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全新主动安全架构亮相,智能防护再升级,出行更安心!

最近,关于汽车安全的话题又一次被大家热烈讨论,起因是一家我们国内的汽车品牌——小鹏汽车,发布了一项听起来相当厉害的新技术。

他们宣称,自己全新的主动安全系统,能让汽车在每小时130公里的高速下,实现紧急情况下的完全刹停。

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惊讶,甚至有点怀疑。

毕竟,咱们日常开车,高速公路限速一般也就120公里,130公里的时速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小鹏全新主动安全架构亮相,智能防护再升级,出行更安心!-有驾

在这样的速度下,人的反应时间都非常有限,车子自己真的能做到及时发现危险并且稳稳地停下来吗?

这到底是真的技术突破,还是仅仅是一个宣传口号?

今天咱们就来详细聊聊这背后的门道。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件事,汽车的自动紧急刹车(AEB)功能,虽然现在很多车上都有,但它们的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

绝大多数普通家用车的AEB系统,在时速超过60或者80公里之后,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完全不起作用。

原因很简单,速度越快,从发现问题到车辆完全静止所需要的距离就越长。

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比如看得不够远、反应慢了零点几秒、刹车力度不够大,都会导致最终撞上障碍物。

所以,小鹏这次敢把目标定在130公里/小时,就意味着他们不是简单地升级了一下零件,而是对整个安全系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革新。

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小鹏的工程师们做了一件相当有魄力的事情:他们几乎重写了整个主动安全系统的底层软件代码。

这就像盖房子,他们不满足于在原来的基础上修修补补,而是选择把旧的拆掉,重新打地基、搭框架。

他们把过去相对独立的“感知”、“决策”、“执行”三个部分,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反应极快、配合默契的团队。

我们先看第一步,“感知”,也就是汽车的“眼睛”。

为了能看得更早、更清楚,小鹏给车子装上了一套堪称豪华的传感器组合。

小鹏全新主动安全架构亮相,智能防护再升级,出行更安心!-有驾

这里面有看得更清晰的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它就像我们的主眼睛,能分辨颜色、形状,看清前方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但摄像头在晚上或者雨雾天会受影响,所以还需要帮手。

这个帮手就是高分辨率的毫米波雷达,它像个不知疲倦的侦察兵,通过发射电磁波来探测前方物体,不受天气影响,对距离和速度的判断特别准。

最后,还有一个“王牌武器”——激光雷雷达。

它通过发射激光束,能瞬间在脑海里建立一个前方环境的精确三维模型,连路边的一个小石子都可能被它识别出来。

这三个高手协同工作,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最准确的前方情报。

据说,这套系统即便是在能见度很低的夜间,也能在150米以外的距离上发现障碍物。

150米,这比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长度还要长,这多出来的几十米距离,在高速行驶时就是救命的黄金时间。

有了精准的“情报”,接下来就看“大脑”的反应速度了,也就是第二步,“决策”。

传统的紧急刹车系统,很多时候是基于一套预设好的规则来工作的,比如“当距离小于X米且相对速度大于Y时,就启动刹车”。

这种方式比较死板,有时候会反应过慢,或者在不需要的时候突然来一脚急刹,吓人一跳。

小鹏这次采用的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碰撞预测模型。

通俗点说,就是这个“大脑”通过学习海量的真实路况数据,已经见过了成千上万种可能发生危险的场景,它变得更“聪明”,更会“预判”了。

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结合当前的车速、路面情况和前方障碍物的状态,计算出最合理的刹车时机和刹车力度。

小鹏全新主动安全架构亮相,智能防护再升级,出行更安心!-有驾

官方说,这套新算法的响应速度比传统算法快了30%以上。

在分秒必争的紧急关头,这快出来的30%,就是决定性的。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执行”。

大脑下达了“全力刹车”的命令,身体必须能立刻做到。

小鹏在这里用上了“线控制动”系统。

简单理解,就是刹车不再是纯粹由你的脚通过机械结构去控制,而是由电脑发出电信号,直接指令刹车系统工作。

这样做的好处是响应更快,控制更精确。

它能瞬间爆发出最大达到1.3g的减速度。

这个1.3g是什么概念呢?

我们坐过山车或者飞机起飞时感受到的推背感,大概就在1g左右。

1.3g的减速度,意味着车子能产生比自身重量还大30%的制动力,把你牢牢地按在座椅上。

当然,光有蛮力还不行,还得刹得稳。

所以系统还会同时调动专门为降低滚动阻力设计的轮胎,以及车身稳定控制系统(ESC),确保即便是在湿滑的路面上,车辆也能保持直线姿态,不会因为刹车过猛而甩尾或失控。

小鹏全新主动安全架构亮相,智能防护再升级,出行更安心!-有驾

为了证明这套系统不是纸上谈兵,小鹏还公布了一段极限测试的视频。

视频的场景选得非常苛刻:夜晚、湿滑的隧道内。

一辆测试车以13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当系统识别到前方突然出现的假人模型后,只用了不到0.3秒就触发了全力制动,最终在碰撞前安然停下。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给人极强的安全感。

更重要的是,数据显示,它的整个刹车距离,比同级别的其他豪华品牌车型要短大约20%。

这缩短的20%,在现实中可能就是十几米的距离,足以将一场严重事故化解于无形。

不仅如此,小鹏还展示了另一项“绝活”——自动紧急转向(AES)。

在一个冰雪路面的演示中,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前方突然出现障碍物。

在这种极滑的路面上,如果一脚急刹,车辆几乎肯定会失控打转。

而小批的系统选择了更聪明的方式,它通过给一侧车轮施加微秒级的、精确的制动力,让车辆产生一个转向力,像一个滑雪高手一样,优雅地绕开了障碍物,避免了碰撞。

这说明他们的安全系统不仅会“站住”,还会“躲闪”,智能化程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这一系列技术的亮相,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个重要的趋势。

那就是我们中国的汽车企业,正在从过去学习和模仿国外技术,转变为在核心安全技术领域进行自主研发和创新,甚至开始引领行业标准。

这种把AEB的工作速度上限提升到世界顶尖水平的努力,其意义远不止是增加一个产品卖点。

它为我们普通消费者提供了更高级别的安全保障,也为未来更高阶的自动驾驶技术,比如L3级自动驾驶,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毕竟,当我们有一天真的敢在高速上放开方向盘时,我们最信赖的,一定就是这套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救我们一命的紧急安全系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