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小米YU7,全新小鹏P7创24小时耐力测试新记录,3961km!

超越小米YU7,全新小鹏P7创24小时耐力测试新记录,3961km!-有驾

继小米之后,小鹏汽车也对「24小时耐力测试」项目发起了挑战。

旗下全新P7,在吉林长春测试场,最终跑出3961km的好成绩,刷新了此前由小米YU7保持的3944km纪录。

超越小米YU7,全新小鹏P7创24小时耐力测试新记录,3961km!-有驾

好大哥雷军还第一时间在微博送上祝福,并对车圈其他厂商发出「大家一起来跑」的邀请,说不定以后新能源车的发布会上,秀这个项目的数据会变成标配了。

超越小米YU7,全新小鹏P7创24小时耐力测试新记录,3961km!-有驾

话说回来,听到「24小时耐力测试」,有些朋友可能脑子里直接跳出「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画面,什么复杂路况啊、夜战、雨战,一堆车一起抢赛道、厮杀。

但小鹏和小米玩的和勒芒没半毛钱关系,本质上是一场对纯电车的24小时极限压榨+技术验证测试。

超越小米YU7,全新小鹏P7创24小时耐力测试新记录,3961km!-有驾

它的玩法简单粗暴:找个封闭的环形高速,人轮换着开,连续跑24小时。

想跑得远,车就得做到——单次充电行驶距离长,连续超高速行驶(平均行驶速度210km+),连续超快充,以及系统不过热/效率不衰减。

所以,要是车企对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没点底气,可能还真不敢轻易立下军令状。

在小鹏之前,也有几个品牌做过类似测试。

2019年,保时捷在欧洲意大利南部的Nardò高速环形测试场,用一台Taycan原型车,依赖800V充电技术、两档变速箱、低风阻设计、3C左右的充电,在24小时内跑出了3425km的成绩,平均时速介于195-215km/h。

超越小米YU7,全新小鹏P7创24小时耐力测试新记录,3961km!-有驾

2024年,同样在Nardò,第三代奔驰CLA纯电原型车在这里创造了3717km的新纪录,全程充电40次,每次约10分钟,去掉充电时间的平均车速达213.6km/h

超越小米YU7,全新小鹏P7创24小时耐力测试新记录,3961km!-有驾

而在中国,第一个挑战的车企是小米。

测试在盐城中汽试验场完成,小米YU7 Max测试车在24小时内跑了3944公里,全程30次快充,每次约10–12分钟,除去充电时间的平均时速达210km/h+

超越小米YU7,全新小鹏P7创24小时耐力测试新记录,3961km!-有驾

第四位挑战者就是全新小鹏P7了,它以17km的领先优势取代了小米YU7 Max6月份打破的纪录。

赢是赢了,但格局打开!小鹏P7是低风阻轿车,天生高速长跑优势;小米的SUV只输17km,说明YU7也是硬核实力派。这波其实是双赢。

其实电动车不比燃油车,燃油车更多考验机械素质,加油两三分钟就能满血,但电动车得同时解决充电速度、电池高温衰减、热管理效率、驱动系统稳定性等多重挑战。

那小鹏P7是如何做到的呢?

820kmCLTC超长续航和低至Cd 0.201风阻系数;搭载的全域800V高压SiC平台与5C超充AI电池能实现486kW峰值充电功率;同时,出色的散热系统确保连续快充和高速行驶时电池、电机等部件稳定运行,再加上高刚性车身提供的行驶稳定性等等,缺一不可。

超越小米YU7,全新小鹏P7创24小时耐力测试新记录,3961km!-有驾

更关键的是,小鹏用的还是量产版的后驱超长续航车型,这种长时间、高强度的测试场景,其实和用户真实的长途驾驶体验已经非常接近,能给偶尔需要连续高强度用车的人带来很大的信心。

哪怕此前那些厂商用原型车或者测试车来测,鲁Sir也认为依旧是有意义的。因为它们虽未量产,但已搭载核心技术,如电池、电机、充电系统等,测试结果能反映这些技术在极端场景下的表现,如连续快充的稳定性、续航衰减规律,为量产前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超越小米YU7,全新小鹏P7创24小时耐力测试新记录,3961km!-有驾

总之,无论是小鹏还是小米,这些挑战的本质,都是把技术转化为用户能感知的产品体验。

与其反复强调极致的三电性能这样的标签,不如用一场可量化的耐力测试,把工程实力直接摆在台面上。

至于它会不会成为电动车的测试标配,其实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车企开始认真较真真实场景性能,而最终受益的,将会是消费者。

所以啊,真心期待比亚迪、特斯拉也来跑一跑,让技术流们正面Battle,看看到底谁才是“24小时耐力真·卷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