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销量靠米粉,真能撑得住吗?——聊聊SU7和YU7的那些烦心事

小米汽车销量靠米粉,真能撑得住吗?——聊聊SU7和YU7的那些烦心事

前阵子在车友群里,大家又开始聊起小米SU7和YU7的交付。说实话,我家楼下那位王师傅都快念叨烂了:“你们这些年轻人买车不看产能,就认雷总?”我听着也有点无奈。其实一开始,小米汽车确实挺火爆——身边不少朋友冲着“交个朋友1999”就定了。但最近这风向,好像变了。

小米汽车销量靠米粉,真能撑得住吗?——聊聊SU7和YU7的那些烦心事-有驾

先说交付吧。我那同事去年底抢了个YU7标准版,想着今年五一自驾去西北玩。结果呢?现在还在等通知,据他讲销售支支吾吾,说什么排产还没轮到他,“最快明年夏天”。群里有人晒截图,说自己等了一年多都没消息,还有人调侃:“三分钟大定20万台,现在一个月才6000辆,你信么?”有时候供应链卡壳,连2024年的订单都还搁着。这种拖延,不光是失望,更让人怀疑宣传是不是水分太大。

用上车之后,也不是省心。有一次跟老张喝茶,他吐槽自己新提的SU7早晨出门时突然黑屏,一路开到修理厂还是死机状态。他电话400客服,一直打不进去,“十八分钟才接通”,维修师傅也是满脸苦笑:“配件缺货,下周再来。”后来听他说换密封条、修自动驾驶识别问题,还得排队两周以上。这跟以前手机坏了一小时搞定比起来,可差远了。有些功能,比如碳纤维机盖导流,看起来高端,其实拆下来就是装饰板而已,被群友戏称“面子工程”。

小米汽车销量靠米粉,真能撑得住吗?——聊聊SU7和YU7的那些烦心事-有驾

营销这块,小米玩的花样不少。“3分钟20万台”这种口号铺天盖地,但实际体验落差挺大的。邻居老李试驾过媒体版,说各种配置齐全,但量产车就缩水不少,他直言“被割韭菜”。还有售后服务,这阵子投诉不断,有些用户干脆组团维权甚至要求退车。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发图:刚买不到半年已经进厂三次,都快成汽修店VIP客户。

市场竞争更是激烈。今年新能源品牌扎堆,比亚迪、理想这些牌子供货稳定、售后成熟。我表妹本来订的是小米SU7,因为迟迟拿不到现车,最后转投极氪007,还拿到了蔚来的“定金补偿”,直接把原来的钱抵过去。不少人在微信群里交流经验,“谁家服务靠谱就去哪儿”,很现实,没有那么多情怀可讲。

小米汽车销量靠米粉,真能撑得住吗?——聊聊SU7和YU7的那些烦心事-有驾

其实说到底,小米靠粉丝经济起步没错,但汽车毕竟不是手机。动辄十几二十万的大件儿,用个七八年,不是随便换新款那么简单。一些忠诚用户也慢慢分化,有的人成立维权群,每天讨论怎么退订或投诉;有的人则选择继续观望,看有没有改善。我身边的小林,本来一直吹捧雷军IP,现在只剩一句话:“产品力不上去,再铁的粉也会散。”

小米汽车销量靠米粉,真能撑得住吗?——聊聊SU7和YU7的那些烦心事-有驾

对比下隔壁老赵家的奇瑞,那种稳扎稳打的做法,在这个圈子反倒越来越吃香。而且据维修站技师透露,小众品牌虽然名气不大,但是配件供应和响应速度往往比网红车型靠谱多了。有次闲聊,一个东北来的技工顺嘴提到“小毛病少、保养便宜”的冷门车型,让我印象深刻。他说的话土土的,却透着行内人的精明劲儿。

小米汽车销量靠米粉,真能撑得住吗?——聊聊SU7和YU7的那些烦心事-有驾

最后回头看看我的朋友圈,那几个曾经晒出首批小米订单截图的人,现在要么沉默,要么转卖二手,要么天天问厂家什么时候能改进售后。“以后再买新势力牌子的电动车,我得先问问客服电话好不好打。”这是阿亮临走时留给我的一句话,也是现在很多人的心声吧。

小米汽车销量靠米粉,真能撑得住吗?——聊聊SU7和YU7的那些烦心事-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小米汽车销量靠米粉,真能撑得住吗?——聊聊SU7和YU7的那些烦心事-有驾

信源:微信群聊天记录、小区邻居口述、“汽修站王师傅”、网络公开信息及部分真实用车经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