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汽车圈今年最火的,是新能源。有人说,不,是特斯拉。有人还补了一句,新能源只是特斯拉的引子,特斯拉才是一切的结局。你们说得都对,因为在中国新能源车圈,除了特斯拉,确实没什么新鲜事可讲,市面上的“车”,都是流行病随手一捏就能致敬马斯克的那种,一水儿晕头转向地抄,仿佛所有的工程师都在等着特斯拉厨房漏出新菜谱给大家解锁“今日吃什么”。
但特斯拉还真会装。不是,只会装。他们最近又来了一出新活,把新车捅上了全网,说是全新设计,我本来以为是装了个飞天遁地的“远程指挥官”,没成想,点视频一看,巅峰臻品,车灯少了一根条,轮毂多了个旋转,网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一定不是汽车,这是未来显卡。”大家猜轮毂是不是风扇,是不是显卡,最后发现其实就是个轮毂。特斯拉不愧是“科技公司”,连汽车轮毂都要刷一波存在感,下一步是不是换个显卡驱动换胎?
讲真的,看到特斯拉发布新宣传视频的时候,我一点也没惊讶,只是突然觉得,我们的日常太需要这些无聊的新车发布,哪怕它只是把一根灯条砍了,只要能引发全网讨论,就是好设计。如果哪天特斯拉真的把马桶圈安到车屁股上,只要大伙聚集在B站直播刨析“马桶圈的空气动力学前景”,这玩意儿就能年销百万。你敢说不是?当年“水滴后视镜”都能让某新势力卖断货,将来“风扇轮毂”再搭配上“显卡车灯”,还不得让年轻人排队抢购,顺便带火一波Show场渲染?
其实吧,特斯拉这次玩得非常明白,厂方早知道你们这些中国网友擅长解码视频,什么哔哩哔哩码神,微博细节党,参数放大到百分之三千,硬是能从车漆掉皮里找出下季度的K线走势。马斯克可能在世界另一端看得乐呵:“我就发个视频,你们就能搞出三楼三千页分析贴,连我家电饭锅都没这流量。”你们也别理会,说不定明年特斯拉直接推出“带电饭锅功能的新款Model厨房”,内饰就是一桌糯米鸡,看谁还猜得出来到底是充电宝还是燃气汽车。
瞧这轮毂造型,各种圆润开朗,正经说应该叫“新能源风扇造型”,不用的时候能降温,转着还能批量生产征文材料。要说造型大胆,那就是温水煮青蛙;要说创新,那是用镰刀割韭菜;要说极简,那是砍掉成本里的所有多余零件。所以这新车名叫“Model Y基础款”,本质上还是“Model Y减配限量版”,换了个马甲就准备收割下沉市场的钱包。
官方直接甩图给大家:没有贯穿式灯条,轮毂换了,玻璃砍了,内饰能省就省,能减就减。一句“为你降本增效”,多好听,实际却是“为资本降福利”,员工一看无力的配置表仿佛在看自己工资条。其实大家都懂,基础款就是“没钱版”,座椅能不能坐还是个问题,万一车门都需要折叠一下才能上车,只希望以后不会演变为“限时限量限功能”款,连车都不让多开一会儿。要省不能只省钱,最好把自己省没。
这种定价和减配的套路,精明得像隔壁老王打折卖二手手机:屏幕裂了叫“特殊款”,电池掉了叫“青春版”,摄像头没了叫“环保系列”。你以为特斯拉会给你装点高科技,其实只是把车灯里的那根贯穿条刮掉了五百块钱,还故作神秘,说是“全新设计”。设计师估计把CAD文件里的“Delete”键按烂了,一边哭一边省成本,还要写文案催大家买:“全新体验,只要老款再省一截”。理解万岁。
但网友也不全买账,有人叫好:“减配就是好,全世界都该省。”有人嘲讽:“连灯条都没了,还敢叫新车?”有人自嘲:“不如直接买辆自行车,昂贵也光明正大。”你说这是不是中国消费者的悲壮?本以为买得起特斯拉,就能体验一次电动豪华,没想到买回家的全是“砍掉了美梦的骨架”。用黑色幽默来说,这车买了跟买盲盒一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版本会不会直接砍掉方向盘,到时候只能自带方向感,靠意念开车。
说到轮毂,不得不感慨,中国新势力这些年早就卷到天上去了。什么风火轮、绿色环保、太空降落、圆形不规则,你从小就听过“轮毂外星人”,大了还是先买特斯拉,看马斯克怎么把“显卡轮毂”做成SUV的标配。要不然下次真的搞个RTX4080轮毂,跑车顺便能渲染视频,边行驶边剪辑,开到保洁阿姨都觉得科技感太强。特斯拉官方要是真出了“带显卡的车灯”,说不定还能吸引一波电竞少年集体充值,连老头老太都卷了,“买这车能打农药吗?”“我家孙子说能!”加上全景玻璃缺席,反而更有蒸桑拿的密闭感,直接体验“密闭沙雕豪车”。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价格。减配是不是意味着降价?这个问题比你问领导涨不涨工资都敏感。现实往往是,“全新入门款”,实际价码只比老款便宜区区一个葱油饼的钱,你省下的灯条只够晚饭打个折,配置一减,售价一涨,大家还是只能望洋兴叹:“原来交钱是买空气。”这车一上市,估计4S店里最抢手的不是“新技术讲解”,而是“谁能提醒我灯条没了”。硬要说创新,只能说“买了个没灯条的梦想”,谁让你这么容易相信厂家不会割你韭菜呢?
再说那些测试车,无伪装横行大街小巷,大家见了都在街头拍照,发微博发小红书,以为拍到了外星高级科技,其实只是蹭了一辆没灯条的“家用砍价版”。你说好看也行,说未来也行,其实都只是用省出来的钱给自己塑造了一个幻想。厂家给你“全新车灯设计”,早就给自己省出下一季度的利润,等着收割下一波用户的智商税。至于你要什么“显卡”,只要官方宣传视频里面有旋转、发光,大家都忍不住挥着信用卡朝前冲,管它是不是确实发了新车,反正微博热搜上必须冲一波。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似乎每一次新车发布,大家的热情都被厂家的公式化创新消耗光了。你看评论区,已经有人开始怀疑人生:买不起特斯拉基础款,不如买辆电瓶车直接加显卡。反手一巴掌打醒自己,电瓶车最高能卖上万,特斯拉基础款加减配,最多能省出来一个显卡的钱,但显卡装上去,转一圈还是特斯拉轮毂。叫“显卡轮毂”也行,毕竟是新时代的遗产,想像力不花钱,幻想不打折。
归根结底,这场“新车减配秀”就是现实当中的黑色幽默。不变的是价格,变的永远是配置。大家看着新款宣传视频,猜测轮毂、想象灯条,讨论显卡,最后得出结论:厂家的创新就是只把硬件砍掉,然后贴个新标签。买得起的人继续买,买不起的人只能笑着说一句:“能转的轮毂和能亮的灯,永远是新车的噱头。”至于配置少了是不是更环保?或许厂家忘了告诉我们,他们打造的不是豪车,是“减配美学的极致”。
说到这我突然觉得,所谓特斯拉新车发布,莫不是汽车界的“段子手大会”:惊喜等于灯条少了一半,喝彩等于轮毂多转一圈,创新等于配置删光一页。等你下次坐进特斯拉,抚摸缺席的全景玻璃和砍掉的灯条,再想一遍自己的钱包,“这破车省出来的钱是不是能买点快乐?”大家都知道答案:不,是官方再省一轮,大家再多一层自嘲。
最后只要特斯拉官方还敢扎扎实实地发布“装了车灯的新显卡”,那中国网友一定会坚决响应,把轮毂吹成显卡,把显卡画成风扇,把风扇收成希望。毕竟,我们的黑色幽默,天生就是用来打败官方宣传片的。就像我家楼下的小广告:“本地老头,实力装扮,绝不减配。”以后折腾轮毂不如折腾自己,能自嘲就不苦,能调侃就有希望。而特斯拉发布新车的荒诞,就是我们笑完以后认清现实的理由。该买还是得买,毕竟减配也是创新,创新也是噱头,噱头也是生活。
那就买吧,毕竟谁能拒绝一个官方认证的“显卡轮毂”呢?下次看到轮毂转的时候,你可以坚信它是你的梦想。哪怕梦想只值一根灯条,反正旋转起来,没人能说得清它是前进,还是在原地打转。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