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靠名字讨彩头,吉利如何步步为营,成就全球汽车版图?”

其实“吉利”这个名字真挺有生活气息,就像咱们大伙走路,都会下意识挑条好走的路,又或者买个车,得挑个带好意头的车牌。噢像啥“要带个8”“不能带4”,反正就是图个舒坦呗。但如果你一直觉得吉利就是靠这名字翻江倒海,那就真是有点把事儿看简单了。

“不是靠名字讨彩头,吉利如何步步为营,成就全球汽车版图?”-有驾

现在的吉利集团,给我的感觉更像这么回事儿:它整了一个从造车,到各种智能互联生态的全产业链大舞台,这牌面可早就不是起个好名那种“讨彩头”的路数了。最近,它跟雷诺合作,在巴西也搞了个战略布局。事儿听着好像就是收购了雷诺巴西公司百分之26.4的股份——听起只是普通股权合作但你细琢磨,故事里面门道多着呢。

咱来说说巴西这地方,南美老大,汽车市场大得很。这还不算,2025年巴西的汽车注册量占拉美总量的百分之40以上,还赶上新能源车需求呼呼往上涨。可这市场,说实话,吉利想单枪匹马进来真有点费劲。建厂那成本先不说,各种本地敌对关系也够头大,关键是吧,比亚迪还有长城啥这样实力对手,在这儿早就插旗了,你说这咋整?

“不是靠名字讨彩头,吉利如何步步为营,成就全球汽车版图?”-有驾

所以吉利这脑子反应快,它就没费劲跟人硬碰硬,直接“借船出海”,简单点说就是用雷诺现成的资源办自己的事。比如雷诺巴西有个埃尔顿·塞纳工业园区,吉利直接用现成的产能,省了建工厂的钱。卖车呢,利用人家的经销商网络,把它的EX5电动SUV也搁到雷诺的渠道里全网销售。要是自己铺线,那两三年起步,浪费时间,风险还大。

雷诺这头呢,让吉利帮着补技术短板了。巴西这电动车的需求越来越大,但雷诺手里的新能源牌有点捉襟见肘,吉利这GEA新能源平台还有自主电池技术就成了雪中送炭。双方约了个协议,未来雷诺和吉利的车都会在多一个厂生产。工厂效益提高了,雷诺也赶紧跟上脚步,推出适合巴西用户的新能源车型。

“不是靠名字讨彩头,吉利如何步步为营,成就全球汽车版图?”-有驾

这合作咱看表面看是合着干个活儿,其实是互帮互助:资源加技术,就图一个长期发展的良心模式。这路子吧,比直接投钱合个资强多了,毕竟合作求的是长期效益,光烧钱不顶用。

其实你回头再瞅瞅吉利其他的动作,就知道这不是乱来的机会主义者,人家一贯是有套路的。像啥“协同战略”,才是它的杀手锏。10年前吉利整出了个大新闻,直接买了沃尔沃注资。当时那场面挺热闹,调侃吉利是“蛇吞象”吧?但结果呢,它硬是做成了,没搞一言堂,也没搅了沃尔沃的品牌定位。反倒是吉利从沃尔沃那里吸取了技术优势,把SPA、CMA平台玩得转,开创了自己的主流品牌市场。

“不是靠名字讨彩头,吉利如何步步为营,成就全球汽车版图?”-有驾

而沃尔沃呢,也靠着吉利在中国这片肥地发力,全球销量从当时的37万组,一下子搞成了70万组,硬是实现了双赢,得劲。再后来,吉利持续收购,比如莲花跑车、东南亚的宝腾车啥的,都不是空脑袋热血一时冲动,而是典型的战术延续。莲花的底盘技术用到了吉利的高端车,直接提升了档次,宝腾就更别提了,帮吉利开拓了东南亚大市场。

说到跨界吧,2021年吉利造手机这事,也挺多人表示看不懂,说车企怎么搞起手机了,背离主业但吉利的算盘算得明显不一样,通过造手机它是想搞汽车的智能生态。你想,出趟门能不能搞个通话导航相连,远程的车机控制,连车门开关都能用一部手机全包了?不得不说这样的跨界思路确实实用些。

“不是靠名字讨彩头,吉利如何步步为营,成就全球汽车版图?”-有驾

吉利搞对了。它从一个本土车企一路走成销量300多万辆的国际汽车集团,关键在两点:一是战略上不会说突然一蹦三米远,始终一心围着汽车转,其他事儿都是补充;二是做事吧够务实,什么课补什么,造手机没去跟苹果靠,比销量,是卡在特定场景上解痛点;海外合作也不大呼隆追控股,只选高效资源配置。

咱还是回到吉利这名字,它能成就今天的版图,靠的不是好运道,而是一步一钻,啥都有算计的战略。消费者买车的时候,不是因为听着吉利,运道就能吉利了,真就是看车的技术、经验,开起来舒服才是硬道理。而对吉利来说,“吉利”这个名字,也许真正的寓意就是扎扎实实做人,走得长远,晚几年还能笑呢,不更得劲?

“不是靠名字讨彩头,吉利如何步步为营,成就全球汽车版图?”-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