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

你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本来每年的成都车展,都是一场热闹非凡的盛事,各路汽车媒体、厂家、观众齐聚一堂,争奇斗艳,谁都想抢个头条、拱一波流量,但今年的风向,嘶,真有点诡异了。

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成都市,本地撑起了中国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名头,可一轮细雨卷过展馆,凉意刚好,比去年更冷的,却不止是气温。

表面上看,现场人气还行啊,观展的、直播的、拍小视频的,都挺卖力气。

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但你真把这场车展摊开来揉碎再咀嚼,会发现今年聚集在成都的品牌阵容,比过去又缩水了不少。

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不来凑热闹的,一堆超豪牌全都绕开这场盛宴。

还有的品牌,看着很想卖车,却死活不愿意花一平米一千三的高额展位费,直接缺席,感觉像用脚划线,谁都不愿意多掏冤枉钱。

到底怎么回事?这场原本“有狂欢无盛宴”的车圈Party,怎么越发像饭店里的自助餐厅,糖醋排骨蒸蒸日上,慕名而来,却都带着自家泡菜。

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其实大家没来,是怕自己热情挂在展馆,却吃不到多少成交量。

车展,不就是卖车吗?

可现在算下来,品牌来一趟的成本高得吓人,按场地算,按人工算,还得筹划展台、布置、请明星,事后一统计销量,往往还“玩不起”。

那些今年没来的品牌,也不是不想蹭成都这绝大的流量红利,只是一盘算盘珠子,算不过来一场“不可量化的游戏”的门票和回报。

这么一想,高贵也得以“贱”为底,豪华品牌不吭声集体缺席,正衬得包馆品牌们轮番上场像是在秀肌肉。

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你没发现吗,原来车展为了争第一抢头条,现在大家更像是在拼谁家展台面积最大谁就赢了气场。

今年的成都车展,号称有61场新车发布会,首发车型也有70款,可你要是把数据和去年比对一下,发现其实就只少了2场、3款,多不多?

账面上基本持平。

但是走上一圈,重磅的、让人“哇塞”的新车真没多少。

我碰到几位自家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媒体人,他们的态度让人有点心碎——

“真没什么看的,还不如回家写稿去,值钱。”

听听,这还是成都车展吗?

每个人对价值的评判标准都不一样,没法靠谱地一刀切。

但成都车展真正能证明自己存在感的底气,归根结底就一个字:销量。

车展开幕嘛,先看成交量吧。

一连数年,你如果把数字剥出来单看,真是一路下坡。

2020年,卖了3万8千多台,成交额六八亿出头。

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2021年,继续跌,三万七,成交六十五亿。

2023年,三万五,成交六零亿。

去年,再降三万三,金额五十八亿多。

数据怎么想怎么让人唏嘘,这真是一步步在“下沉”啊。

所以2025年成都车展能不能突然来个逆袭?

坦率说,憧憬是有,但真要看“奇迹”,比中奖还难。

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但看看“包馆”玩家们,还是有点意思。

比亚迪去年一鼻子包了场,今年奇瑞又加入了“土豪阵营”。

我提不起劲特意跑去看比亚迪,实在没啥值得兴奋的新东西。

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倒是奇瑞,五号馆的纵横展台亮眼。

原本这车是挂捷途的,现在摊开独立,意味着奇瑞这次真是下了狠招准备搞个硬派越野新品牌。

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不过话说回来,logo都一个“行”字,看起来还挺纠结。

奇瑞威麟皮卡也在六号馆,首次传出要大举进军皮卡领域。

这动作意义不小——中国车企没皮卡和硬派越野,跟缺条腿似的,怎么卖得溜?

奇瑞往这俩方向开拓,还挖了不少外企和圈内能手。

其实“造车”这事儿,难点从来不在零部件,拼的是谁能扎实积累用户数据和打造经验。

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光堆材料是没戏的,得玩的是“调教力”。

奇瑞这是要玩个“硬货”,不只是造皮卡和越野而已,IPO的路上还得靠这些新花样添砖加瓦。

要说长城,今年也够拼。

1号馆,长城占了半壁江山,六大品牌齐上阵。

魏建军,长城的掌门人,那一天忙得跟行走的带货主播一样。

场内看头最大的是坦克500新款。

硬碰理想L7,钱一样花,性能直接跳级,坦克500不仅冰箱彩电沙发齐全还能越野,这怎么说?

降维打击呗,把性价比玩到极致。

正经拼技术的时候,2号馆上汽大众还专门给EA888发动机开了个专区,摆一代代神机。

说真的,现在新能源横冲直撞,搞个四缸发动机技术展示也就自娱自乐了。

反观,长城4.0T V8展区人挤人。

你不得不承认,时代潮流变了。

大众这波老本吃不动了,跟新能源比就是有点自嗨。

别克今年人气挺高,新上的GL8陆尊备受关注。

同时,致境新能源三款先导车吸引眼球,首车L7即将出道。

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去年第三季度以来,上汽通用“油电齐飞”一口价政策把市场炒得热辣辣,技术中心本土化加持,让纯电、插电、增程全覆盖拿到合资头牌的位置,够稳。

3号馆长什么样?

鸿蒙智行像寺庙,自己不灵,求一求就有了神奇加成。

特斯拉Model Y那味被智界R7直接拷贝了不少,小米SU7被骂惨了,智界R7却没人说啥,大地之神奇,谁也看不透。

岚图,央企背景,华为智驾加光环,看着还有点样子。

但MPV梦想家在南方一线城市干滴滴专车,买车回家就怕开成司机专属款,去机场总被人招手,再想都尴尬。

车子质量没得说,就是造型一言难尽,满满的老气和油腻风。

连发布会上都在给华为智驾打主卖点,现场明星邓超到场,还围了道铁围栏。

每逢发布会明星到访,无论配置、话题还是安全阵仗都高一个档。

4号馆怎么讲?

现代帕里斯帝让人多看一眼,造型足够大气,实力不小,是个混动HEV,但定价高的离谱,要价二十九万三千八。

你想选中国品牌插电混动大六座SUV,顶配带高档智能辅助驾驶,多的是选择。

中国新能源大势崛起,合资二线品牌的生存空间几乎被挤爆,肉眼可见将退出历史舞台。

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同馆东风风神L8,造型直接复刻理想路数,现场展台配置齐全,冰箱彩电沙发15万以内搞定。

风神学理想不一定能一口气怼翻对手,但也让普通人明白“满配不一定很贵”。

一汽-大众带来的全新速腾L是今年合资最重磅车型,十九年卖了三百五十万台,光历史就长,足够让人信服。

如今的新能源浪潮,燃油车被政策按着摩擦,但也有固执理性买家坚定支持。

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明年新能源购置税即将取消全免,对传统燃油王牌速腾L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长安汽车今年以央企全新身份亮相新车展,气势不俗。

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深蓝新能源打着“央企销量冠军”口号。

深蓝过去表现还马马虎虎,S07月销破万算成绩,但高端业务发展艰难,大型SUV S09虽便宜却拉不起来高势能。

核心问题还是品牌定位纠结,高端形象塑造不出来,所有人拼的都是性价比。

转到14号馆,沃尔沃只展出一款XC70,插电混动配置本质上吉利EM-P混动,定价将近三十万。

低头一看,同级别大尺寸、高续航的领克07 EM-P差不多一半价钱,百公里加速还更猛。

沃尔沃油车尚且情怀值拉满,新能源这块怎么看怎么想“割韭菜”。

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老实说,XC70关注度低的可怜,销售人员比看车的还多。

斜对面凯迪拉克新XT5限时22万多,这个价格足够让部分车迷心动了,美式豪华还能割一波铁粉。

美式豪华说到底凯迪拉克还有排面,林肯在这儿就跟隐形了一样没声音。

展馆通道里偶遇四个靓女举牌:“增程的尽头是纯电,纯电的优选是换电。”

蔚来靠这种方式“劝学”,字小了点,一不留神就被忽略。

增程技术流行,其实就仗着够简单、便宜,再加上政策支持又能缓解里程焦虑,讲究的是小博大。

人性向来贪便宜和怕麻烦,换电再方便也比不上压根没焦虑来的实在。

蔚来最近的热度倒是有新突破,乐道L90和全新ES8定价诚意拉满,激起一波讨论。

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不过,一两台新车型“物美价廉”,企业的未来还是看整体战略,不能靠小修小补过冬。

蔚来展台人头攒动,但车主质疑主义也在悄然蔓延。

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至于15、16号馆?

我压根没进去看。

理想、小米、一汽奥迪都不带吸引我的点。

展位图看小红书对面正好是小米的展台,意外的是小红书美女们倒可以直接打卡,刷教程只为搞定男朋友让其为自己买辆车。

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小米和小红书这个组合要真联动,倒能深挖目标群体的隐性战场。

整个车展一路走下来,除了主播在线撒欢跟粉丝聊政策讲权益,现场静谧的不行,少了去年的喧闹。

这表面平静,其实不对劲啊。

生态缺活力,大家心里盘算的不是怎么变更强,只求能苟着过。

进入2025,低价恶性竞争大家都喊打,可谁不心知肚明?

竞争根本没变得规范,只是暗地里的拼杀更加隐蔽。

销量大户的某新能源品牌前两周还在悄悄降价,无非是怕连续月环比下滑,意图亡羊补牢,争口气。

中国品牌之间的明争暗斗,有所缓和,但气场还得“暗比”,比的还是展台面积。

合资品牌一副半躺平姿态,他们在等理性回归;豪华品牌像是被新势力硬生生“血洗”,红利没剩下多少。

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整个汽车圈,就是一场乱战没底线,销售至上、法务主导,公关靠边,这一切都源于一个词,过剩。

成都车展冷清,品牌缺席,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不是一般的过剩,是严重的“堆量无门”。

不管你爱不爱看车展,这已经不是一场名利双收的盛宴。

它更像是仪式感还在、真正的收获却散了,卡在时代发展的关口。

哪怕大家还在鼓捣直播狂欢、花样互动——盛宴本身,其实已经哑火。

说句题外话。

展前有些自诩“媒体人”吐槽没有机票酒店安排,引爆热度,咂摸咂摸够离谱。

没招待你,大可不参加,也可以不写稿,可上网嚷嚷“没机酒就别办车展”,把“影响力”扯上,这就是巨婴。

谁到场,谁缺席,车展一如既往,还会办下去。

其实对中国车展来说,真正的难题不是形式的冷清,而是如何在喧哗与沉默之间,实现生态的新生。

这个市场变局里,谁都在搏,谁都在赌。

有谁真的能在盛宴散场后稳住自己的道,真要看下一个风口拐点。

那些话题,咱不妨再聊聊——你怎么看今年车展的气氛,各品牌之间潜在的较量真的缓了吗?你会因为车展里的哪个品牌而动心吗?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