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陈集房车展卖车41台,总额1800万,活动持续3天

人生在世,全凭房车一辆撑门面。

你以为你在露营,其实你只是在营业。

要说这个世界上哪种消费最能体现“钱多人傻路子野”的精神内核,房车绝对有姓名。

新时代大妈不跳广场舞,直接开房车上野地,新时代大叔不喝二锅头,躺平房车喝咖啡——房车,懂了吗?

现代人最后的体面。

仪征陈集房车展卖车41台,总额1800万,活动持续3天-有驾

据说最近有个房车展览会,展出了几十个品牌,近百款车型,配件和装备一箩筐。

三天,卖出去四十来辆,成交金额据说能买一套北上广深两居室。

你以为在买房,其实人家是在买移动的家。

讲真,放在当今世界最稀缺的不是资源,而是“新生态”四个字的包装纸。

房车这种东西,放在以前是欧美中产的特供,放到现在就是中国新中产的刚需。

别问我什么是新中产,能买房车的都是,买不起房车的都是潜在客户。

什么“露营新生态,旅居新生活”,说白了就是有钱人进山下海,没钱人守着抖音云露营。

厂商说这叫文旅消费升级,我说这叫野外集体失业。

人家说这叫智能装备互动,我说晚上蚊子比设备还智能。

别看展览会现场人头攒动,其实十有八九都是来看热闹的。

看房车的心态就跟看房差不多:摸摸座椅,拍拍门板,试试床垫弹性,拍两张照发朋友圈,配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拥堵”。

你以为他们真的是买家?

大部分是来找存在感的,毕竟朋友圈需要点高级滤镜,现实里滤镜补不上。

不过别小看这场秀,“展销+体验+文旅”三位一体,主打一个沉浸式自我感动。

白天美食狂欢,晚上文艺表演,上午学开车,下午学怎么把车开进泥坑里。

你以为这是展览会,其实是房车界的蹦迪。

仪征陈集房车展卖车41台,总额1800万,活动持续3天-有驾

房车买了,未必敢上路。

敢上路的,未必敢下高速。

高速出口一堵,诗和远方变成诗意的远方,诗意的堵点。

你说买房车干嘛?

有人说,城市太卷,想逃离。

我想说,房车只会让你卷到郊外,然后在野外继续反内卷。

内卷不分场地,有车无家叫流浪,有家无车叫韭菜,有车有家叫资本新贵。

房车展会说自己带动了地方文旅消费,听起来就像房价带动了GDP。

你以为房车产业链是给你造梦的,其实是给GDP续命的。

什么“研发-制造-配套-服务”,说白了就是“我负责生产焦虑,你负责买单”。

全国十辆房车有一辆出自这地儿,光荣吗?

也行吧,反正我骑小电驴看着这些房车,觉得自己像个历史的见证人。

头部企业云集,头部利润流转,头部媒体吹捧,最后还是底层客户在做梦。

房车产业的春天,普通人的寒冬。

你以为买了房车就是诗和远方,其实你的诗和远方在加油站的油价里、在远方的堵车里、在“此处禁止露营”的牌子下。

房车展会现场,豪车亮相,装备齐全,仿佛每个人都离诗意生活只差一张银行卡额度。

仪征陈集房车展卖车41台,总额1800万,活动持续3天-有驾

实际上,诗意生活的尽头是停车费。

房车的尽头不是诗和远方,是没电没水没信号。

那些说“房车自由”的人,大概没在高速上遇到堵车,也没在野地里碰见拆迁队。

你以为房车是逃离城市的工具,其实它最多就是把城里堵车复制到野外。

买房车的姿势很优雅,开房车的姿势很狼狈。

朋友圈的房车生活是滤镜下的诗意,现实里的房车生活是掏腰包的无语。

有人说,房车是流动的家。

那我想问,三天卖了四十一辆,是不是四十一户流动的家庭?

要是再努力点,这个城市可能就成了流动人口第一大市。

房车给地方带来的不仅是GDP,还有“新中产的春天”。

但问题是,春天短暂,房贷漫长。

你以为房车是逃离房贷的工具,其实它只是让你多背了一笔贷款。

现场的头部企业们,一个个把自己讲得像房车界的特斯拉,实际上加一起还不如特斯拉一个展台大。

房车小镇的名号听起来很高级,实际上就是一片产业园,周边全是维修店和泡面摊。

你以为住进房车小镇,就是住进了生活的乌托邦。

实际是,乌托邦的尽头是物业费。

仪征陈集房车展卖车41台,总额1800万,活动持续3天-有驾

产业链上下游,老板数钱数到手软,工人加班加到掉发。

你以为这是制造业升级,其实只是从流水线搬到了大马路。

房车造好了,卖不出去怎么办?

不用怕,展会现场一波羊毛党,买完一波房车,明年二手市场又多了四十一辆“仅开三天”的准新车。

房车展上最热闹的不是成交量,而是体验区。

体验区里,人人都是野外生存大师。

帐篷搭得比家里的床还快,锅碗瓢盆一字排开,比火锅店还丰富。

体验过后,发现最重要的还是Wi-Fi。

没信号的诗和远方,再好也没有抖音香。

逛展会的,拍照的,发朋友圈的,内卷的,都是奔着一个目标:让别人觉得自己活得高级。

至于房车卖出去多少台,谁在乎呢?

主办方自信满满,报表又多了一行漂亮的数据,领导合影又多了一章封面,新闻稿又多了几行赞美之词。

你以为这是产业转型升级,其实是新闻稿升级。

我在想,那些买了房车的人,三天过去后,真的去诗和远方了吗?

还是诗和远方成了停车场的名字?

三天卖出四十一台,三年以后,可能有四十台都在二手市场上混迹。

仪征陈集房车展卖车41台,总额1800万,活动持续3天-有驾

可谁又在乎呢?

房车展会年年有,流动的春天年年新,头部企业年年头,体验区年年热闹。

房车是这个时代的马车,承载着人们最后的诗意幻想,也拉着现实的沉重行李箱。

有人为它欢呼,有人为它买单,有人为它写稿子——比如我。

生活总要继续,房车总要升级。

就像GDP总要增长,新闻稿总要发。

你以为你买了自由,其实你只是在买新的枷锁。

没人会在意你是怎么把房车开上路的,人们只关心你是不是能在朋友圈里打卡。

房车产业的未来很美好,现实的路却坑坑洼洼。

希望下一个展会,能卖出五十台。

最好能配齐五十台拖车,帮买家把梦想拖回现实。

有时候,最荒诞的不是房车展会本身,而是我们都以为自己能住进诗和远方。

最终我们都住进了朋友圈。

现实的尽头是停车场,诗和远方的尽头是流量池。

至于四十一台房车,贵在参与。

至于多少人真的去了远方,谁在乎呢?

反正我还得骑着小破车,回家卷我的生活。

房车有诗和远方,我只有键盘和Wi-Fi。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房车展会和朋友圈滤镜。

最后补一句,有生之年,也许我会去买一辆房车,去隔壁小区转一圈,然后发条朋友圈: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停车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