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看到比亚迪在韩国卖车的新闻,我第一反应不是销量破没破千,而是现代起亚的董事长现在还好吗?精神状态是不是非常值得关心?
这事儿吧,你不能当一个商业新闻看。什么叫商业?商业是你来我往,大家体体面面,你卖五毛我卖四毛九,最后一起含泪賺消费者的钱。但比亚迪在韩国干的这事儿,不叫商业,这叫诺曼底登陆。这是一种大型、荒诞且充满暴力美学的行为艺术,主题就叫“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来掀桌子的”。
开局一个元PLUS,三千万韩元出头,补贴完两千万,约等于不要钱,这是什么?这是侦察兵,是渗透部队,是往人家首尔的自来水系统里下泻药。先让你知道疼,但又不是很疼,主要是恶心你。然后海豹跟上,四千多万,佯攻,让你觉得,哦,原来你也想做品牌,想体面。
然后,Duang!海狮7来了。一个中型SUV,卖四千多万韩元,比亚迪自己掏钱把国补地补全给你垫上,到手价直逼三千多万。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主战坦克集群直接开脸了。如果说之前元PLUS是把现代起亚的蛋糕偷吃了一角。那海狮7就是连桌子带人,打包扔进了汉江。
这套打法,三体人看了都得连夜绣红旗,太不讲武德了。最好的竞争不是抢你的客户,是直接把餐厅给你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然后你再开个小卖部卖压缩饼干,你说大家买不买?当然买!饿疯了谁还管你米其林几星。
我总是在想一个场景。现代总部的高管会议室里,大屏幕上滚动的不是PPT,是比亚迪的实时销量。一个高管看着不断上涨的数字,心态崩了,突然站起来,用一口流利的中文高喊:“雷军!金凡!是不是你们干的!” 旁边的人赶紧拉住他:“哥,冷静,这是王传福,不是雷布斯,串台了串台了。”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大家本来都在打牌,突然有一个哥们说我不跟了,然后直接把麻将桌给点了。他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要么一起成仙,要么集体成盒。
有人说,关键是技术。什么刀片电池,什么e平台3.0。我跟你讲,别扯那些花里胡哨的。在绝对的价格面前,技术就是个P。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决定韩国市场成败的关键,也不在比亚迪实验室里那些穿白大褂的工程师,而在一个普通的、有点抠门、天天算计着泡菜又涨价了的韩国中年大叔。
你跟他聊磷酸铁锂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他听不懂,他只想睡觉。但你跟他说,隔壁现代那个车要五千万,我这个一模一样的,还大一点,只要三千五百万,开出去也没人认识,省下的钱够你全家吃一年的烤肉。你看他悟不悟?他当场就得管你叫大哥。
我作为一个也算去过几次韩国的中年人,我太懂那种氛围了。在韩国,开现代起亚,是一种政治正确,是一种身份认同,跟我们以前结婚要买“三大件”一样,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惯性。这是一种品牌玄学。你买的不是车,是“我们韩国人自己的东西”,是一种信仰。
而比亚迪现在干的事,就是用钱去砸这个信仰。一锤子不够,就两锤子。用巨大的、无法拒绝的性价比优势,在你耳边反复轰鸣:醒醒!别做梦了!你的信仰一文不值!
这套打法简直是天才,把人性的弱点拿捏得死死的。但讲真,这种自残式补贴能玩多久?品牌终究是绕不过去的坎。说起来,韩国的部队锅配上烧酒是真带劲,特别是冬天。哦对,我们说到哪了?哦对,品牌。
新闻里那个专家说得对,比亚迪面临两大课题:中国品牌的不信任感和售后。这话说得,就跟说“人总是要死的一样”,绝对正确,但毫无用处。
因为这根本就不是同一个维度的问题。你还在纠结人家的金钟罩铁布衫有没有罩门,人家直接掏出了反器材狙击步枪,一枪就把你的天灵盖给掀了。什么售后?对很多买这个价位的消费者来说,最好的售后就是没有售后。车坏了?再买一辆呗,反正比修你那个破现代便宜。这就叫降维打击。加大,加大,再加大你的优势,大到对手的优势在你面前像个笑话。
比亚迪在韩国疯狂开店,年底要搞到30家,未来要搞100家。你以为那是在开4S店吗?不,那是在建立一个个“性价比道场”,是在建立敌后根据地。每一个销售顾问,都是一个潜伏的传教士,他的唯一任务不是卖车,是策反。策反那些还在为自己的“国产信仰”充值的现代车主。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比亚迪比作修仙小说里的魔道巨擘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又他妈的很有道理。正道修士还在按部就班地打坐、练气、筑基,讲究根骨和传承。魔道巨擘直接开始吸人功力,短期内修为暴涨,管你什么千年根基,我直接把你吸干。你说谁厉害?短期内,肯定是魔道厉害。
所以,比亚迪能解决韩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不信任感和售后(AS)可信度的问题吗?
答案是,它压根就没想解决。
或者说,它的解决方案就是问题本身。当价格便宜到一定程度,当性价比高到突破天际,信任感就是个可以随时丢弃的玩意儿,售后就是个伪命题。韩国消费者会不会买?数据已经告诉你了,身体比嘴巴诚实。这就是现实,无比的残酷,又无比的迷人。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