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说,L2级辅助驾驶的渗透率,已经超过60%了。
这是一个非常 интересная 的数据。翻译过来就是,现在市面上一大半的新车,都默认捆绑了一个随时准备给你整活儿的“电子陪驾”。车企们把这玩意儿吹得天花乱坠,什么解放双手,什么未来已来。但讲真,这60%里面,有多少人是真正把它当主力来用的?又有多少人,是在高速上战战兢兢地打开,然后手比平时握方向盘握得更紧,心率直奔180,生怕这个“实习生AI”突然给你来个闪电战,直接带你跟前车亲密接触?
这就是当下车圈的第一个荒诞之处:所有人都在为一套自己不完全信任的系统买单,甚至还要为它的“期货”功能持续付费。你买的不是智能驾驶,你买的是一个需要你时刻盯着、关键时刻还得替它背锅的电子保安。而车企们呢,他们不务正业,他们沉迷于表演。他们不是在造车,他们是在进行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主题就是“你看我多智能”。
然后,更艺术的事情就来了。奔驰,这个汽车界的玄学代表,宣布要和Momenta联手,给新款的CLA装上一套“从车位到车位”的智能辅助驾驶。
你看看,连奔驰这种卖三叉星徽比卖车还赚钱的品牌,都坐不住了。为什么?因为它慌了。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是技术吗?是操控吗?都不是。是品牌本身,是那个能让车主在酒桌上挺直腰板的“玄学光环”。在过去,这个光环是机械质感,是豪华内饰,是关门声的厚重。但现在,时代变了,道诡异仙了。现在你车里要是没个大彩电,没个能跟你斗嘴的AI,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豪华品牌。
奔驰的这波操作,不是技术驱动,是信仰保卫战。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辅助驾驶有风险,他会跟你科普什么是“Beta版”,什么是“与神同行”。但会买奔驰的人,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无可置疑的、全方位的“高级感”。如果隔壁老王开的国产新势力能在地库自动泊车,而他的大奔还要自己吭哧瘪肚地揉库,那这个“玄学”金钟罩铁布衫,就破了。所以,奔驰不是在拥抱智能,它是在给自己的信仰神殿打补丁,生怕哪天被新时代的雷电法王们一榔头给敲碎了。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奔驰比作一个维护信仰的教会,可能有点侮辱教会了。毕竟人家是真的有信仰,而买奔驰的人,可能只是想让别人以为他有钱。
这种全行业的焦虑,必然会导向一个结果——掀桌子。
乘联会的数据显示,新能源的渗透率已经干到58.5%了。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燃油车的主力部队已经被压缩到了一个极小的角落里瑟瑟发抖。这不是存量竞争,这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以前大家还讲究点体面,你降八千,我送保养,跟武侠小说里高手过招一样,先抱拳,再亮招。现在不装了,摊牌了。现在是直接掏出手榴弹,“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于是,我们看到了市场监管总局的下场。他们要“防范低价低质”,首次对新能源车搞专项抽查。这事儿就特别朋克。一边是车企们把价格战打成了白刃战,恨不得买车送一套三线城市的小户型;另一边是国家队怕你们打疯了,真的把车造成“压缩毛巾”,一淋雨就散架。这种感觉,就像你妈一边催你赶紧结婚生孩子,一边又担心你找个不靠谱的人回来。就很拧巴,典中典。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越来越看不懂现在的车了。技术名词一个比一个高大上,什么飞轮大模型,什么端到端。但真正让我感到魔幻的,是工信部同时在征求一个《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真的,我气笑了。
一边是星辰大海,自动驾驶要上路通行试点,另一边是车门把手怎么开才安全,居然要出个国标来定义。这简直是当代汽车工业最大的黑色幽默。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说我们都忙着降维打击了,你们地球人还在研究怎么开门?这恰恰说明了那个反技术崇拜的真理:决定一个技术最终形态的,往往不是实验室里那些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而是某个在东北冬天,因为隐藏式门把手被冻住而急着上班,最后用开水浇坏了车漆的暴躁大哥。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什么算法、什么激光雷达,在人情世故面前,都是浮云。
所以你看,赛力斯要去香港上市了,要去融更多的钱,准备打更残酷的仗。奔驰找了外援,准备给自己的信仰充值。监管部门拿着放大镜,准备给发疯的牌桌降降温。每个人都像陀螺一样,被时代抽得飞快旋转,停不下来。说起来,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又涨价了,现在一碗面比一杯咖啡都贵,这世界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大家都在这场宏大的“表演”里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车企在表演技术,用户在表演拥抱未来,而我们这些旁观者,在表演看懂了一切。
太荒诞了,真的太荒诞了。
所以,别再问未来谁会赢了。未来,只有活下来的人,才有资格讨论输赢。而活下来的方式,可能跟技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全看谁更能豁得出去,更能“发疯”。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选项。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