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别成了最后一程!
安全神话崩塌,谁在拿生命开玩笑?
营销狂欢下的致命盲区,该醒醒了!
10月19日,武汉早高峰的街头,一辆小米SU7的左前轮车轴突然断裂,轮胎飞出十米开外。这不是特技表演,而是一场让上班族堵车两小时的现实事故。就在同一天,成都小米SU7起火事件的遇难者家属,还在等待一个正式的道歉。
雷总曾在发布会上激情宣言:“速度是一种信仰!”但血淋淋的事故告诉我们,当信仰脱离安全的轨道,速度就成了送命的加速器。更魔幻的是,事故发生后,雷军不是第一时间安抚公众,反而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高呼“抵制网络水军”。遇难者尸骨未寒,企业却在忙着“甩锅”,这波操作让人直呼看不懂。
我翻遍了小米汽车的宣传资料,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雷总提到“颜值”17次,“智能”23次,而“安全”这个词,在核心卖点中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当别家车企在宣传碰撞测试五星评级时,小米在津津乐道“看了5000种轮毂看到吐”;当行业在讨论电池安全防护时,小米在强调“半隐藏式门把手让开门更优雅”。
智能汽车真的只是“大号手机加四个轮子”吗?手机死机可以重启,汽车失控人生不能重来。这个简单的道理,却被淹没在营销话术的狂欢中。更让人担忧的是,小米的被动召回——11万多辆SU7标准版,是在监管压力下的补救,而非主动担责。
有人说这是新势力必经的成长阵痛。但要我说,把市场当试验场、让用户当实验员,这不是创新,而是对生命的漠视。当一家车企把颜值和速度捧上神坛,却把安全踩在脚下,它的成功越大,对社会安全的威胁就越大。
看看事故现场飞出的轮胎,再看看发布会上光鲜的PPT。年轻人想要的第一台车,不该是通往危险的第一程。
(完)
#怪有趣生活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