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问一句,这年头谁家还能不“卷”?汽车圈可比谁都卷得厉害,一不留神,发布会跟赶集似的,恨不得你刚攒出点购车预算,人家挂着全新面孔和高科技又扔一堆车型砸过来。
可要说最近这种“拼命扩容”的典范,鸿蒙智行绝对得露个脸。
八月二十五号那天,鸿蒙智行召开了秋季大秀:七款新车、四界齐发,还扯着女神牌品牌大使刘亦菲点燃全场气氛。
不过,热闹归热闹,背后的那些问题,可没那么简单。
新车扎堆是“炸场”还是“自卷”?外人看着眼花缭乱,行业内却品出了新的门道。
发布会的确气派,华为一上来就甩出成绩单,直接拿交付数字拍桌子:鸿蒙智行五界阵营,九十万台已经交付,不多久就得闯进七位数俱乐部。
你要比觉得牛?看行业老将十年磨一剑的,理想才刚突破百万,蔚来、小鹏刚刚八十万出头。
这摊牌,不得不服华为的马力全开。
可是别急,热闹的背后,等着咱一层层扒皮。
这次七款新车齐发,价格带跨度蛮大,最低十七万上下,最高能飙到快四十五万。
面子有了,里子也不含糊,所有新款都搭载了鸿蒙自家的ADS 4智能驾驶辅助,咱不敢说吊打同行,起码撑得起科技流大旗。
可新东西多了,大家伙反倒有点不知从哪下嘴,花钱买单型用户会很开心吗?还是那些“只要贵的不要对的”牌面控能找准自己愿望单?
说回主角智界吧,这次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转型。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罕见地站到华为背后,把合作的细节彻底敞开讲。
一句“全面放权、主导归华为”,是真把金蛋小鸡全都交给了老余头。
什么双中心、百亿级投入、专属团队,全都下了血本,用咱们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没什么后路好选——押宝全都压华为。
还记得去年那会,奇瑞还试探着和智界讲讲平等竞争的戏码。
如今兜兜转转等来了大转折,这以退为进,不服不行。
你要说这背后真的一点算盘都没打,谁信?
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华为这波“赋能”也的确给足了诚意:设计、配置、体验一条龙输出,连为啥小蓝灯是标配,中控为什么要搞高分辨率,都给出理由了。
36个感知传感器、激光雷达,甚至连马路边喊话都能隔窗对话,科技感直接拉满。
仔细想想,这不就是华为一贯的路数吗?
喜欢先从产品定义上入手,强推体系化再说个性。
赛力斯也好,奇瑞也罢,说穿了大家都明白,被华为点了穴,多少有点无力招架。
可谁又能抗住市场销量这支大棒?
这一波下来,智界双车订单冲破五万,尚界H5刚开预售一小时就小订二点五万。
互联网+流量打法,短时间内甩绝大多数对手一条街。
小米要不是有雷总流量护体,这块地估计早被抢得干干净净。
顺带说一句,除了科技,渠道也是关键。
一台新车好是好,千里马也得有伯乐带路。
鸿蒙智行借华为渠道、品牌光环一并加持,什么独立品牌、合作模式层出不穷,先抢了占位再慢慢细化差异。
你若是对比不同品牌,能看出华为模式的两手准备:给家用的问界、讲商务牌的享界、追运动潮的智界、新进场的尚界……都有定位。
次数多了,难免让人冒出个疑问——会不会轮到“内卷”自己?
每家都喊自个儿差异化,但归根结底还不都是华为出品。
说回今天主角智界的转型。
新车型采用了OneBox设计理念,运动属性拉满,营销时还不忘拉小米、特斯拉来当参照物。
这波操作既是对标,也是居高临下。
同级别比比拼,价格直接打进主流二十多万的阵地,这心气儿够足。
享界S9T摇身一变玩旅行车,价格照准三十万档位;尚界H5则十七万起步,定位B级SUV下沉市场。
上下通吃,生怕漏了某个消费群体。
但展子铺太大,细节就成了麻烦——真金白银花出去,谁给最后一刀埋单?
当然,华为家的这股科技感还在不断加强。
智能座舱、麒麟领航、像素大灯投影,还有什么车外麦克风,每次发布会都恨不得上阵拉清单。
可大家伙听到这,都不会怀疑华为的“高科技力”输出。
只不过,车市还能靠科技闪一身光多久,老百姓的钱包是不是还买账,可就是个大问号了。
说到竞争,这阵子宝座不好坐,咱们得把镜头切到即将上市的问界M8纯电版。
表面看,它定价三十六到四十五万,刚好卡在问界自家M7和M9之间。
合理吗?产品矩阵倒是齐活,但问题是同级SUV里头,理想i8、乐道L90都是热门竞品,比价格直接比下来了。
蔚来ES8玩得更高级,主打豪华服务外加BaaS换电。
你问同级比什么?价格和空间,问界M8偏高,尺寸优势也没占多少。
光靠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功能,恐怕很难让精明的中国用户心甘情愿多掏几万块,那点差额不如拿去年前全家出国玩一趟。
智能化定义如今确实成了圈里人默认的终极武器,谁早谁吃肉。
但问题来了:当领头羊们一个个判断失误,同行的脚步越来越快,智能驾驶的领先也不是铁板一块。
说不准那天后浪拍得头浪全身都是泡沫。
未来要真想杀出重围,归根还得回归用户体验和价格说服力。
这套“所有资源倾斜”的玩法,只要华为稍一变阵,合作车企可得跟着跳锅,不跟上节奏?立马被踩在脚底。
华为不是惯着谁,业务型整合就是看实力说话。
最后拉回尚界H5,这一步棋,表面看是要吃下十五到二十万区间;实际上,这也是第一次让“智选”模式和“HI+”模式同台缠斗。
往里掰一掰,二十万以下、带ADS 4的市场之争,已经不是简单拼配置,还是个“流量+品牌+技术+价格”四路碰撞的较量。
尤其看到九月东风、深蓝等采用ADS SE升级ADS 4,直接拔高门槛——可想而知,尚界H5上市后遇到的火拼场景,注定难下轻松棋。
你总不能光靠个激光雷达和大屏幕单挑全世界吧?用户得买账才行。
踩着旧模式的脊背,鸿蒙智行好不容易摆平了最初“智选”VS“HI+”的路线之争,如今再细分,内部分歧还会不会重演,还难说。
每一块市场的扩展,实则都藏着一堆未知数——销量增长和品牌忠诚度,不会同时起飞,产品线越拉越长越容易掉链子。
一家企业既要统筹智能化、又得守住品牌温度,想吃遍所有细分领域,靠的真不止“发布会曝光”那么简单。
市场的终极考验,还是消费者那句“你真的了解我吗?”
当年滴水穿石的耐心和直面拷问的勇气,才是走向长红的底气。
不然你再厉害,注定只是昙花一现。
新车再多、配置再卷,最后买单的,还得是真正用脚投票的用户,谁家也骗不了谁。
说到这儿,不禁要想,车圈会不会变成“千车一面”?
所有人都喊智能、都讲座舱革新,你能分清谁是谁吗?
智能化虽是大势所趋,但得有个度——玩法再好、概念再新,也经不起审美疲劳砸场。
谁能在激烈厮杀中端出自家独一无二的菜牌,谁才有命活下去。
流量红利消失后,拼的都是真刀真枪的产品硬功夫。
眼下,鸿蒙智行状态非常猛,但下波风向变不变,那就是市场说了算,谁也装不来先知。
你说华为能继续掌控全场,别家只能靠边站?或者下一个爆款就藏在那些如今不起眼的小厂手里?都还悬着呢。
一边看好,一边担忧,谁让汽车行业的未来就是这样——闹哄哄、热闹非凡却又悬念不断。
那问题来了,你觉得车圈这场科技潮里,终极赢家会是哪一家?
华为的模式能走多远?
愿意买单的会是你吗?
评论区开麦,你的看法,才是这场大戏的彩蛋。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