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造车的新“洋务运动”:赛力斯IPO,是师夷长技还是饮鸩止渴?

一家造车公司要上市了,这在如今这个年头,算不上什么太阳底下的新鲜事。但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当我们聊起这家公司的时候,几乎所有人,从分析师到隔壁炒股的王大爷,开口闭口都是另一家公司的名字:华为。这就很魔幻了,感觉就像一场盛大的婚礼,新郎官站在台上准备发表感言,结果全场宾客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台下的司仪,掌声和欢呼声也都是给司仪的。新郎官本人呢?他只是个提供了婚礼场地的道具。

这种现象,我们得给它起个名字,叫“灵魂外包”。说白了,就是把自己的脑子,安在别人的脖子上。赛力斯这次赴港IPO,就把这种模式的奇特性、爆发力以及它背后那股子哭笑不得的草台班子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今天不聊财报,不谈估值,那些都是技术活儿。我们聊点更本质的,聊聊这种“灵魂外包”模式,在历史的长河里,到底是个什么新鲜玩意儿,又或者,它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本质来看,现在乌泱泱一大片车企排着队,想接入华为这套系统,这套操作的底层逻辑,跟一百多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你没听错,就是李鸿章、张之洞他们搞的那个。晚清那会儿,被西洋人的坚船利炮打蒙了,朝廷上下突然醒悟,哦,原来我们的大刀长矛干不过人家的开花弹。怎么办?学啊!“师夷长技以制夷”嘛。于是,我们开始买军舰,造大炮,建兵工厂。但是,这里面有个核心的指导思想,叫“中体西用”。什么意思?就是我们的“体”,我们的制度、文化、思想内核,还是大清这套,是最好的;我们只是借用一下西方的“用”,就是那些技术、那些工具。我们买的是船,是炮,是技术图纸,但我们不打算从根子上改变自己。

华为造车的新“洋务运动”:赛力斯IPO,是师夷长技还是饮鸩止渴?-有驾

现在你再看新能源车这个局,是不是有内味儿了?传统车企,尤其是那些在燃油车时代活得还不错,但转型慢半拍的,面对特斯拉、比亚迪这种新物种的冲击,心态和晚清的士大夫们何其相似。他们看着人家的大模型、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就如同当年看见了“无敌”的铁甲舰。自己从零开始搞?时间来不及,人才不够用,钱也烧不起。怎么办?最快的办法,就是“师华为长技以制己车”。于是,华为带着它的全家桶来了,从芯片、系统、电机,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甚至连销售渠道都帮你铺好。车企们需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车身”——也就是那个“体”,然后把华为的技术这个“用”,严丝合缝地装进去。

这套玩法,听着拉风,效果也确实立竿见An影。问界系列一度卖到飞起,让赛力斯从一个边缘角色,一跃成为牌桌上最靓的仔。这就像当年的北洋水师,一水的德国进口铁甲舰,拉出去在亚洲也是横着走,气派得很。资本市场最吃这一套,一个传统的躯壳,瞬间被注入了科技的灵魂,故事性感,估值飞天,上市圈钱自然水到渠成。从这个角度看,赛力斯去香港敲钟,是这套“新时代中体西用”模式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

但是,历史总在押韵地犯傻。洋务运动的最终结局,我们都知道了。甲午一战,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灰飞烟灭。为什么?因为你买得来军舰,却买不来支撑一支现代化海军的整个工业体系、后勤体系和思想体系。你的“体”和你的“用”,是脱节的,是拧巴的。平时阅兵看着威武雄壮,真到了战场上需要体系化对抗的时候,这个脆弱的组合就散架了。

回到今天这个局。车企们外包了“灵魂”,固然可以走捷uncut,快速拥有市场竞争力。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第一,你的命脉,攥在别人手里。华为今天可以赋能你,明天就可以赋能奇瑞、北汽、江淮。当“华为系”形成一个“五界军团”的时候,你赛力斯还是那个唯一的“亲儿子”吗?当灵魂可以被随意复制和粘贴到不同躯壳上的时候,你这个躯壳的价值还剩多少?这就好比,你开了一家网红餐厅,号称独家秘方,结果发现隔壁五家店的菜,都是同一个中央厨房用预制菜料理包做出来的,味道一模一样,你的“护城河”在哪里?

第二,也是最要命的,是可能丧失了独立进化的能力。研发是痛苦的,是需要坐冷板凳、花大钱、还可能打水漂的。外包多舒服,直接用现成的,效果好,见效快。但长此以往,企业内部就会形成一种惰性依赖。当整个行业的核心技术都在飞速迭代的时候,你如果满足于当一个“组装厂”,满足于做一个精致的躯壳,那么当你的“灵魂供应商”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战略调整、技术换代甚至地缘政治因素,不再为你提供最优的灵魂时,你怎么办?你已经没有自己独立行走的大脑和双腿了。

说到地缘政治,这才是理解华为造车这盘大棋的终极钥匙。很多人以为华为下场造车,是商业选择,其实它更像是一种战略必然。在美国的极限施压下,华为的手机业务、海外的5G业务都受到了巨大的阻碍。一个如此体量的科技巨头,必须找到新的、足够大的、能够消化它全栈技术能力的战场。中国的汽车产业,体量巨大,又处在从“机械产品”向“智能终端”转型的历史关口,简直是为华为量身定做的完美战场。

华为造车的新“洋务运动”:赛力斯IPO,是师夷长技还是饮鸩止渴?-有驾

所以,华为赋能车企,本质上不是它想当一个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那么简单,它是在构建一个以华为技术为核心标准的“鸿蒙生态圈”。它的目标,是成为汽车界的“高通+谷歌+博世”的结合体。在这个生态里,它提供标准,提供平台,提供核心技术。而各大车企,则像是当年围绕着安卓系统的一众手机厂商。这个战略,是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应对地缘政治封锁,进行的一场科技突围。所以赛力斯的上市,从这个宏大叙事来看,更像是华为这场突围战中,攻下的一座高地,插上的一面旗帜。它自身的悲喜,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华为造车的新“洋务运动”:赛力斯IPO,是师夷长技还是饮鸩止渴?-有驾

资本市场喜欢听故事,一个被科技巨头“灵魂附体”的传统车企,浴火重生,登陆资本市场,这个故事足够动人。但对于我们这些用真金白银投票的普通人来说,祛魅是必须的。你必须看穿故事的表象,理解其背后的结构性矛盾。这种“灵魂外包”模式,短期内是蜜糖,长期看,可能是砒霜。它创造了效率,也埋下了风险。它像一针强心剂,能让一个病人瞬间精神焕发,但并没有解决他自身的免疫力问题。

华为造车的新“洋务运动”:赛力斯IPO,是师夷长技还是饮鸩止渴?-有驾

说一千道一万,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专压我们这种想得太多又没啥钱的。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