的新能源汽车,为何订单量持续攀升?-有驾

关键是——转化率有多少?

如果最终交付只有两万。

那剩下的两万多。

算什么?

算营销成本?

算用户信任的消耗?

更讽刺的是。

这些“大定”数据。

往往来自最缺产能的车企。

产能爬坡要时间。

几十万的新能源汽车,为何订单量持续攀升?-有驾

交付要排队。

结果订单先爆炸。

用户等得心焦。

口碑反而下滑。

你看小米YU7。

发布即巅峰。

接下来呢?

是漫长的等待。

是交付压力。

是用户从“期待”变成“焦虑”。

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几十万的新能源汽车,为何订单量持续攀升?-有驾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汽车市场?

是一个靠数据狂欢撑起来的泡沫?

还是一个靠产品力说话的理性生态?

几十万的车。

不是快消品。

五千块。对有些人是零花钱。

对有些人是半个月工资。

当“大定”变成营销工具。

伤害的不只是行业风气。

还有普通消费者的信任。

所以。下次再看到“一小时十万订”。

几十万的新能源汽车,为何订单量持续攀升?-有驾

别急着惊叹。

先问一句——

能退吗?

几天内?

转化率预估多少?

让数字回归本质。

让营销少一点套路。

让车。回到车本身。

毕竟。

我们买的是一台车。

几十万的新能源汽车,为何订单量持续攀升?-有驾

不是一场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