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4S店,销售热情递上“赠送万元大礼包”的宣传单:免费保养、全车贴膜、脚垫座套……福利多得晃花眼。
可等你兴冲冲提了车,才发现后备箱少了千斤顶,保养券用一次要加钱,合同里还埋着“最终解释权归商家”的雷。
这年头,买车光看价格和配置远远不够——赠品和合同的套路,才是掏空你钱包的无形刀。
买车时,4S店总爱把“送装潢”“送保养”挂嘴边,但有些东西根本不是“赠品”,而是厂家或法律强制要求交付的标配。 缺了它们,轻则上不了牌,重则维权无门。
1. 核心文件:没这5张纸,车等于黑户
购车发票: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含报税联、注册登记联、发票联),少一联都缴不了税、上不了牌。
车辆合格证:俗称“汽车身份证”,上牌时车管所要收回原件。 如果4S店说“证押在银行”,必须要求书面承诺交付时间,否则可能无限期拖延。
三包凭证:明确标注保修期、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保修范围。 2025年已有车主因4S店“漏给”此证,导致变速箱故障自费维修3万元。
保养手册:别以为只是说明书! 首保免费权益需经销商盖章激活,没章等于作废。
车辆一致性证书:证明车辆参数与工信部公告一致,北京、上海等限牌城市上牌必查。
2. 随车工具:别等爆胎才发现没千斤顶
应急工具包:三角警示牌、反光背心、千斤顶+备胎。 曾有车主因缺反光背心被交警罚款200元。
灭火器:客车、新能源车出厂必须配,轿车虽非全国强制,但辽宁、广东等地年检要求携带,不配可能卡审车。
两把钥匙:部分4S店会扣一把“备用”催你买延保,但车钥匙属于出厂标配,少一把必须补。
销售嘴里的“送3年6次保养”,听着豪气,但你可能连一次免费机油都难薅到。
套路1:保养内容玩文字游戏
机油以次充好:说送“全合成机油”,实际用最廉价的矿物油,想升级? 补差价300元/次!
工时费另算:北京某德系品牌车主投诉:赠券写明“免费小保养”,结账时却被收380元工时费,理由是“券只包机油钱”。
捆绑消费:“免费空调清洗”的前提,是必须做398元的发动机养护;“5次洗车免费”要求单次消费满500元才能用。
套路2:过期作废的限时套路
赠品保养券常设严苛期限:如“提车后6个月内用完,仅限工作日”。 有车主吐槽:“我半年才开3000公里,硬着头皮去做保养,4S店还说超时作废! ”
套路3:把厂家福利算自己头上
90%的家用车,厂家本就赠送首保。 但4S店会隐瞒这点,把厂家福利包装成“独家赠送”,忽悠你多买配置。
合同密密麻麻十几页,这9条陷阱一踩一个准:
陷阱1:车价说涨就涨
条款示例:“若遇厂家调价或政策变化,按提车时新价执行。 ”
解读:车价涨了按新价收,跌了却按原价卖,风险全转嫁给消费者。
陷阱2:质量问题“只修不赔”
条款示例:“车辆故障由厂家质保,经销商不承担责任。 ”
真相:三包法规定,销售者是第一责任人,修不好必须换车或退车。
陷阱3:定金和订金玩文字游戏
定金:受法律保护,商家违约需双倍返还。
订金:无强制力,4S店可能收钱后涨价或延迟交车,退单只退原款。
合同里若写成“预订金”,维权时吃哑巴亏。
陷阱4:提车验收后概不负责
条款示例:“提车当日无异议视为合格,后续问题不担责。 ”
反驳:车辆部件故障可能潜伏数月(如变速箱顿挫),此条款违法三包政策。
陷阱5:赠品不写进合同
销售口头承诺“送原厂行车记录仪”,提车变成杂牌货。 法院提示:赠品品牌、型号、数量必须写入合同附件,否则维权无凭。
四、这些“毒赠品”白送也别要
4S店送的某些东西,不仅鸡肋,还可能要命:
劣质车膜:甲醛超标5倍,暴晒后刺鼻气味熏到头晕,某国产品牌4S店赠送膜被检测出透光率不足70%,影响夜间行车安全。
方向盘套/毛绒脚垫:打滑卡住油门,广东一车主因此追尾,保险拒赔“改装责任”。
香水挂件:江苏某车主的挂饰在气囊弹出时击碎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乘客面部。
查文件:对照清单清点5类法定文件,少一张都拒绝签字提车。
抠合同:要求补充写明:“保养用全合成机油0W-20型号”“赠品含品牌行车记录仪型号XXX”“延期交车按车价0.5%/日赔付”。
算实价:把礼包项目拆开算市场价——号称“价值8888元大礼包”的10次洗车(市价300元)+2瓶玻璃水(市价20元),实际血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