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最近跟几个做二手车的哥们侃聊,发现年底这波混动车行情挺有意思。4S店里那些混动车,不管是50公里续航还是100公里续航的,眼看着都急着出货,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兄弟们,别急着冲。你这年底厂家才是最焦虑的那拨。
我一个同行老王给我爆料,刚上周末他去4S店转了一圈,原本展示厅里摆着那几台号称续航120+公里的混动SUV,销售居然和他说,年底这批车得清仓,价格很可能再往下走。销售那口气听起来就是我们压力山大,你们爱买不买。测过十多次各种路况,这些车实际WLTC工况下续航,偷偷摸摸就90来公里,根本没法达到新规说的100公里最低线。他还尴尬地说,厂家给的官方数据跟实际差太多,开的时候心里没底。
想到了供应链那块儿,其实这就像你家买菜,提前看天气预报准备好了几天的量,但突然暴雪了,菜送不过来,你只能硬扛着把库存白菜消化掉。厂家也是这个逻辑,WLTC新规一出,那些老续航车型顿时变成白菜价货,仓库一堆堆的,不卖不行,也不敢降太多价,不然亏死,可是卖不出还能咋办?
说回来,我曾经讲过,混动车的续航算得挺复杂,你别看表面简单,续航数字很容易变成软指标,就像我们去买手机标的电池容量,宣传的和实际用完全是两回事。再加上研发环节每改动一丁点儿,供应链那头的零件也得重整,成本滑动不算细小,动作起来特别慢。厂商一边想快点改,另一边和零件供应商还得磨合,这中间的时间差让库存压力更大。
我自己翻了翻笔记,去年同期同级别的混动车平均续航没超过80公里,价格比现在高不少,而今年这价格,明摆了是给快出手的压力砸了个底儿朝天。还有个小插曲,碰到个修理工老张,他一脸无奈地跟我说:这续航缩水得也不止车主心疼,修车的也头疼,更别说销售了。 老张这一针见血的吐槽,让我觉得厂家估计也是咬牙撑着,不敢明摆着说库存多。
对比同价位的纯电动车,这些混动车的保值率一抓瞎。前几天听一个刚买了纯电的朋友说,换电池成本能压到2块钱一公里算便宜了。而混动车没电池换这么高成本,但续航与实际使用的脱节让它的市场表现很难稳定。说起这儿,我得自我打脸,前头我说混动车价格肯定会更便宜,这话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有品牌溢价的车确实不怎么打折,但主流大多数还是年底降价不少。
其实这些问题,主机厂是不是都提前知道?我猜他们应该知道吧(纯属猜测,不确定)。但就像大船调头一样,有时候转弯慢,不是不想,是没那个灵活度。更何况厂家手里还背着各种前几年签下的零件订单、供应链条。说实话,我也没细想过这些复杂的供应链成本细节,估摸着百公里成本得比纯电高上20%-30%。
这里突然想到一个让人头疼的事儿。你有没有感觉有时候4S店的销售说话的时候特别尴尬?我上次就遇到,这个车其实续航没那么长,但你看它综合表现还是不错的,听得我心里一阵烦躁——销售你这样说跟不说差不多,直接坦白还能让我还价。
看标准那块。说新规必须100公里综合WLTC续航,从大家公认的老标准的43公里,涨了整整两倍多,差距太明显了。感觉这不就是车企逼着搞技术升级的节奏吗?对比一下,老款低配车型,续航都没法超过70,长续航版本反而要拼命往90多冲。4S店销售也告诉我,长续航版本其实产能有限,因此价格压不下来,但库存积压的还是短续航车型,年底卖车压力大得很。
顺便跑题下一个话题,我经常想,混动车到底有多硬核的用户是冲着省油来的?我朋友圈里不少人用了混动3年,说油耗确实比燃油车低10%-15%,但老毛病一出,修起来时间长成本高,心里有点后悔。这不禁让我怀疑,厂家是不是该做更多耐用角度的优化,而不是单纯造续航数字。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了,给你说个数字,体感上,这波年底买混动车的朋友,价格比夏天估算低了5%-8%。我自己算了个粗糙的账,如果车价少了1万块,按年行驶2万公里,混动车比燃油车省油每公里0.3元,3年下来差不多能回本。不算啥补贴,光这算账,年底确实挺划算。
你说,这么一折腾,这行情接下来还会不会变?厂家要是年底清完了库存,明年新政策更给力,是否会有新一批车型迅速填坑?还是这些跳跃的续航数据背后,真的就没法轻松实现呢?你说咱们买车的,遭这中间的搅和,挺窝火,但又不得不盘算几遍。
得,这事儿我先搁这里,等下次见面再聊聊那些新技术跑偏和用户体验到底怎么改。对了,你是不是也觉得这新续航标准,和我们日常开车离得还挺远?到底谁更懂真续航啊,厂家还是用户?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