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几个,前两天在迪拜谈事儿,闲下来刷手机,一个视频差点没让我把手里的咖啡给抖出去。
画面里头,朱美拉海滩边上,法拉利、兰博基尼跟下饺子似的,一哥们儿却开着辆崭新的极氪001,对着满脸写着“这啥玩意儿”的本地头巾大哥们,得意洋洋地展示着中文语音助手。
那感觉叫一个魔幻,就好像你在米其林三星后厨里,看见大师傅掏出个东北铁锅开始颠勺,离谱,但又莫名带感。
第一反应还以为是哪个网红又来整活儿了,结果人家定位就在本地。
好家伙,这事儿放十年前谁敢想?
那时候咱们的国产车,那不就是个移动的“工业垃圾”代名词嘛。
我记得特清楚,我一发小,零几年买了辆国产SUV,宝贝得不行,结果开起来除了喇叭不响,哪儿都响。
他还嘴硬,说这叫“废土风”,懂个屁。
这才几年功夫,剧情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回转,直接上演了一出“屌丝逆袭记”。
这逆袭来得跟龙卷风似的。
就说俄罗斯那旮沓,自从欧美日韩的车企提桶跑路之后,市场空了一大片,简直就是个没锁门的金库。
咱们国内这帮嗅觉灵敏的“狼”闻着味儿就扑上去了,满载着比亚迪、奇瑞、理想的车队,浩浩荡荡开过去。
当时有多疯狂?
在国内卖四十多万的理想L9,到了莫斯科,倒爷转手就能卖到小一百万。
那段时间去俄罗斯卖车,跟捡钱没啥区别。
莫斯科街头的画风,一夜之间就从大众、丰田,变成了满眼的中文车标。
当地老铁们对中国车的态度也挺逗,整个一“好奇宝宝-挑剔大爷-真香居士”的心路历 R程。
一开始他们看咱们车里那块比iPad还大的屏幕,那感觉就跟猩猩看人类玩手机一样,懵圈。
当然,键盘侠哪国都有,各种“电子垃圾不耐用”“西伯利亚的冬天能给你冻趴窝”“坏了上哪儿哭去”的论调满天飞。
可当他们发现,这玩意儿不仅配置高到没朋友,价格还贼实在,那张严肃的脸瞬间就笑开了花。
成年人的快乐就这么简单,花一半的钱,买到双倍的快乐,谁不乐意?
不过,光鲜的背后,坑也不少。
最大的雷就是售后。
你想啊,你在哈萨克斯坦大草原上正开着车唱着歌,车机“啪”一下黑屏了,导航里最近的维修点远在五百公里开外,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绝望?
这就是早期“平行出口”留下的后遗症。
说白了,“平行出口”就是国内贸易商自己买新车上个牌,再当“二手车”卖出去,路子野,速度快。
在市场开拓初期,这招跟奇袭似的,好用。
但后患无穷,没娘家的孩子,出了问题没人管,全靠车主自己命硬。
这就让不少人抓着小辫子了。
我一在德国车企干活的朋友就天天跟我念叨:“你们这套打法就是一锤子买卖,汽车又不是手机,卖出去只是个开始。”
话虽然不好听,但确实在理。
一个汽车品牌的口碑,可不是光靠堆配置、堆屏幕就能堆出来的,那得靠时间,靠服务,一点一点熬出来。
你看丰田皮卡为什么在中东能当“硬通货”,不就是靠着几十年如一日的皮实耐用和无处不在的维修点嘛。
咱自主品牌要想在全球真正扎下根,这课迟早得补。
当然,咱们也不能被这些“老古董”的思维框住。
中国汽车,尤其是在新能源这个赛道上,玩的压根就不是一个游戏。
当中东的石油佬们还在纠结法拉利的声浪够不够炸的时候,我们的新能源车已经把智能科技玩成了“魔法”。
你跟他聊 V8,他跟你聊智能座舱;你跟他谈操控,他直接在车里给你开KTV。
这根本就是降维打击,拿着互联网思维去踹百年汽车工业的老窝。
结果就是,那些看惯了BBA沉闷内饰的中东土豪,一坐进咱们的车里,那感觉就像是从蒸汽时代,一脚油门踩进了星际穿越。
现在迪拜这地方,已经成了咱们二手车出口最大的中转枢纽,像个巨大的水泵,把中国车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整个中东和非洲。
以前咱们往这倒腾的是义乌的小商品,现在全换成了汽车这种硬家伙。
这变化的背后,可不就是咱们整个国家制造业的升级嘛。
风光归风光,挑战也实实在在摆在眼前。
欧美那边已经开始磨刀霍霍,关税大棒随时可能挥下来。
全球汽车市场早就不是大家排排坐吃果果的时代了,而是真刀真枪的存量搏杀。
咱们现在是虎口夺食,难度系数直接拉满。
写到这儿,我又想起了迪拜海滩上那辆拉风的极氪001。
它就像个信号弹,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或许再过个十年,我们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看到挂着中文标的汽车,都会像今天看到苹果手机一样习以为常。
得嘞,不瞎白话了。
在国外的朋友们,你们在当地街上见过咱们的国产车没?
都是些啥牌子?
当地人开着感觉咋样?
评论区都来亮亮嗓子,也让我这天天在国内“云出海”的开开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