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理想汽车交付5700台,国庆表现平平!

🚗 理想汽车这周只卖了5700台?国庆交付“拉胯”,真香变“真伤”?

理想汽车上周交付量5700台,国庆期间交付“都很一般”——这话从孙少军嘴里说出来,我耳朵都竖起来了。要知道,这可是曾经月销7万+、动不动就“上桌第一个动筷”的新势力顶流啊!现在周交付量还不到6000,相当于一个月两万多点,这数字一出,估计不少刚提车的车主已经在朋友圈“气的蹦起来”了。

别忘了,理想可是立过“Flag”的品牌。什么“全年冲刺80万”,什么“稳坐新势力头把交椅”,结果十一假期一过,直接被打脸。5700台的周交付,放在2023年可能还算正常,但在2025年这个节点,简直就是“跌冒烟了”的节奏。更扎心的是,这还是在各种促销、OTA更新、门店加码的情况下交出的成绩单,你说尴尬不尴尬?

🔍 订单可以“注水”,但交付才是“照妖镜”

现在市面上的“订单量”早就不能看了。什么“国庆三天订单破万”,什么“单日大定3000+”,听着挺唬人,但你细品——有多少是锁单?多少是可退的“小定”?水分大得很。真正实打实的,还得看交付量。孙少军这边一放数据,理想上周5700台,等于直接把底裤亮出来了。

我翻了翻过去几个季度的数据,理想曾经有过单周破万的高光时刻,平均周交付也稳定在8000-9000台区间。现在直接砍到6000以下,说明什么?要么是产能出了问题,要么是终端卖不动了。从目前情况来看,大概率是后者。L系列老车型疲态尽显,MEGA又没支棱起来,新产品节奏也没跟上,消费者“上头”期一过,自然就冷静了。

而且你发现没,这次连“理想同学”都没出来发微博报喜了。往常但凡有点好消息,恨不得全网刷屏,这次静悄悄的,反常得很。沉默,有时候就是最大的信号。

🛠️ 产品力“青黄不接”,技术优势被追平

上周理想汽车交付5700台,国庆表现平平!-有驾

理想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产品线“老咕噜棒子”化。L7、L8、L9这套“三剑客”,刚出来的时候那叫一个“真香”,增程+大空间+奶爸定位,精准拿捏中产家庭。但现在呢?竞品都杀到家门口了,你还在这儿讲“冰箱彩电大沙发”?

问界M7、M9靠着华为智驾直接支棱起来,极氪009、小鹏X9在智能和舒适上全面对标,连传统车企的腾势D9、岚图梦想家都开始抢奶爸市场。理想那套“城市用电、长途用油”的增程逻辑,在华为、比亚迪的超级混动面前,已经不再稀缺。

更关键的是,理想引以为傲的智能驾驶,现在被问界、小鹏甩开两条街。L系列的NOA还在“L2+”打转,人家都已经上城区智驾、无图方案了。消费者愿意为“冰箱彩电”多掏5万,但不愿意为落后的智驾多掏1分钱。

MEGA这台“巨无霸”MPV,定位太偏,价格太高,造型还“劝退”了一波人。本想着高端突破,结果成了“叫好不叫座”的典型。现在L系列走量,MEGA拉不动,新产品又没影,你说这销量能不崩?

📉 用户心态变了,理想还能“理想”吗?

以前买理想的车主,大多是“新中产+奶爸”组合,图的是体面、实用、无续航焦虑。但现在这批人开始算账了——增程车保养比纯电贵,油耗比插混高,智驾又不如新势力顶流,性价比直接“跌冒烟了”。

我身边好几个理想车主都在吐槽:“开了两年,发现也就那样,下一辆车肯定不选增程了。”还有人说:“当初觉得理想是新势力最靠谱的,现在看,也就比蔚来实在点,跟问界比差远了。”

上周理想汽车交付5700台,国庆表现平平!-有驾

更麻烦的是,品牌形象也开始“祛魅”。从“为家庭造车”的温情路线,到如今被吐槽“割韭菜”“套路深”,理想正在失去那批最忠实的“理想主义者”。当情怀耗尽,剩下的就只有产品力和性价比了——而这两点,理想恰恰在被对手疯狂追赶。

再看市场环境,比亚迪的“电比油低”战略一出,20万级SUV市场直接“天塌了”。理想L7起售价30万+,还要面对30万级国产新能源的围剿,压力山大。没有技术护城河,光靠营销和定位,迟早要翻车。

🔚 这样的理想,你还“理想”吗?

说实话,我对理想是有感情的。它曾经是新势力里最懂中国家庭的车企,也是最早把“场景化造车”玩明白的品牌。但现在的理想,像极了那个“走路摇头晃脑”了一阵子,突然发现后面人全超车了的选手。

产品青黄不接,技术优势被追平,用户信任在流失——这三座大山,不搬走,5700台可能还不是最低点。

当然,理想手里也不是没牌。800V纯电平台、新MPV、SUV车型都在路上,如果能加快节奏,把智驾短板补上,未必不能翻盘。但问题是,留给理想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曾经的“国民神车”梦,现在看起来有点遥远。5700台的背后,不是一个数字的波动,而是一个品牌从巅峰走向十字路口的信号。

上周理想汽车交付5700台,国庆表现平平!-有驾

这样的理想汽车,你会考虑购买吗?你觉得它还能重回巅峰吗?如果是你,面对L7、问界M7、极氪007,你会怎么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