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亮相,星途ET5展示东方美学,造型设计受关注

成都车展又来了,又是一年汽车圈的“春晚”,新车扎堆上场,哪一款才是今年的“顶流”?

咱们是不是该停下来想一想,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产车开始追求设计的自信和美学的表达?

以前一提中国汽车设计,大多数人脑子里蹦出来的还是“模仿”和“拼贴”——什么京剧脸谱、祥云、龙凤之类的元素往车上一贴,生怕大家看不出来这是中国货。

但今年的成都车展,特别是这台星途ET5,好像有点不一样。

我们中国人到底能不能做出属于自己的、让世界都觉得美的东西?

成都车展亮相,星途ET5展示东方美学,造型设计受关注-有驾

这个问题其实不光是汽车圈在问,几乎所有国产品牌都在琢磨。

星途ET5这车我第一眼看到,说实话,没觉得它在跟谁比拼“谁更高科技”,而是在用一种很自然的方式告诉你:我们也可以把东方审美做得很高级,很精致,很有想法。

这是不是一种进步?

是不是一种自信?

咱们以前老说要“走出去”,但现在好像更重要的是“内核要强大”,光有壳子没用,得有自己的审美DNA。

你有没有想过,汽车外观设计到底在表达什么?

是大灯比谁更亮,还是前脸比谁更凶?

其实车这个东西,除了代步,就是要给你一种“我是谁”的感觉。

星途ET5这一套X-SHAPE造型,据说融了什么“太和殿的黄金比例”,其实你要不告诉我,我也看不出来,但它确实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看着就舒服,不扎眼也不张扬。

流体曲面像“和田玉”,每一条线都像是被时间磨过,你说它是模仿豪车吧,也并不是那种硬拗的感觉,反而带着点温润和灵性。

车的设计难不难?

当然难,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高仿脸”?

但说到底,难的是怎么在功能和美感之间找到那个点。

你想啊,我们小时候,家里有一台老电视,大家觉得它很笨重,但现在你看星途ET5的三联屏,科技感拉满,但整个布局又不像是给你“炫技”,反而看着很舒服。

内饰用木纹,门把手像飞檐,按键像筒瓦,这些细节我觉得才是厉害的地方。

谁规定科技就一定要冷冰冰?

星途ET5是把科技做得有温度,把传统做得有新意。

你说这是不是一种中国式的“平衡美”?

我们常说“东方美学”,可什么才算东方美学呢?

成都车展亮相,星途ET5展示东方美学,造型设计受关注-有驾

是必须得有云纹和龙凤吗?

其实我觉得,东方美学更多是一种“意境”,一种留白,一种把情感藏在细节里的表达。

星途ET5的设计团队,明显是想把这种美学做得更日常化、更现代化。

你看它那条星翼灯带,贯穿整个车头,说是灵感来自浩瀚星轨,实际看着就是简洁但不寡淡,像夜空里的一抹流光,有点“笔断意连”的意思。

现在很多车企都在拼灯带,但拼到最后,不是比谁更长,就是比谁更亮,反而这道灯带让我觉得,设计师是真的懂得“收”的艺术。

再说说智能座舱这事。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国产车特别喜欢整“大屏+芯片+AI”,仿佛没有这些就没人买单。

星途ET5这次上的高通8255芯片,还有什么双系统、AI助手、情感交互,这些听起来挺炫,但我觉得更关键的是怎么让这些“高科技”变得好用。

智能座舱不是堆参数,也不是秀一堆没用的功能,关键是要贴近人的需求。

车里的AI如果不能懂你、帮你,那它就是个摆设。

星途ET5据说能做“多模态融合”,能陪你聊天、帮你导航,甚至还能成为“出行搭子”。

你琢磨琢磨,这不就是科技回归服务的样子么?

不是谁更会忽悠,而是谁更懂你。

还有一点我特别关注,声音系统。

以前买车大家都在看发动机,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在乎音响。

星途ET5配了21个扬声器,支持7.1.4全景声,还起了个名字“伯牙之音”,你说是不是有点讲究了?

其实这也是一种设计的用心,音乐不光是听,更是一种氛围。

你在车里放首歌,闭上眼,感觉像在音乐厅,这种体验以前只有豪车才有,现在国产车也能做到,谁敢说我们没有进步?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更想问的是,中国汽车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美学?

什么才是我们的DNA?

成都车展亮相,星途ET5展示东方美学,造型设计受关注-有驾

过去我们老觉得要做“中国风”,但中国风不是贴标签,更不是搞一堆符号堆砌。

真正的中国美学,是要在骨子里有自己的态度,有一种“做减法”的自信。

你看欧洲豪车那些设计,简洁、克制,但很有力量,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自己的“留白美学”?

星途ET5这次就是把中国人的那种温润、含蓄、优雅做成了能触摸到的东西,而不是喊口号。

其实设计这玩意,归根结底是要让人有“归属感”。

你开着这车出去,不用跟谁比,也不用说它有什么“黑科技”,但大家都觉得它“舒服”,这不就是最好的设计吗?

中国人骨子里喜欢圆润、喜欢和谐、不喜欢太突兀,这种审美其实很高级,只不过以前大家都觉得“只有极简才是国际范”,但我们自己的美学也是可以很高级的。

星途ET5这次给了大家一个参考答案,车可以很有科技感,但也可以很有温度,很有人情味。

你说这样的设计,是不是也给了国产品牌更多可能?

比如,以后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大胆去表达自己的文化和审美,而不是一味模仿或者堆砌符号?

汽车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机器,而变成了一种“流动的艺术”,一种文化表达。

星途ET5如果能带起这个潮流,那中国汽车设计就真的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当然,这种美学探索不是一天能做成的。

你想想,设计师背后要考虑的东西太多:用户喜欢什么,市场认可什么,技术怎么实现,细节怎么把控,成本怎么核算……但我觉得最难的是精神内核的建立。

我们不缺技术,不缺资金,但最难的是“自信”。

真正的自信不是喊口号,而是把自己的文化做成别人也觉得美的东西。

你把东方美学做到骨子里,做到设计细节里,做到用户体验里,这才是高级的表达。

说到这儿,我其实还在想一个问题,以后中国汽车会不会像中国瓷器、中国建筑一样,成为世界上的审美标杆?

我们有五千年文化,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独特的哲学思想,为什么不能在汽车设计上也做出一套自己的标准?

成都车展亮相,星途ET5展示东方美学,造型设计受关注-有驾

不是把外国豪车的东西搬过来用,而是从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文化里去找灵感。

星途ET5这一波,我觉得就是在尝试这条路。

当然,汽车是工业产品,不是纯艺术品。

设计好看只是第一步,最终还是要看用户用得爽不爽、开得舒服不舒服。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美学表达都是“花里胡哨”,关键还是得看车的性能、油耗、安全性。

但我觉得,既然大家都在拼技术,拼智能,拼舒适,那美学上的突破就是能让你在一堆“参数表”里脱颖而出的关键。

你想想,手机、手表、家电,哪个不是先靠颜值圈粉,再让大家用得爽?

车也一样,美学是第一层情感链接,谁能把这个做得好,谁就能在市场里活得久。

最后,我想说的是,成都车展这样的舞台很重要。

它不是简单的“秀肌肉”,更是中国汽车品牌表达自信、定义美学的试验场。

星途ET5这一波,把东方哲学、自然灵感、高级科技都揉进了一个中型SUV里,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车企正在探索的美学边界。

它没有拿着“京剧脸谱”喊口号,也没有抄谁的设计,而是真的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这种东西,可能一开始大家不习惯,但慢慢你会发现,看着顺眼、摸着舒服、用着贴心,这就是中国美学的核心。

你会不会想象,以后中国车企能不能做得更大胆、更有想法?

会不会有一天,我们的汽车审美能像我们的瓷器、书法一样,被全球点赞?

现在看来,这条路还长,但至少星途ET5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样本。

中国车,不只是技术的堆叠,更是美学的创新。

既有温度,也有骨气。

下一次再逛车展,大家可能不会只关心“参数”,而是会讨论“美”。

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改变吗?

所以,星途ET5把东方美学焊进DNA,这不只是一次设计创新,更是中国汽车品牌走向自信、走向世界的一步。

我们还会看到更多类似的尝试,也许有的会失败,有的会成功,但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汽车,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机器,它可以很有情感,也可以很有文化。

中国车企加油,未来值得期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