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车市卷到了什么地步,现在那个“有车有房”的梦想,愈发像是你我之间不断缩短的距离,不,换句话说,就是“便宜又大碗”的车,真的开进了马路中央,谁能想到一台轴距3米多,车长妥妥过五米的大型SUV,仅用十九万多块起步,真的把大家的认知拽进了另一个时代,至于续航嘛,官方说能飙到1500公里,差不多就是从北京一直往南开,横扫几个省还不用怎么考虑充电,乍一看是有点心动,但就问一句,全凭价格就能让别家新能源大佬夜不能寐吗?
反复翻看那份银河M9的预售表,明码标价,连配件都清清楚楚,啥扬声器、啥智能座舱、啥四驱三电机,没有藏着掖着,送音响,给选装,还不是普通六七喇叭那种,是直接上Flyme的27声音炮,看上去像是把自家旗舰手机的音响体验也搬进了车厢,这种礼包,现在估计只有等苹果来卖车,才敢再这么玩一次吧,都不是单纯争抢年轻用户了,纯粹是把体验堆到天花板,然后喊一句,“19万起,谁还跟我比性价比?”
问题就来了,过去大家谈“国产高端SUV”,总免不了一番比劲,理想L9、问界M9、唐EV啥的,谁不是动辄三十万起步,还琢磨着“买的不是车,是体验”?现在吉利突然砸了个九头身“价格屠夫”进场,直接宣称同级价格低了百分之三十,那些自诩高端的座驾,是不是要主动把价签撕一撕,或者干脆加点料,来一场配置大战?
话说回来,光有价格棒槌敲桌子,是真能打吗?人怕出名猪怕壮,车怕卷价卷了体验输,那就聊聊,这台银河M9,除了价格给你划一刀外,剩下的五大亮点背后,到底藏着哪些“心机”和“套路”?说白了,是不是今年买车最值得琢磨的新货?
先看第一条,大空间,六座布局,五米二的车长,三米轴距,车内面积5.2㎡,得房率能达到88.3%,这话放在楼市你估计直接信了,车界听着也是挺唬人的,毕竟现在国产大SUV,空间优先已经成了标配,你家里带孩子、父母一起出游,二排云感SPA座椅,还能按摩,还有加热、通风,三排能凑成大床,这体验以前是高端独享,现在集中下放到二十万区间,说不定春节回家的时候,直接变成一辆能睡的房车了。
有趣的是,你还可以一键切换八种座舱模式,行政SVIP、沙滩椅、两米大床,甚至可能直接来个户外野炊,搞得跟小米家居似的,随手一下子变形。这就是所谓的“体验平权”,价格下来了,体验上去了,吉利算是嘴上没说,但行动上已经在换赛道玩了。
那再看看智能科技,从屏幕、到座舱、到AI交互,无数车厂今年都在甩大招,什么30英寸6K一体屏,32英寸的AR-HUD,三屏连动,Flyme Auto 2大模型,这些听着都挺花哨,实际用起来可能是“Hello Eva”,你说一句,车里AI就能陪你唠嗑,甚至帮你找饭馆或者远程导航。而且这车还搭载了激光雷达,还能来个无图NOA智能驾驶,你要觉得自动泊车不过瘾,可以选装魔毯星驰,官方说是双腔悬架+AI底盘,让你在各种路况都能拽得住,平稳起飞,感觉像是把飞机的体验搬到路面。
回到硬件和性能,雷神EM-P AI电混系统,听名字就很猛,其实是混合动力方案,1.5T加三电机,综合功率能到640kW,零百加速4.5秒,这速度不用多说,跟一些性能小钢炮都能比划下,极速235km/h,日常用车基本用不着,但开起来肯定不拖后腿,续航官方说CLTC能破1500km,油耗4.8L/100km,要真是这样,下一代新能源汽车的天花板,大概率不再是进口高价车的专利了。
体验上,银河M9也没少下本,双层隔音玻璃、9.1升冷暖冰箱、17.3英寸吸顶屏、256色氛围灯,一个都没落下,这些配置说贵吧,单件掏钱也不便宜,放到过去,都是四十万车才会出现的东西,现在二十万起步就能体验,说真的,有种移民后的心态,物价突然友好很多。
安全配置方面,吉利也蛮有心,240mm机盖溃缩空间,G-AES障碍物避让,360°感知系统,激光雷达和十一颗摄像头“360全景预警”,这不是花拳绣腿,都是实打实给你兜底子的东西,反正碰到紧急刹停,主驾副驾再加儿童保护,一口气拉满安稳指数。
你可能好奇,这种装备加起来,价钱竟然还能只要十九万多?其实“限时选装”也很有意思,魔毯星驰套装,顶配本来两万,现在抵扣到一万三, Flyme音响直接白送,官方说这些权益还不是最终卖点,等九月正式上市,说不定还要再降点价格,看起来完全不像是为了圈钱,反而是提前给用户打预防针,让你心里有底,就像逛超市先试吃一样,选得安心买得舒服。
到这儿就不得不说一句,现在的大型SUV市场,你要说没被银河M9搅动,那是骗自己。想当年理想L9、问界M9横空出世,风头一时无两,动辄定价三四十万,眼看着新能源汽车从“高端大气上档次”一路滑向“实用体验派”,银河M9这一插足,真的把高端市场底价拉倒地板,不光是吉利自家发力这么简单,还直接刺激一众老牌竞品再度扎堆布局,就像当年小米手机“木板价”进场,满世界都是迫不及待喊“价格战”的声音。
这里咱也吐槽一下,便宜的同时,品质能不能持续?你会不会担心“极限出价换体验”,导致以后维修或者升级没得选?现在新能源车圈,“买车容易养车难”,吉利敢砍出这个价,既是挑战,也是一次押宝。毕竟用户买的不只是一辆车,还得看看维保、售后,技术升级是不是长期跟得上,不然等三五年后新车型出来,如何保值、如何卖二手,这些你我都心里没底。说白了,这一刀斩下去,不光是用户眼前买车爽,后期还要看吉利自己能不能吃下这个大市场的各种杂味。
说到这里,大型SUV的“新标杆”之说,是不是空穴来风?如果只看数据,银河M9拥有续航、空间、智能、舒适四大核心配置,每一项都碾压同价位竞品;但倘若你追求品牌豪华、细节体验,比如传统高端豪车的气场或者个性定制,吉利能不能越级打怪,还需要市场和口碑验证。不过无论如何,这次“价格屠夫”式的定价,让竞争门槛低了不少,也为用户打开了一扇新窗。
我反复研究过近年的新能源市场,理想、问界、腾势这些品牌,虽然各有千秋,但吉利这次银河M9的组合拳,确实像是打得有点疼,尤其是在成本压缩与科技集成上,看得出来,吉利是想做“性价比之王”,不单是抢用户,也吞下部分高端市场的份额。你说这种打法,会不会成为行业新常态?会不会逼着一众车企不得不再裁剪定价,把配置和体验都下放给更多用户?这些暂时还没有定论,但市场的“风向标”,已经悄悄转了几度。
回到用户体验,银河M9上那些可选套装、限时权益,说穿了,也是厂家用诚意拉近你我的距离,试图塑造一个“科技亲民”的形象。等到正式上市之后,是不是还有更大的惊喜?是不是品质和服务一样能撑住这个价位?个人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大“底层逻辑”,不然一场价格战的胜利,终究会被后面的服务和口碑所左右。
现在的你,如果正琢磨换车、升级家庭座驾,看到吉利银河M9的预售表,心里是不是起了“等等党”的犹豫?是买早了吃亏,还是等等再降价?或者你希望市场能再卷一轮,好让大家都沾点光?这些你有想法吗,欢迎留言一起聊聊,讨论下多便宜、能否卷赢、体验还保不保值,你怎么看待银河M9掀起的这波“价格冲击波”?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