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鸿蒙智行暗藏分歧?五个品牌走成两条路
最近和几个汽车圈老相识喝茶,聊到华为造车的那些事儿,发现不止内部路线有分歧,连鸿蒙智行旗下的五个品牌,都悄悄分成了两拨。有人说赛力斯问界、江淮尊界是华为的“亲儿子”,奇瑞智界、北汽享界、上汽尚界更像来“蹭热度”的。这话有道理吗?咱慢慢唠。
先看问界。从2022年问界M5上市开始,华为的印记就很深——门店是华为和赛力斯合营的,智能座舱、电驱系统基本是华为团队主导开发,连营销都是余承东亲自站台。去年问界M9大改款,网上传过内部消息,华为直接派了百人技术小组驻厂,从底盘调校到车机交互全程参与。这种模式,业内叫“HI模式”升级版,华为不光卖技术,还深度介入产品定义。
江淮尊界更绝。今年上海车展上,尊界首款车型曝光,底盘用了华为的DriveONE电驱,智能驾驶套件直接上了华为ADS 3.0,连外观设计都有华为工业设计团队的影子。有接近江淮的人说,双方签了对赌协议,销量达标后华为会加大投资,江淮这边也放话“要把尊界做成第二个问界”。
再看另外三个品牌。奇瑞智界的工厂还是奇瑞自己的,华为主要提供鸿蒙座舱和部分辅助驾驶功能,车机底层逻辑还是奇瑞的工程师在调。北汽享界的门店里,销售主要推的是北汽自家的三电技术,华为元素就挂个车机系统的招牌。上汽尚界更有意思,之前有内部文件流出,合作条款里明确写了“华为不参与整车设计决策”,技术授权费按台结算。
为啥会这样?说白了是需求不同。赛力斯和江淮缺的是智能化能力,华为有现成的鸿蒙生态和电驱技术,双方一拍即合,深度绑定能快速打开市场。奇瑞、北汽、上汽本身有成熟的产品线,他们需要的是华为的品牌背书,把车卖得贵点、快些,自然不愿意让华为插手太多。
有车企高管私下跟我吐槽:“跟华为合作就像谈恋爱,有的想结婚过日子,有的就想谈个恋爱镀个金。”这话扎心但实在。华为那边也不傻,徐直军带的团队更倾向“重投入换长期收益”,余承东的鸿蒙智行则想快速铺开产品矩阵。两边思路撞一块儿,品牌之间自然有了温差。
现在看销量数据挺有意思。问界M7今年前四个月卖了8万多辆,尊界首款车型还没上市订单就破3万;智界S7同期卖了2万多,享界、尚界还在凑单。不是说销量高就一定好,但至少说明,愿意真金白银砸合作的,市场反馈更实在。
合作这事儿,从来都是双向选择。华为要的是生态落地,车企要的是生存发展,各取所需本没错。只是有些人把“华为合作款”当救命稻草,有些人当登云梯,最后能爬多高,还得看自己腿上有没有劲儿。
老话说“路遥知马力”,企业和企业的合作,时间长了总能看出真心假意。
(资料来源:华为官方网站合作公告、赛力斯/江淮年度财报、乘联会2024年1-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汽车商业评论》行业访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