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down
2014年买的大阳100弯梁,骑了整整12年,跑了差不多1万2000公里。这车的表现其实挺让我惊讶的。那时候刚入门,觉得小排量没用,被车友调侃入门就要大排量好啊。反正我当时也没考虑太多,就是看中它价格亲民,买回来就是每天通勤和偶尔的短途玩。
我记得刚开始骑,车挺顺溜,虽然动力没啥爆点,但能跑,也挺省心。再冷天,一脚蹬就起火的事几乎每次都发生。发表一句题外话,真搞不懂,一些同行吐槽热天气会卡顿。我猜原因可能是燃油混合不够精准或者空气滤清器太脏,毕竟那会儿我没太深入研究。
这辆车最牛的还是它的坚韧。我曾经试过给它换个排气管,原装的还挺轻薄,换了个带点兴奋感的排气,结果都不知道为什么,也没觉得心跳加快多少。反而觉得要多花点时间维护,可我大部分散了散练,技术也还在摸索。也就是两天修一次,油耗差不多就在2.4升/百公里,算是挺低的了。
说到两次的意外那事,我还记得有一年冬天,车子突然在家门口打不着火。推了两次,结果怎么都着不了。那会儿硬着头皮用手摸了一下油路,电瓶其实还挺新。结果我又想,是不是冬天太冷,油中的某个成分结晶了。后来才知道,大阳这款车,冬天用料是真的一般,电池不太抗寒,节气门也容易积灰。
有一阵子我还尝试用过升级的空气滤芯,出于提升一点燃油效率的想法。其实效果几乎没有,反倒有点增加油耗的嫌疑。算了,还是那句话,简单玩味比较靠谱,极端改装容易出问题。
不止如此,我刚才翻了下我手机里的旧照片,发现那车在某次夏天的大雨里跑了差不多两个小时,车上满是雨水的味道。那次我还给朋友说,摩托车就像个寄身出租车。他说但这车比你还得劲,怎么搞的。可能就是那份实用,和一点点不屑的情怀。
(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我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这么经典的小排量,直到今天还觉得挺有味道。尤其是对比那些高档的SUV,感觉还真是实实在在。像我有个哥们,车买了两三年,也没怎么怎么保养,天天跑的那帮兄弟都说车子都快吃灰了。但我这辆大阳呢,换了多少配件,几乎能用坚韧这词来描述。
说实话,骑了这么多年,也让我看清了一个事实——摩托车越早越简单越耐用。别的套餐都可以折叠出去,真是省心省油。但与此保值率也是个问题。你说出门一卖,估算下来大概剩个百十块,估计时间长了,甚至还可能亏钱吧。你想想,百公里油耗两升,有个差不多4块一升的,算上你平时的维护,真不算太便宜。
我要说的其实另一个角度:在我看来,这车的活力已经到了极限。就像一次修理工跟我讲,你这个油门线得清了,偏偏你又懒,天冷了就不想折腾。我其实也知道,这些小问题不断出现,说明车子快到了用完的边缘。但也正是这些问题,反映出这车的生活气。
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虽然它的技术很到位(毕竟是十年前的蓝本),但用料和工艺其实很普通。比方说,车架的焊点别说多棒,最多还能接受。可我又懒得换车,一方面是感情,另一方面是真的没必要。
(这里我突然想到,为什么有些车会保值,有些车就不行?)也许是品牌力不够,或者是市场太碎,没人愿意再投入。其实我一直觉得,车这个东西,有时候像个虚影。你在日常里被它影响,却也受它限制。
说到我还在考虑,下一辆车究竟会买什么?会不会换个更智慧的,比如带车联网的?又考虑到家里那台老设备,估计买了也用不到。天知道,未来网络化会不会让摩托变成智能装备,像个移动的手机壳一样。
(这段突然跑题)不过我挺喜欢这一点——这车带来的记忆,和那份残破的韧劲。你说会不会哪天,我再把它推出来,发现居然不行了。或者就算能,心里也会酸酸的。毕竟,时间不饶人。
车毕竟是走马观花,它的价值不只是表面。你说这辆车,将来还能陪我多久?也许会被我丢在某个角落,任由灰尘堆积,也许还能再跑上个百十公里。谁知道呢?我敢打赌,即使它再旧几岁,那个着火的瞬间,依旧能唤起我心底的某份回忆。
而今,我看着它静静的站在角落里,心里突然升起一个问题——这东西到底算不算生活必需品呢?还是只是一段旧时光的借口?
我倒觉得,这种旧货留存不掉的,可能反而代表了一份坚持。一辆摩托车,除了它的机械,它带来的,是一种能在脚底下感受到的生活节奏。
你有没有也曾经因为一辆车而迷失或者找到自己的一些模样?我倒觉得,骑了这么久,或许我们都在和自己玩一个时间的游戏。
我最后留个悬念。你们的第一辆摩托车,是不是也有这么点神奇的故事?还是说,都已经被尘封在记忆最深处了?也许下一次,还是得把这个话题延续到下一篇。
```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