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I8装KT绞牙避震,降车身一指,姿态美感与钱包拉满

宝马I8改装KT绞牙,降车身1指姿态美感拉满——这个标题,乍一看像段子,细品又像朋友圈炫富的高端黑。可惜,朋友圈还没被大数据封杀,豪车和绞牙也没能被天价油价打败。毕竟,人生苦短,绞牙要紧,降车身一指,姿态美感拉满;拉不满的,是工资、信用卡和你那逐年缩水的尊严。

说回那宝马I8,号称“超跑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天花板”,设计跟未来超市里的白菜一个价——都是用来看的。有人说,I8是年轻人遥不可及的梦,可惜这年头,年轻人的梦实现起来比老年人的退休还费劲。梦想不贵,贵的是油,能开得起宝马I8的基本都在想:混合动力能不能帮我省出买菜钱?

可惜天真是病,得治。宝马I8的未来感,其实就是开着像科幻电影里打酱油的路人甲,技术感爆棚。但要我说,未来感是什么?是你每个月看到信用卡账单那一刻的心跳加速,是你在加油站突然决定加满的时候的勇气,是你每次进修理厂收获的“智能化体验”——买得起修不起才是王道。

话又说回来,宝马I8这玩意儿,也不是随便哪个有钱人都能驾驭的。你想象一下,一个穿拖鞋大裤衩的中年大哥,开着I8闪现菜市场,那是姿态美感拉满还是荒诞感拉满?未必。大概率是歪打正着,喜感翻倍。有人说,宝马是灵魂,绞牙是精神外壳,可我更觉得,对于普通人来说,绞牙是提升生活质量的精神安慰剂,就像你觉得自己有发量,其实只是头顶光亮有未来感罢了。

宝马I8装KT绞牙避震,降车身一指,姿态美感与钱包拉满-有驾

接下来,聊聊KT绞牙,这东西一上,电光火石之间让你人生由2B迈入高逼格。绞牙避震这种词,听着跟健身房里私人教练一样专业,但实际对普通人来说,和“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先降一指”没啥区别。毕竟多数人对车的理解停留在“能开就行”,极少有人能体会到避震带来的丝滑,更多的是“为什么路这么抖”。

宝马I8装KT绞牙避震,降车身一指,姿态美感与钱包拉满-有驾

其实啊,KT绞牙避震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一边弹跳一边幻想自己是F1赛车手:低车身,低风阻,高逼格,旁边路人都说“哇这车真低!”不清楚是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地。说到底,宝马I8装KT避震,姿态是拉满了,但车主的荷包已拉空。谁说个性是一件奢侈品?它只是个性化消费的高级智商税,把能把隔壁老王羡慕到眼珠都快掉出来,就是车主最大的成就感。

什么叫绞牙避震的调节功能?说白了,就是能根基不同路况,把你的车头高高低低调到最羞涩的姿势。遇到烂路,舒适调点,顺便祈祷下底盘不掉渣;见到美女,运动调点,告诉她:姐,姿态在我这拉满了,不信你上来看看。操控体验质的飞跃?没错,质变归质变,飞跃归飞跃,飞不过拥堵和限速,最终都是堵在红灯下拉满表演。

多少人幻想I8追风逐电,结果追到一半,风停了,电没了。新能源混合动力,听起来像好学生请家教,外头是超跑,里头是电车,本质是“花里胡哨省不了钱”。宝马I8的插电混合就像你的职场发展,一半拼劲一半摆烂。你说它在智能和可持续上表现突破?这就像你妈觉得你早睡早起能一夜暴富,突破是有了,就是看不到。

宝马I8这些年一直在创新,推陈出新,车主们每次“推新”都在默默推掉自己的存款。改装KT绞牙,不仅满足了个性车主的自我安慰,也让修理厂老板年年过年。毕竟,未来市场对性能和美学的需求就像对王五四文章的需求——表面幽默,实际心酸。

有人说,极致低车身改善了空气动力学,也减少了风阻。实际上,大多数I8车主唯一能感受到的风阻就是买菜被老大妈质问:“这不是电车么?为啥这么低?是不是开惯了共享单车?”超跑姿态美?基本上大妈看到的都是“你这轿车开成个低趴三蹦子,厉害”。

说到底,这改装行为和现代人的精神状况高度统一——外表风光,内里高度绷紧。想拉满姿态的同时,也拉满了焦虑和不安。车身低了,荷包也低了,内心拉满了,满足了吗?未必。就像你追求虚拟人生的尽头,是坐在医院拉着吊瓶玩手办。

而宝马I8之所以成了“高端圈”的座上宾,是因为它深得流量密码:外观够炸,配置够多,修车够贵。你开着它上路,仿佛人生一切高能和低能都集中在了这车的底盘下。一边踩着未来科技,一边领悟现实人情冷暖。你装了KT绞牙后,无非是又加了一把“我和我的低矮生活”的筹码。

当然啦,宝马最近也宣布要推出新一代i系列,也许下次能实现“一键飞升,一键省油,一键成为人生赢家”。据说新车主打智能和可持续,听起来像加了个“原厂人设”,以后买车送手机,修车送心理疏导。你问新一代i系列有没有灵魂?当然有。灵魂散发的气息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最终是马儿饿死,大家鼓掌。

至于宝马I8的独特外观和创新技术,持续占据高端市场焦点。其实所谓焦点,跟我一样,年纪越大越焦虑,头发越少越突出。改KT绞牙,就是改出个性,看似比以前拉满了姿态,实际上拉满了自我催眠。你以为自己是在拉风,实际上是在拉扯自己和现实之间最后一根神经。

宝马I8不断推陈出新,稳坐豪车圈流量担当。全球车迷的关注和热爱嘛,是在别人口袋里的想象。你追求高性能,装绞牙避震,降一指,拉满姿态,这过程像极了为让生活多点质感而拼命给自己加戏。有人说这是极限驾驶体验,我更觉得是极限自我安慰。

毕竟,改装从来不是简单的视觉调整,更是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你想调低底盘,实际上是在调高自己的焦虑。你想提升操控质感,最终却发现这个操控感早就被社会碾碎。车可以变美,人的精神状态就像高压避震一样,越改越绷。

最后,小结一下,宝马I8改装KT绞牙避震,不仅拉满了你的姿态,也拉空了你的钱包。美和性能兼得,现实与理想对撞,结果是朋友圈点赞数量拉满,自己内心拉满了无力感。说到底,这种拉满姿态的快乐,大概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自我安慰剂,副作用是拉低了心理预期,提高了修车频率——幸福感很短,账单很长。

当然,写到这里,宝马和KT绞牙都没请我做测评大使。我也没资格开I8,更没胆降底盘。唯一能降的,也不过是期待,不断拉低,不断自嘲。万物皆可绞牙,梦想最难拉满。以上拉满的,是段落,也是姿态;拉不满的,是你我的现实。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