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新加坡东西线地铁又出故障了,我刚好在车上。好吧,又是东西线。
凌晨1:45分,我越想越不甘心,干脆把官方报告、财报、审计文件都扒了一遍,把地铁老出故障的原因拆了出来,总结了以下4点,不知道对不对。
01 老骨头还在跑
东西线1987年通车,用的还是川崎重工第一批列车。车龄35年+,轴箱润滑油退化、弹簧老化,去年9月就直接脱轨过,全线瘫痪了6天。据报道,106辆新列车要到2026年才能全部到位,旧车只能硬撑,不坏才怪。
02 单轨,没有备胎
新加坡地铁全是单线设计,坏了就整条线瘫痪。这次就是裕廊东转轨器故障,文礼到金文泰瞬间就变成了孤岛。LTA自己也承认:地小,修不起双轨,只能拼老命抢修。
03 检修人手真的不够
官方数据显示,维修支出已占车资收入的52%–75%,一年至少要砸8亿新币。可钱买得到零件,买不到师傅。人力部统计:轨道维护岗位缺口长期高达15%。老师傅夜班干到凌晨,年轻人嫌辛苦,断层了没人去补。
04 系统太复杂,预警又太慢
东西线这两年换了新信号,但新旧混跑,兼容性问题,让软件bug频发。去年一次误停,追查到凌晨才发现是一辆列车PV46的信号模块死机。
一句话:设备老了、代码新了、人不够、流程还卡壳,一出事就是连锁反应。
那政府没干活吗?
有。26亿新币升级计划正在进行,2026年前南北东西线全部换新车、换信号。 只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我们现在还得继续挤接驳巴士。
其实它不是不想好,只是38岁的老骨头、没备胎的路、缺人的夜班,全撞在一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不过,它也在慢慢变好,我们慢慢等,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