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7天就改配,理想刷新速度,传统车企看呆

最近,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让不少准备买车或者正在关注新能源车的朋友们都议论纷纷。

这事儿的主角是理想汽车,具体来说,是他们刚推出的一款新车,理想i8。

一般咱们买车,流程都差不多,车企开发布会,公布几个不同配置的车型,比如入门版、中配版、高配版,价格也从低到高,大家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来选。

这个规矩,不管是几十年的老牌车企还是新势力,基本都是这么玩的。

上市7天就改配,理想刷新速度,传统车企看呆-有驾

可理想这次,偏偏就不按常理出牌。

事情是这样的,理想i8这款新车刚上市,提供了三个版本让大家选。

可谁都没想到,仅仅过去了一个星期,才7天时间,理想的创始人李想就亲自出来宣布,要把这三个版本合并成一个,就卖一个配置。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唯一的版本,直接把之前需要加钱选装的好多东西,比如那个很实用的车载冰箱,还有听起来就很高科技的VLA智能驾驶大模型,全都变成了标准配置,也就是说,买车就自带,不用再额外掏钱了。

价格也做了调整,统一变成了33.98万元。

这个消息一出来,可就在消费者中间炸开了锅。

咱们来简单算一笔账,调整后的这个唯一版本,配置水平基本看齐了原来34.98万的中高配版本,但价格反而还便宜了1万块。

不仅如此,理想还额外送了一套价值1万元的铂金音响。

上市7天就改配,理想刷新速度,传统车企看呆-有驾

这么一来一回,相当于给消费者省了两万块钱的真金白银。

那已经下了订单的客户怎么办呢?

理想也考虑得很周到。

之前花了更多钱,订了最顶配版本的车主,直接退还两万块钱的差价;而那些订了入门版的车主,理想也给了选择,你要是觉得这个新方案更划算,可以升级,如果你不想了,也可以随时取消订单。

这种做法,在汽车行业里可以说是闻所未闻。

传统的汽车制造流程非常长,一个车型的配置和定价,都是经过了市场部、产品部、财务部等无数个部门,开了无数次会才定下来的,一旦公布,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用户的意见和反馈,想要传到公司高层那里,往往要经过好几个月,中间隔着经销商、区域负责人等层层关卡,效率很低。

所以,传统车企要调整配置,通常都要等到一年后的“年度改款”,那时候用户的需求可能又变了。

上市7天就改配,理想刷新速度,传统车企看呆-有驾

而理想只用了7天就完成了这个大动作,这种速度和魄力,确实让很多人感到震惊。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么快就改,是不是承认自己一开始的决策错了?

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但理想显然不这么看。

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做,背后是有实实在在的数据支撑的。

在新车开启预订的短短几天里,理想的后台团队就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超过98%的下单用户,都选择了中高配版本。

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

它清清楚楚地告诉理想:消费者根本不想要“丐版”,大家对于车载冰箱、高级智能驾驶这些能提升用车体验的配置,需求非常强烈,并且愿意为此付费。

上市7天就改配,理想刷新速度,传统车企看呆-有驾

这就是一家带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的优势所在。

他们能够实时地看到用户的选择,直接地听到市场的声音。

李想自己也说,是“掏钱的用户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价格是合理的,希望我们能提供一个更好的配置。” 这句话说得非常实在。

与其让那几万个还在犹豫、还在对比配置的潜在客户继续纠结,不如干脆一步到位,把最好的东西直接打包好,给出一个最有诚意的方案。

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承认错误”,实际上是对用户需求的极致尊重和快速响应。

这种魄力,恰恰是一家企业自信和强大的体现。

这次调整,其实也让我们看到了理想汽车一贯的行事风格。

他们非常看重用户的口碑和体验。

上市7天就改配,理想刷新速度,传统车企看呆-有驾

之前就有个例子,理想MEGA这款车升级座椅后,新座椅的棕色和老款有细微差别。

为了让那一百多个想要升级座椅的老车主能用上和原来内饰颜色完全匹配的新座椅,理想竟然愿意花费几百万,专门为他们重新开发和调制老款的棕色。

为了区区一百多个用户,投入这么大的成本,在很多公司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理想觉得,只要用户开心,这一切就都值了。

这种“宠粉”的行为,短期看是亏了钱,长期看,却赢得了最宝贵的东西——用户的信任和忠诚。

从商业策略上讲,理想i8这次回归单一配置,也是在复刻自己曾经最成功的“爆款逻辑”。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理想的第一款车——理想ONE。

它当年之所以能一炮而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不让消费者做选择题。

就一个配置,一个价格,把大空间、六座布局、彩电、大沙发这些家庭用户最看重的要素全部配齐,用三十多万的价格,提供了堪比五六十万豪华车的体验。

上市7天就改配,理想刷新速度,传统车企看呆-有驾

这种简单直接、直击痛点的产品策略,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现在,理想i8又回到了这条路上。

当消费者面对一款车,不再需要去研究复杂的配置单,不再需要为“要不要加钱上这个功能”而烦恼时,决策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而且,当所有车都使用同样的顶级配件时,理想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集中采购,从供应商那里拿到更低的价格,从而降低整车的制造成本。

这省下来的成本,又可以通过更低的价格或者更丰富的配置,回馈给消费者,形成一个非常健康的良性循环。

当然,理想做出这个决定,也是为了迎接更大的挑战。

他们在增程式混动SUV市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30万到40万价格区间的销量冠军,甚至超过了奔驰、奥迪这些传统豪华品牌。

但理想的目光显然更远,他们希望在纯电动车领域,同样能打造出一款现象级的爆款产品。

上市7天就改配,理想刷新速度,传统车企看呆-有驾

这个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的要求也更高,不仅要有足够长的续航,还要有足够聪明的智能化体验。

而智能化,恰恰是理想的强项。

这次全系标配的VLA智能驾驶系统,号称是目前最接近人类职业司机水平的方案,它能理解更复杂的自然语言指令,甚至有记忆功能,让开车变得更轻松、更安全。

车里的智能语音助手“理想同学”,也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助理,可以帮你点外卖,帮你处理琐事。

除了聪明的“大脑”,理想还在拼命地补强“身体”。

他们正在全国范围内疯狂地建设5C超级充电站,目标是让充电像加油一样快。

目前,理想的超充站数量已经超过了特斯拉在中国布局多年的总和,这种决心和投入,就是他们敢于进军高端纯电市场的底气。

有了这些“豪横的嫁妆”,才能真正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让大家敢于选择纯电动车。

总的来看,理想i8上市7天就改配这件事,绝不是一次简单的价格调整,而是这家公司核心理念的一次集中体现。

在李想看来,理想的核心驱动力就是“成长”,而成长就来自于在实战中不断学习、不断迭代。

这次调整,就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学习和进化。

它向市场证明了,在今天这个时代,谁能真正地倾听用户,谁能快速地响应变化,谁能勇敢地挑战自己,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走得更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