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25年上半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是挺火爆的。
一些品牌一个月的销量都破十万,有的新车刚一亮相就被抢得一空。
不过,有一家车企的表现可就不咋地了,半年时间里才卖了69辆车,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家公司每卖出一辆车,竟然要亏掉27万块钱。
现在中国的业务几乎停掉了,听说年底还可能退出中国市场呢。
说到这家汽车公司,那就是极星啦。
刚开始声称要跟特斯拉一较高下,那会儿上市的时候,市值一度飙到了280亿美元。
眼下,它却负债累累,资不抵债。吉利老板李书福只好掏了几亿美元,在2025年6月赶紧注入2亿美元“救场”。
不得不说,这2亿美元够不够让极星挺到2025年呢?
一聊到极星,这可不是普通的小作坊或者那些杂牌车,它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圈顶级富二代”。
它可是由吉利和沃尔沃合作开发的高端电动车品牌,这两家母公司的实力大家心里都清楚,不用多说吧?
咱们国内老百姓对吉利挺熟悉的,今年上半年就卖出了140.9万辆,排在全球第八的位置;至于沃尔沃嘛,那可是以安全闻名的豪华品牌,人们都说“一部沃尔沃,半部汽车安全史”。
那会儿沃尔沃一下子投入了十多个亿美元搞研发,还把成都和台州的工厂都划到它的名下。
按理说后台这硬气的实力,就算卖得不咋地,也不该搞得那么惨呀。
可现实情况呢,比电视剧都更离奇,这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品牌,现在居然快到扛不住的程度啦。
咱们先来核算一下它的亏损金额,这数字看了真让人惊掉下巴。
从2020年到2024年,五年时间里,极星一共亏损超过366亿人民币,光是2024一年就亏了147亿。
有人算过一笔账,按照它目前的亏损总额和销量来估算,卖一辆车大概要亏掉27万。
到2024年底,极星负债累累,总债务达73.83亿美元,手上的资产还比不过这些债务,净资产也变成了负的33.29亿美元,说白了,基本上已经资不抵债了。
按理吧,这么亏下去,该撑不住了,幸好背后有李书福这个大靠山在顶着。
今年六月份,李书福用自己的公司投了2亿美元到极星,钱看着不少,可惜极星那花钱的速度可是快得让人头疼啊。
这笔资金其实撑不了多久啊,极星每个月的现金流出大概在1亿到2亿美元之间,这2亿美元最多也就能坚持两个月,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更让人心头一紧的是,曾经的另一股“靠山”沃尔沃早已退出投资,持股比例降到18%,还明确表态不再提供资金支持,现在就只剩李书福一个人在硬扛。
吉利旗下的极氪和领克都在争抢资源,至于极星算不上主要品牌,得不到重点的撑持。
渠道的收缩可是越来越明显,以前全国有37家直营店,现在大部分都半关闭了,就剩上海前滩那一家展厅还坚持开着,在线购车平台和官方商城早就关闭了,想买车只好打电话咨询了。
这对习惯去实体店看车的中老年人来说,基本上就等于把购买的门路给堵死了。
这就奇怪了,明明是“富二代”品牌车,偏偏国内消费者就是不感兴趣,不买单呀。
在2017年极星1刚上市的时候,价格定在145万,比那时候特斯拉最贵的Model X还要贵出10万块。
可是消费者觉得,纵然有吉利和沃尔沃背书,这车也不配145万这个价格。
而那款极星2一出来,就被爆出有挺大的安全问题,开着开着可能会突然不动了,所以极星只好赶紧把已经卖出去的2000多台召回了。
等到极星3上市时,它的指导价又涨回了70万,比海外的价格贵近20万,引起不少争议;到第二年的极星4,又降到30万左右的轿跑SUV了。
一会儿想走高端路线,提高价格,下一秒又降价冲销量,搞得消费者都搞不清它到底属于哪个档次,品牌定位搞得乱七八糟,真是一团糟。
看看同样价位的极氪001,30万的价格,不仅提供终身质保,零百加速只要3.3秒,还配备无图城市NZP智驾功能,性价比那个比极星强了不知道多少条街。
尤其令人觉得没意思的是,极星在海外的表现还不错,今年上半年全球销售达到3.03万辆,跟去年比涨了51%,反倒咱们国内就只卖了69辆,连0.2%都不到,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啊。
曾经极星也考虑过做本土化,和星纪魅族合资成立了极星科技,结果不到一年多就分道扬镳了,本土化这条路也就此走到了尽头。
它又开始打起海外的算盘,说是在欧洲开店,还打算搞什么智能充电服务。不过国内这块大市场的蛋糕真是没法抓到,靠着海外这点力量,能撑多久呢?
有人觉得极星还能翻盘,因为公司已经规划了新车,有极星5预计在下半年上市,除此之外,极星7和极星8也在筹备中,计划两年内陆续推向市场。
说真的,再厉害的新车也得有人知道才行啊!现在国内的街头几乎看不到极星的门店,广告也很少见,中老年人想买车都不知道该去哪里看、在哪里问,更别说安心买到手了。
而且,它那个“不靠降价,而靠配置取胜”这个策略,在如今国内市场可说是行不通的啦。
你瞧比亚迪、特斯拉那价格变来变去,老百姓买车最在意的还是性价比。就像极星,既没有多大名气,又不算便宜,就算续航长一点、配置高一点,也难让人心动啊。
眼下极星遇的难题是,2亿的救命钱用得飞快,又想找新投资,真是难上加难。沃尔沃不帮忙,吉利也不太上心,资金断链的风险随时都可能出现。
在国内市场,巨头把持得牢牢的,极星的市场份额连0.2%都挤不进去,品牌的知名度几乎为零,就算新车一出,也难找到买家。
虽然全球的销量在稳定增长,但中国这块大市场就是难以把握住,光靠欧洲那一块,根本掏不满整个局面。
其实也不是完全没希望,要是它能早点放下“富二代”的架势,真正用心研究一下中国市场,或许还会有点转机。
再看看现在的局势,留给它的时间,其实也快用完啦。
参考消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