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苏的的新能源车主们可能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停在车位上的爱车了。
过去,我们总觉得电动汽车就是一个需要精心伺候的“电耗子”,每天都要盘算着电量,找地方充电。
但现在,情况可能要发生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根据江苏省发布的最新政策,您的这台新能源汽车,马上就要多出一个新身份——一个能帮您赚钱的“兼职员工”。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不可思议,但这确实是正在发生的事实,一个让您的汽车从单纯的消费品,转变为一个小型投资品的重大变化。
这件事的核心,是一个听起来有点技术的词,叫做“车网互动”。
我们把它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让您的汽车和咱们国家的电网进行一次“双向奔赴”的合作。
大家都知道,我们家里的电费,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一个价。
通常在夜深人静,大家都在休息,工厂也大多停工的时候,全社会的用电量会降到最低点,这时候电网里的电相对富余,电价就非常便宜,我们称之为“谷电价”。
而到了傍晚时分,家家户户下班回家,开灯、做饭、开空调,工厂也可能在进行最后的生产冲刺,用电量会瞬间达到一个高峰,电网的供应压力会变得很大,这时候的电价自然也是最贵的,这就是“峰电价”。
江苏这次推出的新政策,巧妙地利用了电价的这个“峰谷”差。
具体的操作流程其实很简单,就是鼓励新能源车主们进行一种“低买高卖”的电力交易。
您可以在深夜电价最便宜的时候,把车开到指定的充电桩上,以很低的成本给汽车充满电,相当于“低价进货”。
然后,在第二天傍晚用电高峰,电网最需要电力支持的时候,您再通过这个特殊的双向充电桩,把您车里储存的一部分电能,“卖”回给国家电网,相当于“高价出货”。
这一买一卖之间的差价,就成了您的纯利润。
这样一来,您的新能源汽车就不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它变成了一个个可以移动的、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小型储能电站,或者说,一个超大号的“共享充电宝”。
那么,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来了,这么操作一次,到底能赚多少钱呢?
我们不能空口说白话,得看官方给出的实实在在的数据。
根据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政策和电价测算,这个收益是相当可观的。
以未来的一个电价模型为例,在用电尖峰时段,您的汽车向电网放电,每度电的价格最高可以达到1.2245元。
而您在深夜谷电时段充电的成本,可能只有每度电三毛多钱。
经过官方的精确测算,对于普通居民用户来说,通过这样一次完整的充放电操作,每度电大约能赚取0.85元的差价。
0.85元一度电是什么概念呢?
我们来算一笔账。
现在市面上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容量普遍在60度电左右。
假设您并不需要把所有电都卖掉,只拿出其中的20度电来参与这个“车网互动”项目,那么一天下来,您就能获得17元的额外收入。
这笔钱虽然不多,但可能正好可以解决您第二天的早餐和咖啡,或者给孩子买点零食。
一个月坚持下来,就能轻松多出五百元左右的零花钱,而您需要付出的,仅仅是把车在指定时间停在充电桩上,后续的操作都将是智能化、自动化的,几乎不耗费您的任何精力。
这对于广大车主来说,无疑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福利。
当然,如果您认为这仅仅是政府为了给车主发点补贴,那就把格局看小了。
这项政策的背后,其实是国家在能源战略层面下的一盘大棋。
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这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但是,这些新能源有一个天生的特点,就是不稳定、具有波动性。
比如太阳能发电,只有白天有太阳的时候才能发电,而且中午阳光最强的时候发电量最大,但那个时间段往往不是社会用电的最高峰,发出来的电用不完就会造成浪费。
而风力发电,也是时有时无,难以预测。
这种不稳定性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电网就像一个巨大的天平,发电和用电必须时刻保持平衡。
传统上,为了调节这种不平衡,我们需要建设大型的抽水蓄能电站。
简单来说,就是在用电低谷时,用富余的电把水抽到高处的山顶水库里存起来,等到用电高峰时,再放水下来发电,补充电网的不足。
但这种电站的建设需要特定的地理条件,而且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非常长。
而“车网互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更高效、更经济的解决方案。
根据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负责人的介绍,目前江苏省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300万辆,并且还在快速增长。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如果这300万辆车都能够参与到车网互动中来,哪怕每辆车只贡献一小部分电力,汇集起来就是一股极其庞大的、可以随时调度的储能资源。
经过测算,这股力量的总调节能力,竟然相当于建设了10座大型的抽水蓄能电站。
我们没有额外占用一寸土地,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只是通过智能化的技术和市场化的价格引导,就把遍布全省的私家车资源盘活了,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虚拟电厂”。
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电网的灵活性,能够更好地消纳不稳定的风电和光伏发电,更是我国在能源技术和应用模式上的一次重要创新。
很多人可能会有顾虑,比如频繁地充放电,会不会对汽车的电池造成损伤,影响电池寿命?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首先,汽车厂商在设计电池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了电池的循环寿命,其设计标准远超普通家庭的日常使用强度。
其次,“车网互动”的放电过程是小功率、智能化的,属于“浅充浅放”模式,相比于快速充电和将电池完全耗尽的“深度放电”,对电池的健康影响要小得多。
更重要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因为参与电网互动而可能产生的电池损耗,完全可以通过获得的收益来覆盖,甚至还有盈余。
相信未来也会有相应的保险和质保政策出台,来彻底打消车主的后顾之忧。
还有人会担心操作的便利性,以及会不会影响自己正常用车。
这一点也无需过分担忧。
未来的车网互动必然是高度智能化的。
车主只需要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设定好自己的用车习惯和要求,比如“保证电池电量任何时候不低于50%”,或者“每天早上七点前必须充满电”。
剩下的事情,智能充电桩和云端系统会根据电网的需求和电价的波动,自动完成最优的充放电策略。
您完全不用操心,车辆的正常使用绝对会得到第一优先级的保障。
总而言之,江苏省此次明确新能源车参与车网互动的价格机制,不仅仅是让车主多了一个赚钱的渠道,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正在从一个单纯的交通工具,进化为一个深度融入未来智能电网的能源终端。
您的每一次充电和放电,都不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在为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为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为我们国家实现绿色发展的宏伟蓝图,贡献着一份微小而又具体的力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