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薛定谔的锁”说起,奥迪正亲手砸碎自己的百年招牌

讲真,车圈最近的乐子,比德云社的包袱都密集。

前脚一汽奥迪高管还在台上慷慨陈词,说什么“传统车企造的车安全可靠”,眼神里充满了对新势力那种“你们这些毛头小子懂个屁造车”的优越感。

结果呢?后脚自家A6L的车门,就上演了一出大型行为艺术,叫“薛定谔的锁”。

这个行为艺术非常高级,充满了后现代解构主义的醍醐味。具体表现就是,这个车门,它有时候锁了,但没完全锁,一拉就开,主打一个随缘。有时候你明明解锁了,它就是不开,主打一个高冷。

有位老哥一个月跑了三趟4S店,就为了治这个门的公主病。我都能想象到那个画面,大哥站在4S店门口,点上一根烟,望着自家A6L,眼神里三分薄凉,三分讥笑,还有四分“我是不是出门没看黄历”。

从“薛定谔的锁”说起,奥迪正亲手砸碎自己的百年招牌-有驾

这已经不是品控翻车了,这是直接把生产线开到了欢乐谷,每个零件都充满了自由和不羁的灵魂。

最骚的是什么?是厂家的处理方式。

说是规定,一个故障,你得到店检测记录两次,才能给你申请换。

来一次不行,得来两次。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规定的时候,我愣了三秒钟。我以为我穿越到了什么修仙小说里,这是在考验弟子的道心够不够坚定吗?你必须用行动证明,你对奥迪这个品牌的爱,是经得起考验的。一次故障是偶然,两次才是你我缘分的证明。

这简直是把用户的耐心按在地上摩擦!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的需求很简单,我带着家人孩子出门,我需要的是一个可靠的铁盒子,一个能遮风挡雨的移动空间。我不需要跟我的车门斗智斗勇,我不需要下车前还得先算一卦,看看今天这个门大爷的心情怎么样。

从“薛定谔的锁”说起,奥迪正亲手砸碎自己的百年招牌-有驾

你以为这是个技术问题?是是是,专家说了,现在的门锁不只是机械件了,它跟智能网联深度捆绑了,复杂了。还有什么市场竞争激烈,奥迪为了赶工,压缩了研发周期。

这些话都对,逻辑上完美闭环。

但这些话翻译过来,就一句话:不装了,摊牌了,为了卷,我把用户的安全当压缩毛巾了。

你看,这就是问题的核心。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这是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的修罗场。所有人都杀红了眼,蔚来搞个乐道,上来就是要把桌子掀了;小米一进来,直接把餐厅给爆了。

这种时候,你奥迪一个浓眉大眼的“传统贵族”,心态崩了。

它看到国产车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那些低到离谱的价格,它慌了。它觉得自己再不“悟”,就要被时代的车轮碾过去了。于是它也开始学着“不务正业”,学着“闪电战”,想搞点智能化的东西出来,结果一着急,走火入魔了。

它忘记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什么。是那份刻在骨子里的“可靠”,是那种“虽然我没啥新功能,但我开十年都不会坏”的德味信仰。

奔驰为什么能卖那么贵?因为它那个标,在很多人心里就是一种玄学,一种信仰。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什么性价比,他觉得你俗了。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奥迪呢?它的信仰正在被自己亲手砸碎。

它以为消费者要的是更快的车机,更炫的屏幕,但实际上,买奥迪的人,骨子里还是图一个“稳”字。结果你现在连最基本的门都整不明白,你让用户的信仰往哪里放?

这个结界时灵时不灵,你让车主怎么相信你能保护他?

从“薛定谔的锁”说起,奥迪正亲手砸碎自己的百年招牌-有驾

讲真,我最近看小说都看不进去了,现实比小说魔幻多了,翻开个汽车新闻跟看《道诡异仙》似的,处处是坑,时时反转。

所以你再看奥迪的销量暴跌,召回不断,这一点都不奇怪。这不是一次偶然的品控事故,这是一场系统性的崩塌。是当一个昔日的王者,在新的战场上,突然发现自己以前学的屠龙术,现在连只鸡都杀不了了,于是它开始胡乱出招,结果伤了自己。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又有点道理?

它试图去理解新时代的玩法,但它的身体里,流淌的还是旧时代的血液。这种矛盾,让它变得非常滑稽。

所以说到底,奥迪不是败给了技术,也不是败给了市场,是败给了自己的执念。它以为自己还是那个穿着西装,一丝不苟的少年,但大人,时代变了。

现在满大街都是穿着背心裤衩,上来就跟你拼刺刀的莽夫。你还想体面?

不存在的。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选项。

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