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评Model3与SU7:配置与操控的差异

#美女#

陈震实测FSD V13.2.9 国产智能驾驶迎来新思考

清晨的北京环路,陈震的特斯拉Model 3在早高峰车流中略显迟疑。车载屏幕上的FSD可视化界面不时出现误判——公交专用道识别错误、待转区未能识别、匝道口犹豫不决。这段实测视频在社交平台迅速发酵,特别是当网友抛出那个敏感问题时:“Model 3真的比小米SU7好开吗?”

陈震评Model3与SU7:配置与操控的差异-有驾

陈震的回应很直接。他提到了配置差异,更指出纽北赛道背书对操控认证的重要性。这番对比引发了一个更深层的讨论:当传统智能驾驶标杆开始显现疲态,国产智能驾驶是否正在迎来属于自己的机会?

最新测试数据显示,特斯拉国内版FSD V13.2.9在复杂路况下的接管率较前版本有所上升。有业内人士分析,这或许与数据采集限制有关。训练数据来源受限,导致系统对中国特色路况的适应速度放缓。陈震在视频中列举的11项识别问题,恰恰暴露了这套系统在当前环境下的局限。

陈震评Model3与SU7:配置与操控的差异-有驾

与此同时,国产阵营正在加速奔跑。小米SU7的纽北基因背书,深蓝L06搭载的3nm制程座舱芯片,华为ADS 2.0在城市NCA方面的突破……这些技术突破背后,是本土企业更贴近中国路况的研发优势。那个曾经遥不可及的差距,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

但要说颠覆为时尚早。特斯拉的品牌号召力依然强大,其全球数据积累和算法底蕴不容小觑。2024年超65万辆的国内销量证明,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仍然很高。这种认知惯性的打破,需要时间,更需要国产技术持续稳定的表现。

智能驾驶的竞争从来不是零和游戏。陈震的实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不同技术路线的现状。有人看到危机,有人看到机遇。而对中国消费者来说,这种良性竞争最终带来的,将是更成熟可靠的技术,更合理的产品定价。

陈震评Model3与SU7:配置与操控的差异-有驾

方向盘后的我们都在期待。期待有一天,智能驾驶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独特韵律——从待转区的规则到匝道口的应变。那个时刻,或许就是新一轮洗牌的开始。

陈震评Model3与SU7:配置与操控的差异-有驾

你看好哪条技术路线?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