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斌说出“活下去最重要”时,整个新能源行业仿佛听到了泡沫破裂的声音。这位曾豪言“对标BBA”的蔚来掌门人,如今将新款ES8定价下探至41万区间,电池租用方案更是将门槛拉低到30.88万。从高举高打到战略收缩,新势力们集体退守的背后,究竟是一场生存危机还是一次理性回归?
从“对标BBA”到“活下去”:新势力集体战略退守
李斌在媒体沟通会上的表态堪称新势力转型的宣言书:“如果继续保持高价,很难参与市场竞争。”这句话背后,是蔚来ES8定价策略的戏剧性转变——相比第二代52.8万的起售价,新款直降11万。这并非孤例,理想全系降价、小鹏缩减SKU,新势力三强不约而同收缩战线。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新能源渗透率增速明显放缓,高端市场尤其疲软。当特斯拉Model Y杀入25万区间,传统豪华品牌电动化产品密集投放,新势力引以为傲的“品牌溢价”正遭遇严峻考验。李斌坦言新款ES8“成本比老款低很多”,暴露出高端化路线的核心矛盾:没有规模化支撑的溢价如同空中楼阁。
特斯拉模式的中国化实验:高端树品牌,走量保生存?
蔚来正在复制特斯拉的商业模式:用ES8维持品牌调性,靠乐道L90走量求生。乐道L90预售19.39万起的定价,明显对标Model Y,李斌直言“肯定还有毛利”,显示出成本控制的进步。但不同于特斯拉简单的产品矩阵,蔚来还背负着换电站、用户运营等重资产包袱。
这种双线作战面临巨大挑战。ES8虽然定价下探,但40万+区间仍面临理想L9、宝马iX3等强劲对手;乐道要突破25万级红海,必须直面比亚迪、特斯拉的规模优势。李斌所说的“管理效率提升”,实则是场刀刃向内的革命。
金融方案能撬动市场吗?电池租用的双刃剑
BaaS模式将ES8购车门槛拉低至30万,堪称蔚来最激进的金融创新。短期看,这能快速刺激消费,特别是吸引那些对电池技术进步有顾虑的观望者。但长期隐患不容忽视:用户对电池产权归属的接受度存疑,二手市场已出现权益争议案例。
威马“电池分期”的失败警示我们,金融创新必须匹配真实需求。蔚来换电站网络虽是差异化优势,但持续投入的现金流压力可能拖累整体盈利。李斌说“算账算得很精”,实则是与时间的赛跑。
生存or理想?新能源行业的十字路口
当“降价”成为行业集体动作,差异化竞争路径何在?技术层面,固态电池、超充网络等突破仍需时间;商业模式上,从“卖车”转向“出行服务+能源网络”或是出路,正如蔚来尝试开放换电站给第三方。
李斌的“用户责任论”值得玩味:“把公司做好是对80万用户的责任。”活下去不是终点,而是重构竞争逻辑的起点。当潮水退去,能笑到最后的,或许不是最激进的梦想家,而是最务实的生存者。这场新能源淘汰赛,才刚刚进入深水区。
全部评论 (0)