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估计到现在还没想明白,怎么短短48小时,剧本就从“霸道总裁强取豪夺”,急转直下变成了“可怜巴巴求放过”。前脚荷兰经济部长还义正言辞,说查封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是“自主战略考量”,后脚就火急火燎地喊话北京,说“希望紧急谈判”、“寻求合作解决”。这脸变得比川剧变脸还快,你几乎都能听见“啪啪”的声响。
这事儿要从哪说起呢?就从那封安世中国的《告全体员工信》开始吧。那哪是封信啊,那简直就是一篇现代版的“讨贼檄文”。内容翻译过来就一句话:“总部不仁,别怪我们不义。从今往后,断供,切割,咱自立门户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时不少人还替安世中国捏把汗,觉得这是胳膊拧大腿,鸡蛋碰石头。可谁能想到,这颗“鸡蛋”里面,包裹的是整个欧洲汽车产业链的“蛋黄”。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一点。安世半导体,这家伙本来流着飞利浦的血,后来被咱中资闻泰科技全资拿下,妥妥的“国货”。这些年在中国市场深耕,研发中心、封装工厂开得风生水起。尤其是它在广东东莞的工厂,那可是个巨无霸,全球70%的最终产品从那儿发货,一年超过500亿颗芯片,什么概念?地球人手7颗。可就在2024年底,荷兰总部那边突然就翻脸了。先是把中方创始人的管理权给架空,然后派个第三方托管股权,再把公司账户给你冻结了。工资发不出来,运营资金断掉,这操作,说好听点叫“资产重组”,说难听点,跟明抢有啥区别?
荷兰人那边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他们以为控制了总部的“大脑”,就能拿捏整个安世。毕竟安世在分立器件、车规级芯片领域是全球响当当的角儿,欧洲车厂40%的逆变器都得靠它。他们觉得只要抢到这个“牌子”,就能躺着收钱。可惜,他们忘了这年头全球产业链是个什么玩法。你抢走的只是一个注册在荷兰的空壳“大脑”,而真正的“心脏”和“手脚”,都结结实实地长在中国的大地上。他们把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手脚砍了,还指望这个人的大脑能独立思考,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边安世中国刚喊出“断供”,北京商务部的反制跟着就来了,速度快到连个预告片都没有,直接上正片。一纸禁令,安世中国的供应商,暂停向荷兰总部出口所有零部件。这一下,直接点中了荷兰人的死穴。这招有多狠?它等于告诉全世界:你们欧洲人想在慕尼黑的办公室里喝着咖啡,遥控着我们在东莞的工厂996给你们赚钱?不好意思,这功能今日起已下线,想续费都没门。
最先崩溃的不是荷兰政府,而是德国的汽车巨头们。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连夜发公告,那字里行间写的不是警告,是哀嚎:车企的芯片库存只能撑几周!要是东莞工厂不发货,整个欧洲的汽车生产线都得停下来喝西北风。美国那边也跟着起哄,说这会严重影响美国汽车制造业。你看,全球化这东西,就像一个精密的连体婴儿,你动我一刀,疼的是大家。
这时候再回看荷兰经济部长那张急切的脸,就好理解了。什么“自主战略考量”,全是扯淡。法院文件早就捅出来了,背后是山姆大叔在手把手地教:换掉中方CEO,调整治理结构,不然就制裁你。荷兰本想借着美国的威风,吃一波绝户,结果没想到,自己成了那个被架在火上烤的。他们搬起的石头,没砸到中国的脚,反倒把整个欧盟的产业链砸进了泥潭。
这事儿还没完呢。卢沙野大使前几年那句“中国不再韬光养晦”的话,当时很多人觉得刺耳,现在再品,含金量是不是越来越高了?过去我们总讲“以和为贵”,别人打你左脸,我们琢磨着是不是右脸凑上去的角度不对。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懂了,规则不是别人定的,是我们用实力,一拳一脚打出来的。你跟我讲道理,我跟你做生意;你不跟我讲道理,那我就跟你讲物理。
所以,荷兰现在想“谈”,门是开着的。但想光靠几句软话就把这事抹过去,那是做梦。账户先解封,控制权先还回来,造成的损失怎么赔偿,这才是谈判桌上该聊的。我们也不是要搞什么“脱钩断链”,而是要用这件事给所有还抱着老旧殖民心态的跨国公司立个规矩:中国的市场欢迎你,中国的资源可以给你用,但前提是尊重。想一边吃着中国的饭,一边砸着中国的锅,这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次安世中国的“硬刚”,不是一次冲动,而是一场宣告:棋盘还是那个棋盘,但现在,轮到我们执棋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